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成功共享的產品和服務有什麼共性特點?
容易被成功共享的產品和服務,與這些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特徵密切相關。從供給方面看有三個特點: 量大、分散、溢價,從需求方面看也有三個突出特點:剛需、高頻、痛點。
不斷出現的共享經濟新業態拓展了人們的想象空間,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嘗試在更多的領域開拓新的共享業務。成功的案例很多,失敗的更多。到底哪些領域比較容易開展共享呢?這是創業者和投資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這幾年大家問得較多的一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任何領域的共享要想做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我們可以從國內外共享經濟大量的實踐中看出一些端倪。總體來看,容易被成功共享的產品和服務,會有一些共性的特點。比如,從供給方面看,容易被成功共享的產品和服務一般具有三個特點:量大、分散、溢價。從需求方面看,容易被成功共享的東西一般也有三個特點:剛需、高頻、痛點。
——量大。即可以被共享的資源有足夠大的數量,也就是資源的充裕性。只有數量足夠多,才能夠形成網絡經濟、平台經濟所需要的規模效應,也才能滿足大規模的個性化需求。這樣的平台才能吸引更多的資源提供者和需求者參與,網絡經濟的雙邊效應才能得以發揮,進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比如私家車足夠多才有了網約車,可供客人住宿的房源足夠多才有了房屋短租,餐飲服務商和勞務人員足夠多才會有外賣。當然,資源的充裕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資源的市場需求量差異很大,對資源數量的要求也會不一樣。比如房屋短租平台上可以很快集中數百萬套房源,但手術醫生的數量可能有幾萬名就很可觀了。
——分散。即這些資源廣泛分布在各個地域或時間、空間領域,也就是資源的分散性。一方面,那些海量的、高度分散化的各類資源更有利於發揮互聯網平台強大的技術能力以及資源整合作用,從而使過去難以有效利用的資源釋放出來,讓其發揮最大效用。另一方面,因為高度分散、無處不在,才能夠為更多的人服務,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服務。以網約車為例,私人家庭轎車是一種高度分散、數量巨大、利用率相對較低的資源,非常適合於共享模式。而以私家車為對象從事網約車服務的如滴滴出行、優步等,也因為巨大的成功而成為全球共享經濟領域的領導型企業。再比如,私人住房與私家車一樣,也是一種高度分散、數量極大,且存在大量閑置現象的資源,而以住房共享為主的平台如愛彼迎和小豬短租,正是發現了這一領域的巨大潛力,並成功地成為共享經濟領域有影響力的企業平台。
——溢價。即這些資源本身對用戶很有價值,而且通過共享服務可以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帶來新的好處,也可稱之為增值效應。溢價可能會體現在多個方面:更省錢、更省時、更簡單、更方便、更友好,等等。共享經濟實現了以前無法完成的功能,這才是人們樂於接受並參與其中的真正原因。
——剛需。即人們對這些資源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必然的、必需的、輕易不可替代的。人們的生活、生產離不開這些資源,一旦通過共享可以更方便地得到這些資源,就比較容易受到青睞。
——高頻。即人們需要某種資源不是偶一為之,而是經常發生的。共享經濟最早在出行、旅遊、餐飲、知識技能等領域獲得成功,也與這些需求的高頻特點有關。因為高頻可以較好地保障需求量,可以帶來客觀的服務收益。
——痛點。即這些資源的使用和滿足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痛點,而共享恰恰可以較好地消除這些痛點。比如,在僅有出租車的時代,人們打車時就面臨一些明顯的痛點:高峰時段打不到車、不知道要等多久、司機態度不好等,網約車利用互聯網等技術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樣,共享單車較好地解決了“最後一公里”交通難點,餐飲外賣較好地解決了就餐時間長等問題,互聯網醫院較好地解決了看病難住院難等問題,資金共享可以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產能共享可以較好地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等。
上述這些容易共享成功的資源特點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能說選好了這樣的產品就一定能做好共享。一個成功的共享經濟平台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但一個失敗的平台可能只需要一個理由就足夠了。
沒有可以輕易成功的共享經濟,但只要堅持創造新價值,所有資源都可以培育出成功的共享經濟平台。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