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使用 Python 編程語言的開發人員來說,編寫簡短、高效、乾淨和可讀的代碼應該是優先考慮的事情。為了讓事情變得更簡單,Python 提供了三元運算符,它提供了一種更短、更方便的條件語句編寫方法。
Python 中的三元運算符允許我們評估一個條件是真還是假。這個運算符只佔用一行代碼,這意味着它比完整的 If-else
語句更簡潔。
條件語句,像 if-else 語句,幫助我們規範程序的流程。條件語句中的代碼片段僅在滿足特定條件(或一組條件)時執行。
在像 Python 這樣的編程語言中,If-else
語句是編寫條件語句最常用的方法。然而,Python 中三元運算符的引入提供了一種在單行上測試條件的方法。
在接下來的教程中,我們將更多地探索三元運算符及其工作原理,並在 Python 編程語言中處理一些示例。
但在此之前,讓我們討論一下條件語句的基礎。
理解 Python 中的條件語句
在編寫 Python 代碼時,我們有時可能希望在滿足特定條件時執行一個代碼塊或一行代碼。為了讓我們執行這樣的任務和功能,條件語句變得很方便。
Python 中的【if-else】語句用於檢查條件是否滿足。
讓我們考慮一個例子。假設我們正在創建一個應用,檢查客戶是否有資格在電影院享受 15%的折扣。如果客戶年齡在 60 歲或以上,應給予折扣;否則,不應提供折扣。我們可以使用 If-else
語句來創建這樣一個程序。
示例:
# defining the values of variables
first_num = 10
second_num = 20
max = None
# using the if-else statement
# to check the larger number
if first_num > second_num:
max = first_num
else:
max = second_num
# printing data
print("First Number:", first_num)
print("Second Number:", second_num)
print("Larger Number:", max)
輸出:
First Number: 10
Second Number: 20
Larger Number: 20
說明:
在上面的代碼片段中,我們將一些變量定義為 first_num,second_num 和 max ,用類似 10,20 和 None 的值來指定它們。然後,我們使用 if-else 語句來檢查哪個數字更重要。最後,我們為用戶打印了值。結果,程序評估了這些語句並返回了適當的輸出。
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 if-else 語句消耗了多行代碼。因此,為了減少這些代碼行,Python 開發人員採用了一種更簡潔的方式來編寫條件語句,同時只評估幾個條件,即 Python 中的三元運算符。
讓我們探索 Python 編程語言中三元運算符的概念。
理解 Python 中的三元運算符
三元運算符是 Python 編程語言中的一種條件表達式,允許開發人員計算語句。三元運算符根據語句是真還是假來執行操作。因此,這些運算符比傳統的 If-else
語句更簡潔。
讓我們考慮 Python 中三元語句的以下語法。
語法:
[true_condition] if [expression] else [false_condition]
Python 三元條件運算符的名稱源於它接受三個參數: true_condition,表達式,以及 false_condition 。
三元運算符通常用於確定變量的值。如果語句結果為真,則變量取值為“真 _ 條件”,如果語句結果為假,則變量取值為“假 _ 條件”。
我們可以將三元運算符視為 Python 編程語言中使用的列表推導,以便過濾出一個列表。或者我們也可以認為它是一個用來定義函數的 lambda 函數。
lambda 函數和列表推導都是執行任何操作(例如分別定義函數和列表過濾)的更有效的方法。同樣,三元運算符也是編寫 if-else 語句的更有效的方法。
但是,像三元運算符一樣,我們應該使用它們來提高代碼的可讀性,不應該過度使用三元運算符;否則,代碼可能變得更加難以閱讀。
現在讓我們考慮一個基於 Python 中三元運算符的例子
假設我們希望在活動預訂應用中為 60 歲或以上的客戶提供折扣選項。如果顧客年齡小於 60 歲,他們沒有資格享受折扣。我們可以使用下面顯示的代碼片段來檢查客戶是否有權獲得折扣:
示例:
# given customer age
cust_age = 40
# using Ternary operator to check discount eligibility
cust_discount = "Eligible for Discount" if cust_age >= 60 else "Not Eligible for Discount"
# printing the result
print( cust_discount )
輸出:
Not Eligible for Discount
說明:
在上面的代碼片段中,我們定義了一個存儲客戶年齡值的變量。然後,我們使用三元運算符來檢查提供的客戶年齡是否符合折扣資格標準,並為用戶打印結果。由於該值為 40,低於 60,因此程序為用戶返回 else 語句。
如果我們嘗試將上面的例子與前面的例子進行比較,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個方法使用的代碼行要少得多。
讓我們考慮另一個更好理解的例子。假設我們需要根據客戶是否符合資格標準來設置特定的折扣率。默認情況下,我們的活動預訂應用為所有客戶提供 10%的折扣;但是,60 歲或以上的客戶有資格享受 20%的折扣。
下面給出了一段代碼,用於檢查客戶是否有資格享受常規折扣或高級折扣。
示例:
# given customer age
cust_age = 40
# using Ternary operator to check discount eligibility
cust_discount = 20 if cust_age >= 60 else 10
# printing the result
print( "Customer's Age: ", cust_age )
print( "Discount provided:", cust_discount )
輸出:
Customer's Age: 40
Discount provided: 10
說明:
在上面的代碼片段中,我們定義了一個存儲客戶年齡值的變量。然後,我們使用三元運算符來檢查提供的客戶年齡是否符合高級折扣資格標準,並為用戶打印結果。由於該值為 40,低於 60,因此程序返回 10 作為用戶的合格折扣表。
原創文章,作者:YXCFG,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