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購物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買家對商品的質量沒有把握,但大部分顧客購物不要求物超所值,但是都是抱着一分貨值一分錢,不要求39元的商品,有199元的質量,但是也不允許買199元的貨,只價值39元。
有網友花一千元多元買了四件衣服,四件衣服質量一般般,但其中一件衣服質量差得根本沒法穿,所以聯繫賣家表示將這件衣服退貨,但是賣家建議送給身邊的人,買家自然是拒絕的,強烈要求要退貨之後,賣家給了退貨地址,原以為能夠順利退貨,但是對方竟然來一個有氣味的理由,將包裹拒收。

這是發生在一位網友身上的事,於是網友在氣不過的情況下,在網上發帖子吐苦水,恰巧的是因為帖子火了,賣家也看見了網友所發的信息。
於是立刻私信網友,建議她將帖子刪除了,同時安排退款手續。接着又說:網友的勝算不大,說他們是大店,怎麼可能會為了上百元誣賴顧客?

有一些品牌店鋪遇見了問題之後,就會拿出自己的身份“壓人”,表示自己這麼大的品牌怎麼會為眼前的小利,而弄壞自己的名聲?這樣的話在現實生活中見太多了,一個店鋪如果是一個兩個顧客質量不行,可能是個別的人在挑毛病,但如果有大部分顧客都在說這個商品不行的時候呢?

有很多網友的表示在這家店買過衣服,而且衣服質量一般,有的人收到貨之後就立刻退了,而當時購買的運費險是8.5元賠9元。
關於運費險有兩種說法,有的人說運費險越貴,意味着這店鋪的退貨率比較高,但也有人說,一個人退貨頻繁,那麼需要支付的運費險費用也會比別人的高。無論哪種說法應該都是各佔一半,最終導致的結果。

隔着屏幕誰也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樣的,買家退貨賣家第一個想法是不是對方故意的,是不是買了以後用幾天然後故意七天無理由退貨,是不是競爭對手派來的,然而哪怕有很多的內心戲,大部分賣家都會選擇小事化了。
買家也一樣若不是商品差得已經無法接受的程度,也不會給差評,或者退貨,大部分都是選擇系統默認好評。在電商平台上,有好的賣家也有壞的賣家,同樣有好的買家也有壞的買家,好壞摻半,誰也別說誰不好。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