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運營,在百科上的解釋是:用戶運營指以用戶為中心,遵循用戶的需求設置運營活動與規則,制定運營戰略與運營目標,嚴格控制實施過程與結果,以達到預期所設置的運營目標與任務。
這段話簡單來說就是:用戶運營是要以用戶需求作為出發點,然後去進行一系列的動作,從而達到某個目的。
可事實是這樣的么?
π爺認為不是的!
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需求應該是產品經理的事。很多從事這個崗位的運營人,在你剛上崗時,其實公司已經有一款產品了,這款產品勢必不可能完全或者只能滿足用戶的某個需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用戶的需求其實是已經確定了的,你最多就是把用戶在使用這個產品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排序,然後提交給產品經理,讓他們進行產品的迭代和優化。

所以一個好的運營人,第一步應該是去了解你的產品,只有對你現在的這款產品有足夠的了解,知道它在什麼樣的場景下可以滿足什麼樣的用戶,解決他們的哪個痛點。之後,你才能根據這個去相對應的渠道,挖掘屬於你產品的種子用戶。
所以π爺認為,用戶運營有點像是銷售崗+管理崗的意思。
傳統的銷售崗,第一步都是先了解產品特點,然後提升銷售技巧,接着就是去找客戶,最後要想辦法把產品銷售出去。
換成用戶運營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就是熟知產品特徵和屬性、確定目標用戶、設計引導策略(對應的就是銷售技巧,就是把你的產品特點通過多個維度、不同的表現形式等,去吸引用戶)

而管理崗,以前講到管理就是管理企業內部、企業員工這些,而管理自己的客戶這個概念是比較少的,因為客戶的行為模式、路徑,客戶本身的屬性等這些數據是很難被統計到的。
而現在這個時代,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持下,產品天然擁有更加豐富的用戶行為數據,這就讓我們在考慮如何更好地面向客戶時,去做好管理、引導和維繫的時候天然會有更多的參考判斷依據和決策支持。
所以我們可以分析用戶屬性,來確定是否是我們的目標用戶;通過他的行為路徑,來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從而來驗證我們設計引導的策略是否有效;等等。
因此用戶管理這一層面,最重要的就是對用戶進行分層。然後對不同層級的用戶,觀察他們的行為路徑、使用習慣等進行數據檢測,然後再倒推我們的運營策略是否可行,如何進行優化等等。

到這一步,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來,一名用戶運營他的工作流程基本就是:確定目標用戶→設計引導策略→用戶分層→監控運營效果。
可這並不是全部,因為還涉及到兩個問題:
問題1:用戶運營促進產品迭代
對於絕大多數互聯網產品,在一開始的時候,它本身只能滿足部分用戶的部分需求,再加上用戶需求的變化是隨時在發生的。
所以如果用戶運營只是做上面這四件事,那麼總有一天是會到頭的。
用戶運營需要不斷收集潛在用戶的需求,以及通過數據分析目標用戶的需求變化,對這些需求進行價值排序。然後推給產品經理,促使產品不斷地迭代優化。換句話說,就是要幫助產品經理去了解用戶、更懂用戶。

問題2:用戶召回
如今是信息碎片化時代,一個優秀的互聯網產品說白了就是可以搶佔用戶時間。但是一時的搶佔,並不等於永恆。而且還面臨著市面上同類產品的競爭。所以不管是再優秀的企業和產品,都必然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客戶流失。
雖然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情況,但是做好預防或者說將流失降低到最小,是可以通過有效的運營來實現的。而且面對已經流失的用戶,去進行召回,也是用戶運營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流失預警用戶也就是即將要流失的用戶,設置這一機制的關鍵,是設定流失預警線,同時執行相應的措施。比如一旦有用戶數據接近流失預警用戶的數據範圍,系統就將給用戶發送一些溫馨提醒或是福利優惠內容,去吸引用戶再次使用產品。
而面對已經流失的用戶,首先需要根據不同層的用戶,來判斷、分析用戶流失背後的原因,並針對不同情況,制定召回方案,最後通過合適的渠道向用戶推送召回內容。

在用戶運營的基礎流程上,再加上這兩個問題,就組成了相對完整的用戶運營崗位的工作流程了。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復盤。事實上,復盤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可以說,不僅僅是用戶運營,任何一個運營崗位或者從事運營工作的人,甚至是當下所有職場人都應該具備的。
常言道:溫故知新,保持復盤的習慣,不僅可以對自身工作中所面對的各種情況,得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還能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實力。

用戶運營,可以說是所有運營相關崗位中,與用戶直接打交道最多的崗位。它不僅要求我們對產品有一定的了解,更要對用戶有所認知,對他們的行為及背後的邏輯有所洞察。
雖然運營崗位細分很多種,但是面對市場的不斷變化,其實很難有一個運營崗位可以承接所有東西,所以才會有全棧運營的概念應運而生。但是不管怎麼衡量,π爺始終認為,用戶運營是所有運營崗位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而想要勝任這一崗位,其要求也是苛刻的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