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財富》雜誌所給出的世界500強排行榜當中,出現一個新異的信號,那就是美國零售業老大沃爾瑪重新回到榜首。這個信號說明了什麼?再來看這樣一個數據:美國成立時間不到5年的科技公司數量已從2001年時的11.3萬家減少至不到8萬家,下降至90年代中期的水平。這些科技公司是創造就業崗位最主要的動力。現在他們的數量劇減,這意味着,年輕科技公司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層出不窮,大量湧現了,最終原因是這個行業的創業者在大量減少。

事實上,除了科技公司,美國其它行業的創業情況也並不理想。布魯金斯研究所最近報告說,創業率因為在美國各地的長期下跌而達到了三十年來的最低點。美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將創立私營的盈利性企業視為準英雄主義行為的國家之一。由之而生的創業文化也激發了全球的想象力,並帶領美國獲得大繁榮。但現在這一切顯然已開始動搖。

在美國,如果一個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失敗過,那麼以後在融資等方面就會面臨困難,因為在美國投資人基本不會過問一個曾經的創業失敗者。這樣極大地打擊了創業者的激情和嘗試,讓他們在失敗以後積累的經驗無用武之地,失敗的創業歷程給他們以後的創業夢想判了死刑。
而在中國,情況恰恰相反。先來看一下國內的創業環境。中國的創業者有着很大優勢,比如龐大的人口,這樣如果你在電商行業創業的話,那麼你就具備強大的市場。只要你的商業模式足夠優秀,成功不在話下。另外,經過創業者的不懈努力,中國的創業環境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特別是入世後市場競爭日益國際化,政府的管理趨向透明,法律更加健全,競爭環境更寬鬆、公平。這一樁樁事情,都使得中國當前對於國外創業者來說,“更具吸引力了”。

和美國的資本相比,由於中國文化等方面的影響,風投公司更相信一些內斂、經歷過失敗的創業者,也願意把資金投向一些由資深創業者創辦的企業。沒有失敗後融資的困境,中國的創業者似乎更加具有活力。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