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有“五毒”,
蠍子、蜈蚣、毒蛇、壁虎與蟾蜍。
民間有一首民謠: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以此來提醒人們要防害防蟲。

五毒圖
“五毒”中誰是五毒之首呢?
眾說紛紜,其中蠍子和蜈蚣的呼聲最高。
一種說法是蠍子,
它晝伏夜出,毒腺發達,善於守株待兔;
另一種說法是蜈蚣,
它毒性強,性兇猛,行動迅速,能殺死比自己大的動物。

蠍子是最常用的動物藥材,中藥名叫全蠍;
息風解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用於各種原因的痙攣抽搐,
如小兒急驚、破傷風、癲癇及口眼歪斜等。
也可治療諸瘡腫毒,與梔子製成藥膏外敷。


蠍子有4對足,1對大鉗子,尾部有銳鉤狀毒刺,
肉食動物,多以蟲子為食。
清明至穀雨前後捕捉的為“春蠍”,品質較佳;
夏季捕捉的為“伏蠍”,品質較次。


正在捕食的蠍子

炮製後的全蠍
蜈蚣也是常用的動物藥材,
清明至立夏捕捉,用竹片插入頭、尾,綳直,
晒乾或烘乾,呈墨綠色,
中藥蜈蚣有特殊刺鼻的臭氣。


蜈蚣與全蠍一樣,
息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
但蜈蚣息風止痙的作用比全蠍強。
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
味辛性溫,有毒。

臨床上為什麼常把這兩種中藥配伍在一起使用呢?
全蠍和蜈蚣都是節肢動物,都有走竄通筋的功效。
但各有所長,全蠍能穿透筋骨,善於治療固定部位的痙攣;蜈蚣善走竄,搜風解毒力更強,二者搭配,既能增強息風止痙的作用,又能通絡止痛,相得益彰。

古書中記載的全蠍的功效
炮製後的蜈蚣和全蠍還有毒性嗎?
《中國藥典》規定,全蠍的用量是3-6g,蜈蚣的用量是3-5g,
即使經過了炮製,毒性仍然保留的,
所以在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用量。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