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不加貼片廣告,讓B站損失了多少錢?
當下的視頻網站中,體驗最好的是哪一家?
毫無疑問,是B站。
為什麼?
拿它跟其它視頻網站對比就知道了。打開除B站以外的視頻網站,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廣告也太長了吧。
包括最前面長達180秒的廣告、劇情到高潮處忽然插入的廣告和演員傾情出演的小劇場廣告。有時候你甚至不知道到底你是在劇中看廣告,還是廣告里追劇。
而B站呢,則從來沒有貼片廣告。打開B站,看着屏幕中央的小電視抖三秒,就可以盡情沉浸在視頻中了。

這大大節省了用戶的時間,體驗那叫一個舒爽。
B站沒有貼片廣告是有來由的。早些年,B站主要靠沒有版權的二次元視頻起家,自然沒有可能在沒有版權的視頻前面添加廣告來賺錢。畢竟這樣賺來的錢,不太光彩。
後來,B站就保持了這個傳統。2014年,B站正式宣布,bilibili購買的正版新番,永遠不加貼片廣告。

事實上,B站也曾嘗試過這一方式。
應版權方的要求,2016年,B站就在《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等五部新番的開頭添加了廣告,一下子社區就炸翻了天。最後,為了不讓B站變質,B站自主下架了這幾部番劇。

B站自此成為了視頻網站里的一股清流。因為良好的觀看體驗,B站備受網友的喜愛。
當然了,因為不加貼片廣告,B站可能損失了幾個億。
拿同類型視頻網站來對比,2018年,Youtube的廣告收入為88億美元,佔了總營收的91%。
在2018年第三季度之前,廣告收入一直都是愛奇藝的主要營收來源。今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的在線廣告服務營收為16億元人民幣,佔總營收的21.6%。
可見貼片廣告是一筆富礦。
損失了這麼一大筆,B站卻為什麼還活得好好的?甚至越活越好?
這是因為,沒有貼片廣告,不意味着B站沒有通過廣告來賺錢。只不過,B站投廣告的方式要隱秘得多,讓你根本想不到。

B站靠廣告賺了8億
光在去年,B站就通過廣告賺了8.107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76%。今年第二季度,B站的廣告業務收入達3.5億元,同比增長108%。
從去年第一季度到現在,除了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第一季度,B站的廣告收入一直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
可見廣告收入情況一片大好。
實際上,B站的廣告收入分為這麼幾大部分:網站推薦位、移動端開屏廣告等常規方式、線上自製內容和線下活動的冠名植入、連接品牌方和UP主的廣告營銷。
在常規方式方面,你可以在網站首頁banner、信息流頁面和視頻頁面右方,看到品牌方打的廣告,且左下角都會註明廣告字樣。由於畫風跟B站比較相襯,一時之間你還不一定能發現這條廣告。



在植入方面,B站曾經和天貓合作過雙十一種草大會活動,號召UP主投稿種草視頻以奪得獎金,最後吸引了50家品牌、79個產品參與試用活動。

這樣的活動因為形式豐富的原因,既能吸引到流量,又在無形中做了一波推廣,算是一舉兩得了。
不過B站最巧妙的廣告變現方式還是第三種,即作為中間商,一方面連接品牌,聽取品牌的需求,一方面對接UP主,做定製化視頻內容。
今年5月,B站就幫肯德基這個“金主”找了不少UP主如“翔翔大作戰”、“兔叭咯”,通過發布視頻來推廣肯德基的吮指原味雞。
這個方式巧妙在哪裡呢?首先,因為是視頻的緣故,風格比較生動活潑,植入沒有那麼生硬;其次,粉絲對UP主的粘性很強,更容易接受這樣的廣告。
就拿兔叭咯的視頻來說,他一邊製作吮指原味雞,一邊科普該產品的歷史,內容還是比較有趣的。

彈幕里,也全都是“讓他恰飯”此類其樂融融的文字,看來網友對於這樣的廣告植入方式也樂見其成。
此外,B站於今年8月上線了“花火”平台,即UP主商業合作平台,類似於抖音的巨量星圖。通過該平台,UP主能與廣告主快速對接,進而提高視頻收益。

實際上,B站在廣告方面已經形成了鏈條:品牌方通過花火接觸B站,找UP主定製內容,吸引用戶。再官方入駐一波,長期吸粉。如果不太會運營,又可以找到B站,讓B站提供定製營銷方案。

站着把錢給掙了
通過以上列舉,可以看出B站不是不打廣告,只是方式比較巧妙而已。比起某些網站動不動跳出來的“是兄弟你就砍我”的網遊廣告,和看了讓人噁心半天的灰指甲廣告可好太多了。
而B站之所以如此費盡心思,有兩個原因。
一來是要通過“祭品效應”,增強用戶粘性,維護其良好的社區氛圍。
祭品,指的是人們拿來祭拜祖先時用的物品,一般相當昂貴。價格越高,則價值越高,越有誠意。
B站通過宣布不加貼片廣告這樣損失收益的方式,強調了自己的犧牲,和對於用戶體驗的重視,大有暗示“看,我對你有多好”的意思。
很多用戶自然被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心想:人家都放棄加廣告了,是良心平台!我一定得支持它!

從而,用戶對於視頻平台的歸屬感越來越強。
二來則是其用戶調性決定的。
B站的用戶較為年輕,特立獨行,對那種洗腦式的硬廣和高大上的品宣比較反感。這種情況下,或許軟廣會更符合用戶的口味。
仔細想想,B站此舉算不算是“站着把錢給掙了”的典範呢?
君不見多少用戶被論壇的滿屏廣告而勸退,遠有貓撲,近有某知識問答社區。他們都在商業化的路上迷失了自我,犧牲了一部分的用戶體驗。

那如今再看看B站,你也許就會覺得,其實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呀,只是有些企業沒有用心罷了。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