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緒元寶屬於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金是自先秦時代即產生的傳統金屬裝飾工藝,是一種傳統的做法,稱火鍍金或汞鍍金。此件《鍍金四川省造光緒元寶》採用的則是汞鍍金工藝[1] 量稀缺度是非常稀少,其工藝亦可以稱為鎏金。質地渾厚有實感,收藏價值附帶着特殊的歷史意義。

光緒元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廣東省造的雙龍壽字幣:庫平重一兩。存世量極為稀少,如今大多數保存於北大保藏家或者博物館,甚至高端拍賣會都難見蹤影。
2013年,一枚品相無缺的“光緒元寶”以報價200萬的天價成交,轟動了全部保藏界。不單單如此,近幾年一來,銀元報價的不斷攀升,格外光緒元寶為最,也證實了清精品古錢的魅力和受歡迎程度。“光緒元寶”保藏價值難以估計,是錢幣保藏商場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伴隨着銅幣的首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這枚清江光緒元寶具有如此極高的保藏價值也就家常便飯了。

一個月前,家住天津市的王先生更是以318萬的報價賣出一枚廣東造光緒元寶。可見“”光緒元寶”保藏價值難以估計,具有極高的保藏價值。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