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全國CPI累計上漲2.4%,再次位於3%調控目標以內。對此,有不少網友感到好奇,這CPI究竟是什麼,裡面包含哪些商品呢?哪些類別的商品價格上漲對CPI影響較大呢

食品煙酒類,CPI佔據30%權重
CPI,是一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各國對CPI的劃分略有不同,在咱們中國主要包含八大類,首先是食品煙酒類,在CPI佔據30%左右的權重。我們仍屬於發展中國家,加上中國老百姓在“美食”方面的要求上比其他發達國家更加豐富。所以在我們國家的CPI中“食品煙酒類”所佔的權重更高、
西方國家的居民消費支出中大部分都不是用在吃喝上,主要是用在服務上。如果服務業價格如果提升的很多,會嚴重影響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所以,美日歐等國都會提升服務類商品的權重,降低食品類商品的權重,這是經濟和民生髮展到更高水平的體現。

具體到食品領域,由於我們消耗的豬肉量超過了全球的一半,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豬肉價格的上漲更能讓中國老百姓感受到物價上漲的程度,推動居民消費支出的增加”。所以在我們國家的CPI構成中,給予了豬肉2.5%的權重。
現在網友們大概知道CPI結構原理了吧,即將消費類商品劃分成幾大類,然後依據各國的國情——居民消費特點,給予不同種類的商品賦予不同的權重。通俗地說,老百姓經常購買的商品、服務,給予較高權重。
因為,老百姓經常購買的消費類商品,如果價格上漲多了,會對居民生活有“普遍性的影響”。不經常購買的商品、服務,給予較低權重——與豬肉相比,漢堡包的價格上漲對中國居民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給豬肉更高權重,給漢堡包較低權重。
CPI中,其他幾個分類簡介

居住類的商品和服務權重為20%,教育和文化類的商品和服務佔比為14.2%,交通和通信類的商品和服務佔比10.4%,醫療保健佔比也是10.4%,衣着類佔比8.5%,生活用品和服務類佔比4.8%,其他用品類佔比1.7%。
這裡面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居住類商品和服務”包含了水電費、房屋維修費、物業費等,但卻不包括買房。那問題來了,為什麼CPI中包含大米、豬肉、手機、彩電等等各類消費品,卻不包含房價呢?
CPI中,為什麼不包含房價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這個概念源自西方。西方經濟學家在發明這個概念的時候,將其和化工原料、 水泥、建材、燃料、動力煤等一起歸在PPI(生產價格指數)里,認為購買住房屬於投資,不屬於消費行為。因此,不放在消費者物價指數里。

為了和國際接軌,咱們中國將這個概念引入後並未給予調整。但在很多老百姓的心目中,卻將CPI默認包含了房價,導致自身感受往往與國家公布的CPI指數漲幅不匹配,得出“數據不準”的錯覺。
據報道,隨着經濟、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變動,一般每隔兩年就會對不同種類的商品權重做調整。整體趨勢是下調食品煙酒類的權重,提升服務類商品的權重,以使它們與居民的消費偏好相符。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