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中產?什麼是中國中產?
“中產”是個語義很模糊的詞語,不同語境下其實有很多不同內涵。一個常用的全球標準是:個人可支配年收入超過1萬美金,就是中產。
2018年,中國居民可支配年收入平均是28228元,其中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70639元。
這意味着,以每個家庭3~4口人計算,只要你的家庭(稅後)年收入是20萬~30萬,就是全球標準下的“中產階級”,同時也屬於中國前20%的中產家庭。
不過這還是有問題。因為收入是個流量概念,而財富是存量概念,衡量財富還是要看資產額。2019年,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平均財富是多少呢?
西南財大和螞蟻金服聯合做了抽樣調查,得到的結論是:中國家庭資產的總量(包括房產在內)大約是500多萬億,金融資產大約是140萬億,按照4億家庭算,一個家庭總資產在120萬~140萬,金融資產大約35萬,大體就算中產了。
但你馬上會意識到,中國區域發展極不均衡。
每個城市的收入、房價、物價甚至偏好都差異很大。
140萬在上海、深圳城區只能買個廚房、衛生間,但是到甘肅、寧夏小縣城可能就算“小有成就”的富裕家庭。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中產”的感受會完全不同。

根據一個城市的家庭平均居住面積和房價算出某個城市的家庭平均房產總額,然後根據房地產佔總資產的70%~80%進行倒推家庭總資產。
這個算法是個估算,不能做到在家戶層面極度準確,但是能很好地反映一個城市地區的“平均水平”。
為了更加一目了然,對城市的評級(一線、二線核心、二線一般、三線、四線)給出了不同城市的最低中產門檻:
一線中產(包括北京、上海、深圳):500萬的總資產,其中包括50萬以上的金融資產;
二線核心:200萬~250萬的總資產,其中要包括35萬以上的金融資產;
二線一般:150萬~200萬總資產,其中要包括30萬以上的金融資產;
三線及以下:75萬~150萬總資產,包括25萬以上的金融資產。
以下是幾類城市的名單。

但是有兩個方面你需要注意。
首先,這是個概略的坐標,你需要根據自己所在城市進行微調,比如:
廣州真是個好城市,但是由於房價較低,所以中產門檻相對北上深低;
二線、三線是根據人口、經濟規模定的,但中產實際上包括着你的“生活狀態”和周邊的都市圈,所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中產門檻也會相對高,而西北可能就相對低。
另外是更重要的,也是要特彆強調的,中產是個非常動態的概念。職業、城市和資產配置決策正確,年輕人很快達到“中產”以上。所以就是需要做對決策,讓資產(收入)增長率更高。
那為啥要中產呢?
下面是個有點殘酷的現實:收入越高的家庭,收入/財富的增速也越高。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算壞消息,因為是一個強者越強的分化年代。
但也有好消息,中國是一個仍然有流動性的土地——所以現在你明白我為啥花那麼大篇幅在前面跟你講職業、城市和房產的選擇了,因為做對選擇,用力奔跑,機會仍然在。

二、不同資金怎麼配置?
好,關於中產的問題說完了,2020年,中產的財富要怎麼做配置。
剛才說的中產其實是個“門檻”,往上的空間和彈性很大。手裡可投資產從20萬到幾百萬、上千萬,大約都算中產。在資產配置上,雖然千人千面,但是可以找到一些共性。我總結了3個原則:上車原則、權衡原則和動態原則,幫你作配置決策。
1) 上車原則
首先,將可投資產嚴格定義為“房產以外的可投資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個家庭還沒有住房,當然要先買房。
,“城鎮化”正在轉入“城市化”,好城市、好位置的房產還是有空間的——上趟高鐵沒有上車的,下趟普通列車也得上車。
2)權衡原則
在上面的基礎上,我們再說可投資產的配置。投資一般來說有兩個訴求:增長性(收益率)和安全性(風險)。而投資者的財富狀況(資產總額)、年齡和職業趨勢,都會影響到這兩個要素之間的權衡。
對於年輕人(35歲以下)來說,增長性要排在第一位;對年齡大的人(65歲以上)來說,安全性要排在第一位,避開股票這種高風險資產,也不宜再過多背房貸;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就需要在增長性和安全性中間作權衡。
資金額度越大,對安全性的要求就越高。

對於小額資金(比如10萬、20萬)來說,增長性排在第一位;100萬~500萬級別的資金需要在增長性和安全性之間作權衡;資金量到500萬、千萬以上,一定要將安全性升級,同時開始考慮風險分散的問題,這時候,活得久最重要;更多資金的話,可以在合適的時間段考慮包括房產在內的海外資產配置。
對職業(行業)處於快車道(比如有大量期權,公司經營穩定)的人來說,風險承受力會更強,可以適當追求增長性;如果職業(行業)處於下行空間,要更穩健,追求安全性。
就像三十多歲拿幾百萬、上千萬股權的人,和辛辛苦苦幹小企業攢幾百萬的人,對增長性、安全性的需求一定完全不同。

3)動態原則
這是重點中的重點。
比如說什麼叫“增長性”,這在不同語境下意義也不同。
20多歲的年輕人,手上有少量資金(10萬左右),這時候的增長性,坦白說,就是個人能力的增長性。等資金量大點,增長才是收益率。
那什麼資產具有增長性?你看,深圳房產增長超過10%,而銀川、大連的增長性還不如國債。
更不要說,從中國情況來說,2014—2015年股票最具增長性,而2016—2017年房產最具增長性。而2020年呢?根據上一講的內容,你知道情況又不一樣。
“安全性”也是很動態的概念。理論上,債券是安全資產,股票是風險資產,可是你回憶一下前面我告訴你的內容,過去100年、50年、20年、10年,美國股票都保持較高增長,歐洲很多國家的國債違約,你說誰安全?
還有房產,都是國際大都市,倫敦多年如一日地安全,而東京卻跌宕起伏。
另外還有生老病死,成家立業等各種流動性衝擊,都會改變我們的“權衡”。有個原則一定要守住——拿來做金融投資的錢,一定是滿足流動性需求之後的非流動性資金。(話很繞,理很真,你不妨多念叨幾遍)
資產配置千人千面,資產配置動態變化——你只能掌握原則,在投資決策中,最好的朋友就是你自己和邏輯。
任何告訴你,有包打天下的具體操作方案的人,你都需要警惕。

最後通過一首打油詩作為此次總結
2020財富之路
【底層邏輯】
世間財路有兩條,
賣力掙錢錢生錢。
入行擇地賣力氣,
掙多掙少定遊戲。
買樓投資錢生錢,
區位配置定輸贏。
好命皆因識投胎,
財運緣由站對隊。
【選啥工作】
男人最怕入錯行,
女人最怕嫁錯郎。
過去司機豬肉佬,
如今服務做月嫂。
信息互聯智能化,
避開替身品自高。
一專多能功夫好,
與時俱進有前途。
【去哪生活】
大樹底下好乘涼,
哪有大樹去哪兒。
北上廣深好地方,
削尖腦袋趟過去。
各地利好有差別,
自知知明要分清。
適合發揮最重要,
獨門絕技有蹊徑。
【去哪買房】
機會愈多人愈多,
人往之處是方向。
東西南北何方好,
宜居宜商是根居。
城大城小大的好,
城央城郊便為先。
別有洞天小城鎮,
內藏乾坤有驚喜。
【怎麼投資】
上車第一立根居,
未上快車上慢車。
年輕有本多拼搏,
年邁安穩是正路。
錢少酌情小博大,
錢多配置多組合。
忌迷專家救世主,
升華認知是正途。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