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德國祿來公司以雙反相機名震天下,其中的2.8,3.5兩個系列更是永恆經典,是每一位雙反迷,甚至可以說是每一位膠捲迷都不可錯過的精品。除了這兩個系列外,早早停產的廉價版ROLLEICORD也有很高的人氣和非常實用的性能。
步入21世紀後,數碼相機大潮不可阻擋,步步驚心的祿來公司在2002年更新了一代2.8相機,在90年代的2.8GX基礎上再次更新了2.8FX。不過就在同一年,祿來還推出過一台光圈4.0的雙反相機,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4.0FW相機。

這台4.0FW相機顧名思義,鏡頭光圈是4.0,不過這並不是在表頭上縮小了光圈的3.5的進化版本,而是祿來罕見的廣角雙反相機,鏡頭為施耐德製造的Super-Angulon 50mm / F4.0。
這個頭的角度相當於135的28mm焦距的角度,雖然說在120相機里的角度不算很大(比如和同樣6X6的SWC的焦距有38mm),但是整體來看已經屬於廣角了,比起祿來正常的80mm鏡頭角度要大得多。

應當說,這台4.0相機,以及幾年後推出的135mm焦距的4.0雙反都已經有了最後一搏的感覺,或者說是有告別的意味。
祿來在1961年-1967年曾推出過一款55mm 光圈4.0的廣角雙反相機,這款相機的機身基於2.8E製造,使用一枚當時非常先進的Distagon 55/4的鏡頭。1965年前的版本只能使用120,之後可以使用220。

由於當時哈蘇相機已經流行起來,雙反在職業端市場不斷萎縮,而4.0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因此祿來還是轉向繼續以3.5和2.8的雙反為主,不過當時祿來其實也在135和單反上開闢自己的市場,祿來以雙反著名,但祿來不止雙反。
過了整整35年,祿來再次復活了廣角雙反,這次沒有使用蔡司鏡頭,而是使用了同樣設計歷史悠久,設計高度成熟的施耐德超級安古龍鏡頭。
FW是在2.8FX的基礎上更換鏡頭改造而成的,所以說明書里FX和FW是一樣的。機身整體是後期祿來雙反的配置,帶有測光,操作使用比較方便,沒有自動擋,雖然可以帶電但本體仍然是一台機械相機。

鏡頭是雙反的靈魂。FW使用的超級安古龍鏡頭並沒有使用傳統的對稱設計,而是根據機身重新設計改造的,這個結構在外面是看不到的。上面那張圖是之前鏡頭的結構,下面是這枚鏡頭的結構和MTF,注意這兩枚鏡頭的結構是不一樣的。


這枚鏡頭的MTF圖表明了它不怎麼樣的素質和能力,而且變形也比較大,實際上性能不算好。超級安古龍鏡頭雖然在大畫幅相機上是性能非常好的鏡頭,但在135和120方面,這種結構,或者說在這麼大的角度上不使用非球面鏡片,是很難解決分辨率和變形問題的。
而且雙反對於鏡頭體積是有很嚴格限制的,也許你會覺得哈蘇SWC的BIOGON鏡頭能力比這枚好得多,但問題大家要知道SWC那個鏡頭的體積得有多大(而且BIOGON本身的角度也更大一些)。
相機重量達到1400克,非常沉重,雖然是21世紀的產品,還是保持着祿來優良的機械設計。
FW的價格也非常昂貴,要3萬元左右,絕不是一般愛好者會考慮的,畢竟這個價格有太多更好的選擇,而且這枚鏡頭的素質顯然不能讓人滿意,而2.8系列無疑更加經典。

很遺憾,4.0和2.8都無法在數碼大潮流行之下幫助祿來擺脫危機。雖然祿來後來也搞出過很高級的HY6系統,但也難阻頹勢,因為在數碼時代下,120相機由於價格問題,其定位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了絕大部分愛好者,失去了這麼大一塊市場,作為目標定位比較廣的祿來也難以為繼了。
此外,設計理念比較老的2.8雙反的鏡頭純粹從性能來看,也已經趕不上21世紀鏡頭設計和發展了,最後就用2.8FX的80/2.8鏡頭的數據來收尾吧!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