深入解析dior及最新動態「dior的意思是什麼」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圖片來自 BRETT LLOYD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我們見到 Kim Jones 的時候,昆明湖周圍的柳樹才剛剛發芽。遠遠看去,它們像某種淡綠色的紡織材料、一套春裝。

那天上午,他自己說的,他住在頤和園邊上的酒店裡,清晨不到6點鐘就起床了。酒店有一扇門可以通向頤和園,於是他穿過竹子、灰磚牆構成的通道,從那個門走了進去。時間很早,遊客還沒有到來。他一邊散步、觀賞皇家園林的景色,一邊從那些晨練的陌生人身上捕捉並且體會北京這座城市的氣息。公園裡,沒有人留意這個手裡什麼都不拿、只是愉快穿過柳樹和古代建築間的外國人。

但 Kim Jones 是誰呢?

Kim Jones 出生於倫敦。在中央聖馬丁學院攻讀完男裝碩士學位時, 他的畢業作品就被當時擔任 Dior 創意總監的 John Galliano 買走了近一半的設計。走過了開創屬於自己的品牌、出任 Dunhill 品牌創意總監、被 Louis Vuitton 任命為男裝成衣創意總監等歷程,最終又進入 Dior。他說,比起多年前經營自己品牌的經歷,他更享受當下的生活,“每個品牌的 DNA 都不同,帶着限制進行創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

“我想用 Dior 來驚醒世人。”

Kim Jones 是說出過這句話的人。2018 年,Kim Jones 在入主 Dior 男裝後首秀之前的宣言。那場顛覆性的時裝秀像是令人興奮的開始,短短一年的時間,作為 Dior 男裝藝術總監的 Kim Jones 讓那份宣言得以兌現:他的個人印記和品牌歷史正在碰撞出有趣的火花,令人相信一個屬於 Kim Jones 時代的 Dior 已經來了。

2019 年 4 月,Dior 男裝限時精品店在成都太古里廣東會館開幕,又是 Kim Jones 多元美學理論的一次呈現,藝術家空山基打造了高達九米的機器人,櫻花圖案與激光鐳射為復古感十足的現場增添了未來的浪漫。

在 Kim Jones 眼中, Dior“是一個時尚的品牌,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流行文化和經典雅緻,他總有能力找到最好的平衡點。

“我尊重品牌的歷史,同時也會關注品牌當下的需求”,Kim Jones 並沒有急於在 Dior 的設計中完全打上自己的印記,他的改革方式是將品牌的風格放在第一位, 再將自己對潮流文化的敏銳嗅覺融入其中,呈現出新視角之下的 Dior。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時尚先生 Esquire fine 》的第一期,我們有幸邀請到 Kim Jones,聊了聊設計、友情,以及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年輕人。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fine:Dior擁有豐富的歷史,也是長久以來備受矚目的時裝屋。作為 Dior 男裝的藝術總監,你的設計里有多少是你個人的印記,有多少延續了品牌本來的風格?

Kim Jones:我把品牌的風格放在第一位,然後再把我的想法融入其中。一個設計既代表 Kim Jones,也代表 Dior。在尊重品牌歷史的前提下,我會關注品牌當下的需求,然後把自己的創意與前面兩點結合起來,最終呈現出我眼中的 Dior。

fine:從你的第一個系列開始,你就把高級訂製的傳統融入到了 Dior 男裝的設計中,Dior的歷史多大程度上啟發了你的創作?

Kim Jones:非常大。Dior 是世界上現有最大的高級訂製時裝屋之一,對我來說,不把高訂傳統融入到 Dior 的男裝設計上會是個挺愚蠢的決定。在當下,世界上的富人很多,有很多顧客想要看到更特別的產品。事實是,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同時可以享受個性化訂製的服務,有些人還會把名字印在產品上,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我覺得是挺有趣的事兒。

fine:我聽年輕朋友說,他過去從未想過自己會擁有 Dior 的衣服,但是東京那場秀之後,他就在想“我得買一件”。

Kim Jones:酷。我有時候覺得研究人們穿什麼、怎麼搭配是一件挺無聊的事情,我喜歡把這些歸類為 “常識”,但是你必須正視他們的需求,了解他們想穿什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會停止售賣之前創作的那一輪男裝產品,顧客們太喜歡那些設計了。我是個主張實穿主義的人,那些衣服看上去很有都市感,而且有女孩們喜歡的那種時髦感。Dior 曾經推出過一款有“CD”紋樣的搭扣,經過 Matthew Williams 設計之後有了一種更男性化的面貌,把時裝屋歷史上推出的單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是設計的精髓所在。

fine:你認為誰是最時髦的卡通人物?

Kim Jones:Bart Simpson.

fine:一定有很多人問過你是如何毫不費力地把優雅的時尚設計和街頭流行風相結合的吧,我們想知道的是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哪個部分最能讓你感到興奮?

Kim Jones:我最喜歡為時裝秀做造型,把所有衣服放在一起,逐個搭配,實現我喜歡的想法。流程是我們先開始設計,這大概需要一周的時間,然後製作白胚和原型衣,再為每件服裝挑選布料,決定哪些款式要推出不同的顏色,之後就是思考秀場造型和時裝秀本身了……這整個過程都讓我覺得興奮,我很享受實物出現在眼前的那個瞬間,為它搭配鞋包、讓模特穿上身,這樣的高光時刻給人的感覺很妙。Dior 讓我喜歡的一點在於,在準備秀的過程中我們確立了 Dior 的秀應該着眼於“時尚”——它是一個時尚的品牌,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 Dior × Kaws是 Dior 2018年推出的合作款,出自 Kim Jones 之手。Dior × Kaws bff 造型掛件也是其產品之一,受到無數時尚人士的追捧,連 Kim Jones 本人也不例外。

fine:如果你要舉辦自己的作品展,哪一樣單品會成為這次展覽的中心?為什麼?

Kim Jones:會有很多不同的作品。我很喜歡配飾,所以 Louis Vuitton 時期的設計會是個很好的選擇;在做自己的品牌的時候,我設計了好幾個非常時髦的廓形,特別是2007 年春夏秀場的第一個造型;Dior 時期的話,我會選擇第一個系列裡的羽毛襯衫搭配與 KAWS 合作設計的 bff 造型掛件,蕾絲上衣搭配與 Sorayama 合作的那只有金屬質感的包;還有2019冬季男裝系列秀場上第 43 個造型,有緞帶裝飾的西裝,穿上會很有精神。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迪奧 2019早秋男裝系列金屬馬鞍包 攝影:MOTOHIKO HASUI

fine:你的設計承載的價值觀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年輕人對你來說有着怎樣的意義?

Kim Jones:特別有趣的一件事是,我和朋友的孩子們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都喜歡街頭風,而且這幾乎是他們唯一喜歡的着裝風格。他們喜歡的品牌有 Dior、Louis Vuitton 和Fendi,以及 Vetements 和 Off-White;他們喜歡的設計師有Virgil Abloh、DanDapper、Matthew Williams 和我。我想這是因為我們都關注年輕人,並熱愛青年文化。Diana Vreeland 曾說過,“沒有年輕的力量就沒有時尚” ,是年輕人造就了時尚。我和很多年輕人在一起工作,有二十齣頭、想增加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到我的工作室,我總是願意讓他們參與進來。與他們對話,了解他們身邊的朋友感興趣的東西,會創造很好的氛圍。曾經為我工作過的 Edward 非常出色,我們至今都還是朋友,現在為我工作的 Jed 也很棒,他們給我展現了最“新”的東西。

fine:年輕的時候做的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你如何定義這個世代的年輕人?

Kim Jones:以前在倫敦的時候,我經常晚上出去玩,去跳舞,我就是這樣遇到今天業界里這些人的。我很喜歡音樂,你知道在你年輕的時候即使跳一整夜舞第二天也可以照常工作,現在就變成“天哪,已經10點了!” 會想我們聽了這麼久的歌,享受了很美好的時光,已經玩夠了——總之跟年輕的時候非常不同。我不知道中國的年輕人會不會像我們那時那樣,他們會嗎?

fine:會的。

Kim Jones:那挺好的,我覺得能和人們在現實中見面很棒,這和在網上聊天差別很大。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也許很難,即使和朋友在同一個房間里,他們也要用 Snapchat 和對方聊天,連眼皮都不會抬一下。每次看到這種情形,我就十分慶幸自己已經不再那麼年輕了。我很愛用 Instagram,除此之外我不用任何社交軟件。在 Instagram 上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視覺內容,跟別人分享我們的產品、我喜歡的寵物,或者任何我喜歡的東西,還挺不錯的。年輕人看到你喜歡的東西或許能獲得靈感呢,對於設計師來說,這是個挺時髦的工作方式。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2019冬季男裝系列秀場上第 43 個造型

fine:在時尚行業里,你最不喜歡的詞是什麼?

Kim Jones:時尚行業里,我很不喜歡那類人:他們只想迅速成名,卻根本不懂得自己需要為之付諸多少努力。要想在這個行業中取得成績,你必須得做出一些犧牲。我和一群很棒的人共事多年,無論任何時候有任何事情需要解決,他們都會立馬着手去做。我們有着相同的使命,合作得很順暢,在私下也變成了朋友。我在管理團隊,但同時也是團隊的一員,團隊里的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人不忠誠或許會讓我很困擾吧,但這只是少數情況。

fine:你固定閱讀的雜誌有哪些?

Kim:《System》 雜誌是我的最愛,裡面的對話都很有深度而且有趣,我曾和他們合作出過一次特輯,我也愛看《Surface》 雜誌。

fine:你認為時尚設計可以通過實踐學習嗎?還是更需要天賦?

Kim Jones:視野、品位、技巧都很重要。Matthew Williams 和 Virgil Abloh都沒有受過專業的服裝設計訓練,但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設計師。你先得有眼界和想法,然後聚集身邊合拍的人一起做事,其他的東西可以一邊推進事情的發展一邊學習。雖然我很早就開始學習裁剪之類的技巧了,但我相信這些是可以自學的,Virgil 以前學的是建築設計,我猜他很容易就能掌握技術方面的東西。

fine:你覺得旅行對你有幫助嗎?

Kim Jones:旅行的意義是你能看見世界。人們總是在談論“文化挪用”,而不去欣賞某種文化。當我來到中國的時候,我會想了解更多中國文化,和人們聊聊我對它的感受和認識,這是尊重文化的一種方式。來這裡的次數越多,我就越想去到更多不同的城市,去尋找這種文化中我喜歡的東西。我在內蒙古找到一種羊絨,比我在歐洲見到的材質都要好,而且我能很直觀地了解這種材料,欣賞其中的技藝。在這種旅行的過程中,我能不斷地學習到新的技巧和技術。

fine:如果 Kate Moss 今晚邀請你去一個派對,但是她沒告訴你派對的主題,你會穿什麼?如果是 Leigh Bowery 邀請你,會有什麼不同嗎?

Kim Jones:就穿套裝吧,我一般都穿黑色,這是最簡單的選擇。除非明確地被告知派對主題,我一般不會過度裝扮,平時想衣服的事情想得夠多了。我會為這個套裝搭配鞋或者換隻表,製造一點風格上的差異,或者搭配一款首飾,這樣會有助於打開話題。

fine:如果你是一名記者,可以採訪到任何你想採訪的人,你想採訪誰?會問些什麼?

Kim Jones:我很喜歡 Francis Bacon 和 Andy Warhol,他們的作品我都有收藏。我知道 Andy Warhol,想見 Francis Bacon,但是培根有點兒難相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和別人對話,所以我會很期待看到他們的合作成果。我的朋友收藏了很多藝術家之間的通信,我查看過了,每次培根都拒絕與別人對話。

fine:你還閱讀雜誌嗎?你相信雜誌的價值嗎?

Kim Jones:我認為對於雜誌來說,最重要的是呈現好到足以成為歷史檔案的內容,這樣下一代讀者才能從中得到啟發。我經常翻閱舊雜誌,然後驚嘆於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所以內容編輯是關鍵。印刷出版物很重要,我認為年輕人還是很熱衷於看雜誌的。

迪奧男裝藝術總監:Dior是時尚的品牌,不是被奢侈裹挾的品牌

△《System》是來自英國的獨立雜誌,成立於2013年。設計是《System》的聚焦點,擅長讓讀者從設計師的視角去了解時尚的另一面,非常適合時尚行業人士以及資深時裝愛好者閱讀。

fine:你跟 AMBUSH、ALYX,還有一眾藝術家的合作讓你設計的系列顯得獨一無二。你們的合作是基於友誼產生的嗎?你尋求合作的標準是什麼呢?

Kim Jones:十年前,我就通過 Kanye West認識了 Matthew Williams 和 Yoon Ahn。Matt 為同名品牌做的設計很棒,Yoon 的首飾設計也非常出色,我很喜歡他們的作品,總想為此做些什麼,Dior 正好能夠提供一個嶄新的平台,所以我就邀請他們來做設計了。至於藝術家,我和 KAWS 並不是太熟悉的朋友,但我知道他很長時間了,他是個很有魅力很有活力的人,我曾誤以為他才20來歲,後來才知道他是1974 年出生的,我很欣賞他創作的熱情和速度。Raymond Pettibon 非常厲害,我年少的時候是一個“直刃族”(Straight-Edge),標榜自己不吸毒、不飲酒、不吃肉類製品,回歸純凈的生活,他為我很喜歡的樂隊 MinorThreat 設計過唱片封面,所以我15歲的時候就看過他的作品了。我的朋友 Stella Schnabel,也就是 Julian Schnabel 的女兒,當時在 Raymond 的工作室工作,她問我想不想和 Raymond 合作,我就去見他了,後面一切都很順利。Christian Dior 身邊曾有好幾位強大而且忠誠的女性,她們幫助他成就了這間公司,對我來說,能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相當重要。

fine:誰是你認識的人當中擁有最多 Dior 單品的人?

Kim Jones:這個問題有點難,因為我接手 Dior 的設計還沒多久。我想可能是 David Beckham 或者 Kate Moss。Kate 一直很喜歡 Dior,也很喜歡我設計的衣服。我為迪奧男裝設計的第一個系列裡有一件雙面羊絨大衣,她當時就是穿着那件衣服來看秀的,後來她也總是穿着它。

fine:你經營了自己的品牌八年,積累了大量的粉絲。為什麼會決定停下來,轉而為時裝屋工作呢?

Kim Jones:我想為時裝屋工作一直多過想擁有自己的公司。我開始經營自己的品牌時還很年輕,那是一段挺有趣的經歷,但是到最後我意識到,我要麼成為商人,要麼繼續做一名設計師,這時候,我正好收到了 Dunhill 的工作邀約。之後我還為很多品牌工作過,體驗都很好,因為工作原因,我擁有了許多到處旅行的機會,也遇到了不同的人和事。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也曾為那麼多不同的品牌工作過,包括 Fendi、Chloé 和 Chanel ,每個品牌的 DNA 都不同。帶着限制進行創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如果我還在做自己的品牌,可能會停滯不前、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我必須事事都從頭想起。我更享受現在的生活。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1051.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19
下一篇 2025-01-12 12:1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