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用戶調研來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
這個問題已成為產品人時刻在思考的問題之一,但多數人都沒有將其徹底思考清楚,做用戶調研的過程中仍存在很多誤區。比如——
誤區1:直接問用戶想要什麼,指望從用戶調研中獲得需求
用戶不會幫你想需求,只能幫你驗證需求。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要比用戶更懂自家產品,想要從用戶那裡直接找到需求,是一種偷懶的行為。
誤區2:不給場景,直接問用戶好不好用,會不會用
直接問用戶“這個功能好不好用?這個功能你會用嗎?”是得不到真實的答案的,因為脫離了特定的場景,大概率上用戶的答案是“還可以”“會用吧”。這對於你來說,毫無意義。

誤區3:把個體當做整體,以偏概全
這個誤區應該是最常見的了。如隨便拉了幾個用戶發幾份問卷調查,得出一些淺顯的結論就完了,更有甚者把得出的結論算作整體的趨勢來指導產品功能的上線。。。
誤區4:試圖說服用戶
產品經理普遍有些自傲,認為自己做出的功能都挺牛的,如果聽到了用戶反對的聲音,第一反應是說服用戶。這個誤區的產生是因為沒有定義清楚調研的目的造成的。調研的目的應該是通過用戶調研,發現用戶的問題,驗證產品的可行性,而不是推廣產品。
如果在用戶調研過程中出現上述的誤區,那麼用戶調研這件事對於你來說不僅無益,而且有害。你會被帶有偏差的結論越帶越偏,用戶的真實需求也會離你遠去,老闆研發都會因產品上線不給力對你不再信任。
如果你是個0-1歲的產品新人,也許會獲得一些原諒,畢竟經驗不足。但如果你已經在產品這行混了1年以上,還是做不好用戶調研的話,可能就要思考下如何突破了。
也許暫時你還找不到突破的抓手,所以我想借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一些經驗,希望可以讓你當下獲得一些啟發。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要先定義清楚,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在我看來,無非就是:不清楚做用戶調研的目的以及不知道做用戶調研完整的流程。以下,我將詳細展開——
1.為什麼要做用戶調研?
做工作要具備目標導向意識,即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對於用戶調研來說,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調研找到對工作有指導意義的結論。
在達成這個最終目的的過程中,又大概分為這4個層級:
1)了解目標用戶的使用場景
2)了解目標用戶在這個場景下使用產品的過程是怎樣的
3)根據1)+2)總結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
4)再針對3),提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再進一步驗證
所以可以看到,我們做用戶調研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想要驗證的問題。很多產品人之所以會產生文章最開始說的誤區,實際上,都是因為沒有定義清楚調研的目的造成的。

2.用戶調研的完整流程中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一次完整的用戶調研的流程一共包含6個要素,以下一一展開
1)明確調研的背景和目的
在正式調研之前,建議大家先界定清楚調研的背景和目的。如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基於什麼情況下發起的調研?是否必須通過用戶調研來解決?希望通過用戶調研,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只有定義清楚這些問題,才能明確調研目的,保證在調研過程中不會偏離軌道。
2)確定用戶調研的對象
用戶調研的對象不是隨便拉幾個用戶發幾份問卷調查就完了,你應該經過一步步的篩選,找到那部分能代替整體的人才行。那要如何篩選才能找到他們呢?這裡提供給大家一個篩選漏斗,供大家參考:
基於背景和目的,先挑出大量符合行為的用戶;
篩選出部分目標用戶,針對性的進行分析,建立用戶畫像;
再篩選出配合度高的用戶(不超過5個),來做1V1的訪談;
邀約用戶:直接說明調研的目的,並告知可能發生的情況,如會錄音、錄像等。

3)猜測目標用戶可能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在找到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目標用戶後,先不着急直接進行訪談。我們需要先猜一下目標用戶可能面臨的問題有哪些?可能提出的需求有哪些?我們這邊能對應着給到什麼解決方案?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拿着解決方案的Demo來和用戶聊,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4)準備任務和訪談提綱,並演習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準備問題了。大概有這麼幾個注意的地方——
按照用戶調研預設時間的2倍去準備問題
標註一些用戶必答的關鍵問題
準備用戶必須操作的任務
把問題串起來,並找你的同事預演一遍
然後根據效果,再調整優化一下,一份較為合格的訪談提綱就準備好了。

5)調研現場
接着就要進入正式的調研現場了!但也不要着急一下子就進入到調研中,先隨便聊聊天緩和下情緒,稍稍拉近下彼此的關係,會讓用戶更願意開口。
之後,你要做的是了解下用戶的背景信息是否與自己最初的猜測匹配,然後儘可能模擬用戶現實中的真實環境,讓用戶去操作,然後你要記錄下來用戶的操作過程。當然,也別忘了問你之前準備的問題!
6)調研結束總結
總結部分相當於復盤。復盤那套方法論“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差距”我就不詳述了,在這裡說點別的:
在對一個目標用戶調研完成後,你要記錄且整理整個調研過程,然後判斷下一步是否要調整調研對象,可能經過幾次微調後,你才能找到最合適的目標用戶。之後,匯總本輪所有調研用戶的過程和結論,再進行完整復盤。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