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核心是產品和定位,也是做推廣前搞清楚的兩件事。
不管是特勞特的4p還是互聯網下的產品思維,用戶思維,一切的核心都是產品,產品,產品,因此最好的傳播方式也是口口相傳,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推廣是給品牌助力,用合適的方式,加速讓更多人認識產品,從而購買產品。
結合自己做過市場推廣的經驗,也給聯想、三星等做過廣告策略,整理了自己知道的,市面上大部分推廣渠道,建議收藏和分享,滿足用時之需。

按照推廣目的可以分為品牌宣傳和購買轉化。品牌宣傳是持久戰,通過反覆出現在消費者心裡留下印象,影響購買行為,線下廣告基本都是以品牌宣傳為目的。。
產品購買目的就是直接帶來轉化,比如App下載推廣,網店產品的銷售,這種可能更適合線上,讓下單/下載行為更簡單。因此推廣前清楚自己的目的很重要。
按照投放渠道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主要是不需要太大人力成本,設計完成後,直接在電腦端、移動端等屏幕端投放的。線下主要是設計,印刷製作後,在地面進行展示,也就是傳統說的地推的各種方式,活動等。線上線下的不同也決定了推廣結果。
按照渠道的收費與否,可以分為免費渠道和付費渠道。
免費渠道和付費渠道就像自己做飯和飯店吃飯一樣。付出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財力成本不一樣,結果的好壞也不能一併而論。應該結合自己的能力、資源分配情況適當選擇,現在流行的“兩微一抖”也不適合所有產品和品牌。

下面我從免費渠道和收費渠道對渠道進行整理
免費渠道
免費渠道包括:垂直平台露出、品牌自媒體、品牌新聞自媒體、社群渠道、其他資源。

一、垂直平台露出
旅遊方向的攜程旅遊、螞蜂窩旅遊;汽論壇的汽車之家、易車網;房產方向的搜房、安居客……選擇垂直行業露出和投放能更快的和目標用戶建立連接,但是一般垂直平台給的流量也不太多,所以可以選擇和官方或者kol合作的方式。

二、品牌自媒體
除了現在大家常說的兩微一抖: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建立品牌官方渠道,還有快手、小紅書、微視、火山視頻……視頻類發聲渠道。還有豆瓣、百家號、簡書、知乎、今日頭條、貼吧、博客……大家常說兩微一抖原因就是這三家目前流量最大,但是其他渠道也有不錯的效果,也應該結合自己的產品來選擇。比如文藝類產品,可能選擇豆瓣、簡書、讀書類、寵物類渠道投放更合適。同時也結合自己的優勢。

三、品牌新聞自媒體
虎嗅、36Kr、百度百家、今日頭條號、搜狐、網易、騰訊、新浪自媒體等。完成這些的新聞媒體主要是為了品牌搜索抓取和排名,當然如果有專業團隊給做SEO搜索優化,可以不用太在意,如果沒有太大精力可以找一些軟文投放平台。

四、社群渠道
建立自己的粉絲社群,微信群,QQ群,品牌會員群等,更能親近用戶,增加品牌粘性,品牌信息實時傳遞給粉絲,也能更快實現人拉人,但是運營難度也相對大。還有豆瓣小組、QQ群、微信群、綜合論壇、垂直論壇的流量引入。舉一個例子就是小米,起步時建立了米UI,維護好了100個忠實粉絲。

五、其他資源
有人的地方就可以做廣告,先考慮自己其他的免費資源渠道,同時還有朋友圈、qq空間、甚至自己和同事能調動的一切曝光,舉個例子公司100人,一人轉發就帶來100次曝光,那就是10000次曝光。
免費渠道對運營的要求更高,因為大家都在徵用這塊地,像我國著名塑膠製品品牌-杜蕾斯,之前和環時互動的合作費用是400萬/年。
付費渠道
付費渠道大致分為:地推、戶外廣告、線上廣告、媒體廣告、社會化廣告、App廣告、BD聯盟、知名IP推廣、傳統報紙(雜誌)。

一、地推
地推是出現的最早,最傳統的推廣方式,街頭也吆喝應該是地推的起源,但是地推應該是被很多品牌放棄推廣的方式,尤其互聯網品牌,但是我覺得能找到符合定位的人群就適合地推,所有廣告都是為了展示給定位人群。
地推一般結合活動來做:優惠活動、抽獎活動、互動活動,讓客戶有福利可拿,才有更好的轉化,設計物料簡介明了。

二、戶外廣告
1、分眾廣告:分眾傳媒電梯廣告、巴士在線
2、地鐵廣告:品牌列車、品牌冠名直達號、各類展示位。
3、公交廣告:公交車身廣告、公交站牌。
4、其他:流量高的建築物、火車站、飛機場、電影院、高速路牌、廣場液晶屏等。
戶外廣告應該是曝光度最好的廣告,用戶走過每一步都能看到廣告,不像視頻廣告那樣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閱讀完(但是視頻廣告互動性強),但是費用也是比較高的,投放周期會長。“逃離北上廣”的案例主要就是電梯投放。移動媒體不適合掃碼,更適合信息展示。

三、線上廣告
1、搜索渠道:以百度舉例,其他類推。百度品專、百度華表、百度知心、百度阿拉丁、百度關鍵詞、百度網盟、百度DSP、百度櫥窗等
2、聯盟廣告:百度網盟、搜狗網盟、360網盟、谷歌網盟等
3、導航廣告:hao123,360導航、搜狗導航、2345導航、UC導航等
4、超級廣告平台:廣點通、新浪扶翼、今日頭條、陌陌、網易有道等
5、T類展示廣告:騰訊網、新浪、網易、鳳凰等
6、視頻貼片廣告: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貼片廣告
線上廣告投放有一定的選擇和跟蹤難度,專業操作才能達到更好效果。做好了,效果也會非常好。互聯網品牌引流的最主要方式。像58同城,趕集網都是通過線上渠道獲得流量。

四、媒體廣告
1、電視廣告:央視、衛視,可以是硬廣,訪談,獨家贊助,或者公益植入
2、報紙廣告:人民日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
3、雜誌廣告:汽車、財經、旅遊雜誌
4、電台廣告:城市FM/音樂FM
媒體廣告早廣告早期是大品牌必投的方式,以葉茂中為代表的廣告人投放方式就是用大明星,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品牌不活才怪。也會形成央視大品牌的信用背書。選擇時也應該注意是否符合品牌定位人群。

五、社會化廣告
1、微信:公眾大號、朋友圈、微信深度合作
2、微博:微博大號、粉絲通、話題排行榜
3、社群:各類社群組織
社會化廣告投放簡單,像微信朋朋友圈廣告可以更精準的選擇人群、性別、地點等,目前我覺得點擊率或者轉化率不高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廣告設計等沒有互動性,只是展示品牌了。

六、App廣告
1、應用市場:360、百度、小米、華為、應用寶、VIVO、OPPO、金立、聯想、三星等
2、聯盟廣告:積分牆、返利聯盟、移動廣告平台,如:adwords、有米、多盟、億瑪、愛賺等
3、預裝:手機廠商,分銷廠商,芯片廠商等
4、超級APP:滴滴、uber、美團、WIFI萬能、美圖秀秀等
App的推廣方式主要有兩個大的方向,一個是硬廣,拉來流量,提高裝機。一種是投放創意廣告,引導跳轉下載。如果預算很高,還可以贊助大的綜藝節目《奇葩說》、《吐槽大會》都是App贊助的。

七、BD聯盟
1、協會聯盟:各類協會
2、校園聯盟:學生會、各類協會
3、同業聯盟
4、異業聯盟
5、媒體聯盟
6、社群聯盟
聯BD盟推廣方式,不僅是錢的事,搞好關係比較重要,關係在,資源在。

八、知名IP推廣渠道:
包括各行業的意見領袖:網絡紅人,草根博主,作家,律師,學者等
直接和名人ip,行業意見領袖合作,也可以快速和用戶建立信任和情感連接,唯一注意的就是對合作方粉絲真實性的考核,可以把合作分期進行,前期試水。太大的ip往往帶來的是品牌曝光,而非直接的購買行為。

九、傳統報紙(雜誌)
人民日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
都說傳統報紙在沒落,但是我覺得只是定位人群和方式不一樣。多像之前某品牌買一整個版面,就一行字也成了熱門話題,帶來巨大流量。

最後,每種渠道的人群、投放規則、轉化形式都不一樣,投放時,整體上有幾個大的原則:
1,先清楚自己的產品和定位是什麼樣的人群佔比。
2,清楚自己(團隊)的優勢長處,適合輸出乾貨內容,還是運營活動來吸引流量。
3,對投放時長的控制,可根據整體的投放策略,一次性投放越長越好,越大越好。預算不足的考慮清楚節奏。
4、對於投放渠道,並不是越多越好,選擇最有效,最好控制的為原則。
4,如果打算和明星合作,明星費用:渠道費用大概為1:10-3:10之內比較合理。當然明星佔比越小越好。
5,摸清平台再投放,就上上面舉的例子,文藝的產品適合找文藝的平台,用文藝的方式。
6,如果摸不清,可以分為兩大階段,試水測轉化和大成本投放。兩個階段可多次進行。
7,兩微一抖並不適合所有產品,比如樓下的驢肉火燒店如果只賣驢肉火燒,錄創意視頻不如去附近發發傳單。
8,投放後,並不是撒手不管,中期的跟蹤和後期的驗收同樣重要,如果達不到效果,大多數平台都可以返還一些費用。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