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渠道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品牌。
與西方國家渠道是獨立第三方不同,中國的渠道是品牌商控制的,經銷商是品牌商功能的延伸。中國營銷做得好的,一定是品牌和渠道雙輪驅動,其次是渠道單輪驅動,最後才是品牌單輪驅動。當然,短期內品牌爆發,缺乏渠道力也可以火爆於一時,但很難持久。
中國有兩輪渠道大變革。一次是渠道下沉,從“省代”到“市代”再到“縣代”;另一次是深度分銷,品牌商的控制力直達終端。這兩次渠道變革,決定了品牌商對渠道的掌控能力。現在一二線城市,一些頭部品牌甚至以直營為主,經銷商只承擔融資和倉配職能。
因為渠道驅動的存在,中國大量創業企業和中小企業,利用中國特色的渠道,先做渠道品牌。等資源充足後,再做傳播品牌。
互聯網強化渠道品牌反應在三個方面:
第一,線下渠道的控制力更強了。
施煒老師在《連接》中提出了兩個新概念:一是商業分為三個維度,線下、社群和網絡,稱為三度空間;二是營銷分為三個模塊,認知、交易和關係,稱為三位一體。

傳統渠道的深度分銷,只有一個空間維度,現在可以通過三個空間維度做深度分銷。
傳統渠道的人際關係轉換成認知和交易,效率較低。現在藉助三度空間,線下人際關係通過社群放大。同時,雲店也讓渠道有了更便利的交易工具。
線下強關係,社群強交互。雲店使得交易、線下人鏈與互聯網工具結合,威力更強了。
第二,渠道從B端延伸到C端。
深度分銷,終端是終端。但是,現在藉助於社群、直播工具,可以從B端延伸到C端,從而實現BC一體化。從慕思床墊“門店+KOC”的渠道直播,到董明珠“6·18”的全渠道動員的渠道直播,再到吳曉波與TATA木門的直播與“渠道拉練”結合渠道直播,可以看到,藉助互聯網工具,渠道有了更強的動員能力。原來碎片化的渠道,現在可以集中動員,並且通過直播工具,渠道勢能清晰可見。

第三,渠道具備了引導C端的能力
線下渠道通過連接社群和網絡,具備了分流線上流量的能力。這與以往電商持續分流線下流量不同。具備多維度導流能力的門店,我們稱之為新店商。中國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超過3/4仍然在線下。傳播品牌被IP取代,但渠道品牌卻可以因為互聯網而得以加強。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