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公眾號粉絲多的作用「公眾號粉絲多了有什麼好處」

最新全國微信公號周榜新鮮出爐啦!通過清博指數平台(免費註冊,公式透明,排名客觀,超140000用戶的選擇,gsdata.cn)統計,12月16日-22日全國微信周榜TOP50公號共發文3431篇(其中10萬+文章1502篇),閱讀總量高達23767萬+,比上周減少了199.2萬+;點贊總數達796.61萬+,比上周減少了166.86萬+。

其中“人民日報”發文165篇,收穫了1650萬+閱讀量和190.72萬+的點贊量,以1761.88的WCI值獨佔鰲頭;緊隨其後的為“新華社”和“央視新聞”,他們分別以1701.35和1666.55的WCI值位列第二和第三。

而本期WCI值進步最大的為“差評”,其發文42篇,收穫閱讀量289.66萬+,比上周增加了18.29萬+,點贊數比上周增加了2.87萬+,帶動WCI值增加了33.88,最終以1364.05的WCI值拿下第43名。

文章方面,“ 運營研究社(ID: U_quan) ” 曾推文《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文章內容如下:

前兩天我一直在刷公眾號後台,生怕錯過那個對於運營研究社來說非常重要的時刻。

2 年時間的磕磕碰碰,想起了挖空腦洞寫出的 600 篇圖文,想起了那段為了漲粉硬拉好友和每周分享的那段時間,想起了在 16 年 4 月請第 10000 名關注者吃飯的那個中午,想起了後台用戶留言跟我說:

“因為運營社我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公眾號關注量跳成 6 位數的時候,內心又感覺平靜了許多。盯着屏幕發獃,我在思考公眾號 10 萬關注量意味着什麼?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先說大家可能最為好奇的吧,公眾號 10 萬關注量意味着值多少錢。

這個主要看你的公眾號類型,對於泛主題的公眾號,按市場白菜價 3-5 元 / 粉,那麼意味着 10 萬關注量值 30-50 萬,不過對於一個有品牌且用戶垂直度高的公眾號來說可能就不止這些了。

就拿目前運營研究社來說,按照我們在落實的商業變現路徑來算:

1)課程變現

用戶按照 3% 付費轉化,人均客單價 300 元,那麼差不多有 100 萬收入。

2)廣告變現

按照 17 年的情況來算,1 個月有兩條廣告,那麼在 12 個月里可以收入 24 萬。

3)圖書變現

一年賣出一本暢銷書,69 * 30000 * 0.1,版稅有 27 萬(不含電子書)。

4)其他變現

會員 + 企業內訓 + 線下培訓 + 運營沙龍,按照 2017 的模式複製可以收入 100 萬。

所以就運營研究社訂閱號,不算未來的成長性(市盈率 PE 值),不負責任的說可以值 300 萬吧,平均單個粉絲價值 30 元。

這還不算高,類似吳曉波頻道這種的高凈值人群關注的公眾號,單個粉絲價值能夠到 50 元。

每一個認真運營公眾號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把公眾號當作自己的孩子,深夜爬起來追熱點,蹲廁所時都還在回復用戶的留言,所以聊公眾號值多少錢沒啥意義,用錢來衡量也就是滿足下你我的好奇心。

講真我們花了 2 年才將公眾號做到 10 萬關注量,從數字的絕對值上看真有點慚愧。畢竟有人可以 2 周就能夠做到 10 萬了,而且在公眾號發布後的這 6 年的時間裡已經出現了不少千萬大號, 比如一條、十點讀書、咪蒙、微信路況、卡娃微卡……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可能跟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有關,總喜歡思考缺點的背後,都有哪些優點。看着這 10 萬的關注量,我發現了這個數字背後的第二層意味:是一種幸福感和可能性。

全國有近 2000 萬個公眾號,其中 10 萬粉絲以上的不到 3%,10 萬關注量意味着你在公眾號生態里的腰部偏上了,意味着你已經墊上了安全氣囊不會一夜之間輕易死掉,而且你會在很多合夥的心目中上一個台階。

比如以前不 Care 你的人可能會重新跟你聯繫起來,並且達成互惠共贏的合作,這是一種安全和認可帶來的幸福感。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公眾號 10 萬關注量,如果把它放到垂直細分市場,10 萬關注量可能意味着非常高的市場佔有率,比如公眾號的 10 萬關注者都是高校老師,你可能就是這個垂直細分領域的第一了。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回到運營研究社來說,從拉勾發布的 2017 互聯網崗位分析報告推算,目前中國差不多有 400 萬運營從業者,10 萬關注量意味着我們佔到了市場的 2.5%。

按照技術採用生命周期模型,我們的用戶人群已經從開始的小眾創新人群向早期的大眾人群過度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信號,市場覆蓋率每一點的提升都意味着非常大的可能性。

公眾號 10 萬關注量,意味着什麼?曾有這麼一種形容微信公公眾號影響力的說法:

“你的粉絲超過了100,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1000,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萬,你就是一本雜誌;超過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

既然是一份都市報了,那麼在運營上也就意味着成長和責任。

關於成長,從 0 到 10 萬關注量,我們在 2 年多時間裡在內容和漲粉上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的運營方法論,這些也是我們在 10 萬關注量之後最想跟大家分享的。

1)關於選題

運營研究社的閱讀量,從 17 年 7 月開始就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相比於 1 年前這項數據提升近了 8 倍。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選題決定閱讀量,經過近半年的摸索和調整我們確定了 5 大選題方向(圍繞心理學、經濟學、消費行為學、以及熱點與影視作品進行運營方法論解析)。10 萬關注量意味着我們的選題方向是科學的,對運營從業者的需求理解是到位的。

2)關於標題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有些 10 萬關注量的訂閱號,由於打開率只有 3% 左右,可能只有 3000-4000 閱讀量,而運營研究社經過大半年的數據分析和經驗,總結出了一個可複製的標題經驗,並且將打開率最高做到了 13%。

標題要超目標人群!

為了讓文章擁有更高的閱讀量,你的標題不能只讓你的核心用戶看的懂,而且最好要讓任何一個人分享到朋友圈之後,他朋友圈裡的好友也能夠看得懂並且願意點擊進來閱讀,所以你的標題要超目標人群。

那怎樣才能夠做到超目標人群呢?

打個比方,你的文章選題(核心內容)是跟鎚子手機有關,可能你會起一個類似《鎚子手機 10 大秘密功能》的標題。而運用“超目標人群”的方法論,你可以將標題的目標用戶定成整個安卓機的用戶群體,這樣你的標題就會變成《安卓機里的 10 大秘密功能》,這樣你圖文潛在的閱讀用戶量至少會擴大 100 倍。

3)關於互動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我們是一個乾貨類公眾號,再加上我自己是一個偏嚴肅的人,所以運營研究社公眾號的互動性在一開始不算太強。不過在 17 年 9 月份實施了一個小的運營策略之後,我們的留言互動差不多提升了 5 倍。

這個策略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在文章底部放一個留言互動,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得好的,就我所見,大量公眾號圖文的互動問題讓用戶討論起來無從下手。我們的經驗是:互動話題要做到人人都可以參與,然後最好是有足夠的的爭議性。

比如昨天我們在《“紅海行動”到底比“戰狼2”差在哪裡》里設置的“你更喜歡哪一部電影?”就具備了足夠的低門檻和高爭議。

4)關於漲粉

每一個能夠突破 10 萬粉的公眾號,都有着屬於自己獨有的漲粉方式,可能是見效非常快的裂變漲粉,也可能是非常吃力的地推漲粉,而運營社的漲粉方式是比較佛系的用內容去漲粉。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公眾號漲粉數據

選擇與時間做朋友,堅持結構化輸出運營方法論,內容漲粉是我們關注量的日常和基礎來源,用這樣的方法我們雷打不動的每日新增 200 粉絲。

除此之外,我們會有意識地打造爆款,增加漲粉速度:

第一時間追熱點,它的好處除了閱讀量高,還有大量轉載帶來的增粉。

做專題打爆款,在過去一年裡我們做了《運營技能地圖》《運營年終總結PPT》《雙十一系列專題》《運營求職禮包》等專題,它們除了漲粉給力,還很好地提升了運營研究社的品牌。

看榜時刻

全國微信公號周榜丨公眾號10萬粉絲,意味着什麼?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5475.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09 12:07
下一篇 2025-01-09 12: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