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效率是把事情做正確(商業的本質是效率),有效是做正確的事情(醫療的本質是Cure治癒、Care關愛與Service服務,not Cure only不僅僅是治癒)。
其中括號裡面的話是我加進去的,醫療具有商業屬性,需要講究效率,但更多是要講究有效,特別是治療的有效性。

私立醫療機構的獲客方式
在很多私立醫療機構,營銷獲客是醫院日常運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但這項任務經常會被理解歪了,執行偏了。
對於私立醫療機構,我不知道什麼是最高效的獲客方式。
但我知道最好的方式:這就是誠實,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我知道最有效的方式:這就是永遠以患者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為其創造價值。
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最笨的方法,不需要什麼高大上的理論和各種新技術、新媒體、新渠道,用心去做就可以了。

醫院管理者應有的關注點
就醫時,患者最根本的需求是什麼?
Keep me safe,保障我的安全
Heal me,把我的病看好
Be nice to me,對我態度好一點
Don’t waste my money,別浪費我的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於醫院管理者,每天上班時需要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了患者今天我能否把事情做得比昨天更好一些?
哪怕只是每天好一點點,一年365天累積下來就是了不起的變化,你就會看到複利的力量。
不應只關注效率,還應關注患者
我們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每天的門診量是300人,而是一個患者來看病這件事情發生了300次,每個患者都不一樣,病情不同,要求不同,期望值不同,就醫體驗不同,滿意度也不同。
如果你關注的只是效率,你看到的就會是就診人次、客單價。
如果你關注的是患者,你就會看到是每個人的就醫體驗,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我們的醫療服務是否為每一位患者創造了價值,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改進。
患者滿意的醫療服務
其實,從患者的角度來講,一個滿意的醫療服務過程不僅僅是Cure治癒,還有Care關愛,有時還有Service服務。
在公立醫院,經常是只有Cure,沒有Care,有時候也會有Care,基本上沒有Service。
技術驅動的醫生,特別是一個覺得自己很牛的專家,眼裡往往只有Cure,沒有Care,很驕傲的根本不承認醫療在某些時候和某些環節也需要Service。
當然,在公立醫院也會遇到有Cure and Care的醫生,但是Care經常會被效率所犧牲掉。
在非公立的醫療機構,是有條件去追求Cure、Care、Service(CCS)的,最好的營銷是忘記營銷本身,是有足夠的能力去Cure治癒,同時能發自內心地去提供Care關愛與Service服務。
好的醫療服務是Cure、Care、Service(CCS),是為患者創造價值,好的醫療服務本身就是最好的營銷。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