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百度真正王者歸來

2024,百度真正王者歸來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自從去年收購YY直播以及開啟全面移動化戰略以來,百度的基本面開始得到全面改善。與此同時,憑藉多年積累的AI技術實力,百度宣布造車的舉動也為外界普遍看好。在這一系列的內外部利好因素刺激下,百度的股價開始水漲船高、市值也開始一路上揚,趕在年前正式突破了千億美金,真實上演了“王者歸來”的戲碼。

2月18日早間百度發布了四季度財報,亮眼的財報數據,再次從側面揭示了百度股價異動背後的秘密。

財報超預期,百度迎來開門紅

北京時間2月18日早間消息,百度(BIDU.NASDAQ)於美股盤後,公布了2020年Q4及全年業績。由於各項數字全面超預期,財報公布後百度股價盤後快速拉升,截至發稿上漲2.71%,股價在盤後上漲至318美元/股。

此前,在一系列的連續上漲之後,百度的股價曾一度突破326美元/股,市值超過了1100億美元。但在經歷連續十一個交易日上漲之後,百度當日股價下挫5.37%至308.68美元/股,市值1053億美元。由此不難看出,百度發布的新財報,的確起到了穩固股價的作用。

財報顯示,百度四季度的營收為302.68億元,超出市場預估的300.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達到51.74億元,超出市場預期的40.24億元;運營利潤為70.6億元,超出市場預期的63.2億元。

具體到各業務板塊來看,百度的表現也都不錯。首先,百度的核心業務迎來了強勢反彈。數據顯示,四季度百度核心業務營收達到了231億元,環比增長8%,遠高於其歷年同期的環比增速。其中,非廣告業務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52%,其非廣告業務大增主要源於其雲業務以及其他服務的推動。

從2020年全年的業績表現來看,百度的表現同樣不俗。首先來看營收,百度在2020年的總營收為1071億元,同比持平;美國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的凈利潤為220億元,同比增長21%。

其中,百度的核心業務為787億元,同比增長1%,其中在線營銷業務收入為663億元,同比增長5%,而非營銷收入為124億元,同比增長28%,百度的收入結構得到了明顯優化。

總的來看,無論是超預期的營收和凈利潤表現,還是核心業務的強勢反彈和非廣告業務的快速增長,都為百度在2021年迎來業績“開門紅”奠定了基礎。

雲智能業務充當了急先鋒

從百度的營收結構不難看出,在主業實現強勢反彈的過程中,其非廣告業務也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財報數據顯示,百度的非廣告業務在去年四季度上漲了52%。

據了解,百度的非廣告業務主要包括,雲服務、智能交通、智能駕駛和芯片等業務,這也是百度一直重金投入的領域,過去因受限於商業化進展緩慢,這一塊兒業務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一直被外界所忽視。但經歷了過去兩三年的努力,百度的非廣告業務(主要是智能雲業務)得到了飛速發展,其商業化變現速度逐漸加快,這部分業務的價值也逐漸凸顯了出來。

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百度的非廣告業務收入增長了2.6倍,始終保持着高速增長態勢;而在剛剛過去的四季度,百度的非廣告業務繼續延續了這一增長態勢。

其中,雲業務正在成為拉動百度增長的重要引擎。財報披露,百度智能雲實現同比增長67%,這一數據相較二三季度有了進一步提升,其年營收則達到了130億元。據IDC在2020年12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雲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20H1)》顯示,百度智能雲在中國AI公有雲服務市場的排名也已經躍居第一位了。

在雲業務之外,百度其他AI業務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比如在芯片方面,百度自研的崑崙2芯片即將量產,預計其量產後將會被廣泛部署在搜索、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業務領域。

在智能駕駛方面,百度智能駕駛也已經漸入佳境。截止2020年12月,百度已累計取得覆蓋智能駕駛全領域的牌照199張;旗下阿波羅開放平台、自動駕駛乘車服務,都已經進入商業運營階段了;另外百度剛剛組建的智能駕駛汽車公司,也將繼續成為推動其智能駕駛商業化的下一個有效途徑。總的來看,雲智能業務在推動百度業績提升過程中,發揮了“急先鋒”的作用。

全面擎化AI大生態

當然,從百度十年來深耕AI的布局來看,智能雲、自動駕駛只是其龐大AI生態圖景的一個組成部分,百度想要的遠不止這些。

李彥宏在剛剛發布的四季度財報內部信中表示,百度在技術研發上的長期投入,已經使百度成為業內領先的AI生態型公司,未來將繼續在基礎研究、基礎技術和底層創新上啃下硬骨頭。

AI生態型公司這個詞,是第一次出現在百度的財報內部信中,這也凸顯出了百度對AI商用的信心。實際上,百度為這一目標曾做出過長期的努力,這從其研發投入就可以看出來。

據公開數據顯示,從2018年開始,百度在技術研發領域的投入,已經從年均投入不低於15%的營收佔比,提升到了2020年的研發投入佔比21.5%,這一比重不僅超越了華為(15%的研發投入佔比),而且在全世界其他科技公司中也名列前茅。

多年在AI上的持續投入,讓百度在近兩年進入了收穫期。首先,AI全面融入百度的搜索業務,推動百度搜索智能化不斷加速,使百度的搜索效率大大提升。數據顯示,第四季度百度搜索的首條滿足率達到了58%,而這個數字在過去一年中還只有40%,同時百度APP的搜索體驗以及搜索次數,都較上年增長了30%以上。

在智能設備方面,百度憑藉其自主研發的AI芯片,使其小度智慧屏的銷量穩居國內第一;百度自主研發的小度助手,語音交互次數也已經超過了50億次。

在智能雲方面,百度自研的百度AI大腦,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了各個行業領域,目前百度對外開放的240項核心AI能力,日均調用量已經突破了1萬億次,語音引擎調用次數突破了100億次,百度在OCR、人臉識別、語音等方面,也已經躍居國內第一。另外,百度自研的飛槳系統已經累計服務150萬開發者,其與Facebook、谷歌等國外巨頭,同列深度學習平台市場前三。

總的來看,經過多年持續努力,百度在AI領域的投入已經逐漸顯示出成效,這些也為百度在人工智能時代繼續領先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千億身價後的新戰爭

隨着百度基本面的全面改善,以及百度AI商業化的加速,外部機構開始調高百度的市場評級,此前被百度重點強調但常常被外界忽視的AI業務價值,也逐漸得到全面重估。

數據顯示,近三個月內,為百度智能雲業務估值的券商由3家上升到了14家,為Apollo估值的券商由5家上升到了14家,為Duer OS估值的券商由0家上升到了4家。另外宣布造車的百度,還獲得了明星基金公司ARK的大手筆加倉,此後其市值開始一路飆升到了千億美金,重新回到了“巔峰”狀態。

從過去一年的表現來看,百度也算是“苦盡甘來”。但若放長時間來看,在向AI生態型公司進化路上的百度,面臨的問題仍有不少。

首先,從營收結構上來看,百度AI商業化目前還存在諸多不足。比如,相比主營業務來說,百度的AI業務創造的營收占其總營收的比重雖然有所上升,但尚未達到過半的佔比,這意味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百度仍擺脫不了對搜索業務的依賴。

其次,從業務上來看,百度推出的智能屏語音音響雖然銷量很高,但受限於國內外競爭(比如阿里、小米、亞馬遜等等)影響,其總體毛利率並不高。

最後,百度的智能汽車項目才剛剛開始推進,其未來表現如何仍未可知。一方面,智能汽車市場強手如雲,如今像蘋果這樣的巨頭也已經介入其中,這無疑增加了智能汽車玩家們的競爭烈度;另一方面,從概念車到量產車需要時間,百度造車要走的路顯然還很長。

綜合以上各方面因素來看,百度在市值突破千億之後,能否更進一步實現更大的發展,仍取決於其接下來AI包括智能駕駛、整車製造方面的進展,而這些業務後續推進的難度都不小。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其市值站上千億之後,百度的進擊之戰才剛剛打響。

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552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09 12:07
下一篇 2025-01-09 12: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