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日均洗錢5億,一年洗錢1800多億”,拼多多面臨上市以來又一輪輿論危機……
自媒體曝光:拼多多洗錢三連
5月26日,自媒體機構差評君一篇名為《拼多多店鋪淪為博彩網站洗錢平台,單店日洗錢50萬!》的文章炸鍋了!

在這篇文章中,差評君一連列舉了拼多多淪為洗錢平台的多條罪狀:
首先,數目大。

差評君根據網友爆料“在賭博APP上充值居然跳出拼多多的微信收款碼”這條線索,發現博彩公司通過在拼多多上開店收款將大量黑錢洗白已成為公開秘密。
為此,差評君測試了一款博彩APP。他點擊輸入金額後,頁面跳轉到拼多多的商戶,產品成了鬥魚遊戲道具等虛擬商品。也就是說,賭資在這個時候搖身一變成為了店鋪營業額。

更令人奇怪的是,差評君付款後在拼多多APP里找不到任何訂單信息,但在自己手機里,訂單編號、交易單號、商戶單號一應俱全。
那麼這個洗錢數額有多大呢?
差評君“預估這塊業務在拼多多的日成交額達到5億元”,也就是一年1825億,這個數目已經是天王級數了。
他由此得出結論:拼多多成了博彩網站收款的支付通道。
其次,監管松。
隨着國內監管日益收緊,原來的網絡洗錢方式開始行不通了。差評君暗訪發現,拼多多因為商家開店門檻低,成為了莊家的首選,
拼多多開店門檻有多低呢?他接着表示,一張身份證就能開店,而且一張證可以開多家店,這樣“給網絡博彩輸送賭資大行方便。”
最後,不作為。

一般情況下,明眼人很容易就能看出來,一個虛擬道具小店,不可能天天收入幾十萬,這裡面一定有貓膩。
我們上面說過,賭博網站的收款一般是由平台來代收,那麼在支付成功後,拼多多有15天的時間差來審核那些集中時段、大批資金入賬的異常店鋪。但是在這個時間裡,拼多多什麼都沒做。
所以差評君得出結論:拼多多一年成交額5574億,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貢獻來自“日流水50萬的博彩店鋪們”。
差評君關於拼多多店鋪洗錢的這顆巨雷一投到水裡,立刻激起了萬丈巨波!
拼多多反擊:子虛烏有,索賠千萬
針對差評君的一己之言,拼多多立即展開了反擊:徹頭徹尾虛構,將起訴該營銷機構,索賠1000萬元人民幣用於公益。(友情提示:如果圖片太長,請直接看風清提煉的結論。)

風清釐清邏輯後,總結出拼多多的反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自媒體誇大數目,惡意中傷。
針對差評君猜測“每天有5億黑錢通過拼多多平台洗白,那麼一年就是1825億”,拼多多回應:去年拼多多成交額5574億,按照這個邏輯,洗錢“業務”佔了拼多多1/3營收,用屁股想都不可能!
事實上,在拼多多整治下,可疑性交易已經從“最高日的94萬元/日下降至60萬元/日”,與自媒體所說的5億差了六、七百倍!
這種浮誇的言論令人不得不懷疑始作俑者的動機。
其次,自媒體斷章取義,無視拼多多的努力。
針對差評君對拼多多不作為的指控,拼多多亮出了自己與犯罪勢不兩立的立場:
僅2019年至今,拼多多向執法機關報送的包括此類性質的禁限售商品線索共計18958個,涉及1719家店鋪。
只要收到可疑類交易提示,拼多多平台都會在第一時間凍結店鋪、下架商品並且向有關部門報送相關線索。
比如,它最近兩個多月就封了多個可疑店鋪:
3月18日,封禁teq鵬網商;
4月17日,封禁“梅加瓦蒂會讓”;
5月21日,封禁“成紅的店鋪”;
5月24日,封禁“文文大號潮牌”。
最後,爆料網友的身份值得懷疑,片面之詞不可信。
大部分情況下,被拼多多整治的個人,事後會圍聚在微博或者黑貓投訴等平台 “維權”,以未收到“貨品”為由希望退款退貨,挽回損失。
這些人因為遊走在灰色鏈區域,無法通過正常方式溝通,只能告拼多多的黑狀。
所以拼多多最後的落腳點就是:這篇“營銷機構”發布的文章通過極盡誇張地撰寫和陳述一些道聽途說和未經任何核實所謂“事實”,對拼多多公司的聲譽進行惡意誇張貶損。對此,拼多多希望最終法律能夠還公司一個清白。

我們應該從中看到什麼?
那麼拼多多到底有沒有淪為博彩公司的洗錢平台?
從差評君和拼多多的進攻-防守-反擊中,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這些年隨着政府對洗錢犯罪的打擊,越來越多的賭博和博彩公司已經將陣地轉移到了電商平台。
拼多多因為開店門檻較低,被不法分子視為了重要基地。
但是我們同時也能看到,這樣的情況,其他電商平台也存在。莊家們開一家網店,通過虛擬商品,將賭資和黑錢洗三道、四道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合法收入。
這種情況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不管背後有沒有虛構成分,我們希望從這次事件中得到經驗和教訓:那就是電商平台不是法外之地,不是洗錢勢力的溫床,我們要抬高槍口,執法機關要違法必究,雖然天大地方,但是絕不給犯罪分子一絲藏身之地。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