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上星期在公司,主管交給同事一個文件說:“小王,這是我們一個新產品的初步研發構想,你看一下,然後收集相關資料,一個星期後交給我,我要交給董事會審核的。”還沒等小王反應過來回應些什麼,主管就離開了。一個星期很快過去了,小王只收集了小部分的資料。小王很委屈的說:“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在收集了,但您給的時間不夠,我只收集了一小部分,還有最重要的部分還沒有開始進行呢?”主管大發雷霆。其實,小王這是典型的不能高效收集資料。

那麼小王應該怎樣高效收集資料?

一、明確收集資料的目的和需要收集哪方面的資料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寫文章、撰寫報告還是開發產品前都是需要收集資料的。只有通過收集資料,我們才能學習和借鑒別人的方法,讓自己吸取別人的精華,去除別人的糟粕,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比如你想要學習某個技能或者是工作方法,你就需要去收集這個東西是如何做的,有哪些心得等。
我們或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針對同一個項目收集資料,別人也許只需要1-2天就可以完成,而你卻需要一個星期甚至是更長的時間。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自己不能高效收集資料。
我們都知道針對不同的目的,操作的測重點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為了個人提升收集資料,我們一般圍繞自己的個人需求展開。而為了工作,一般圍繞跟我們工作崗位的業務技能相關的知識展開。所以我們需要首先明確收集資料的目的是什麼?自己需要收集哪方面的資料?

目的
比如,主管讓小王收集新產品研發的資料,那麼收集資料的目的就在於了解新產品的競爭對手、市場前景、風險等級、與現有產品相比需要達到哪些優勢等。所以小王收集的資料必須滿足2個要求:
- 新產品必須與公司經營的市場方向一致、目標群體大致相同
 - 新產品的功能最好能與原有產品互補
 

你需要收集哪方面的資料
那麼小王應該收集哪方面的資料呢?我個人認為小王應該從以下3方面入手。
- 新產品的競品是什麼?有什麼優劣勢?競品目前的市場銷售與需求情況如何?(了解競品和新產品的市場)
 - 競品的市場反饋如何,消費者對競品有什麼改進需求?(可以提煉出新產品應具備哪些新功能)
 - 競品的公司的實力如何,最近是否有計劃對競品進行改進?(了解對手)
 
另外,資料一般可分為3大類:
- 文字、文章:行業領域或網絡期刊、報紙上的文章
 - 圖片和視頻:相關的圖片和視頻
 - 想法和觀點:消費者提出的想法和觀點
 
我們都知道收集到的資料可分為3大類,那麼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高效收集資料呢?

收集資料
二、明確收集資料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收集資料的方法非常多,那麼在收集資料前,我們就應該明確用哪個方法或者用哪幾個方法組合起來一起來收集資料,才能讓收集資料的過程有條不紊。

(1)行業領域的相關書籍、期刊雜誌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所以每一個行業都有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撰寫的書籍、期刊雜誌,這些書籍、期刊雜誌里彙集了行業的精髓,對我們收集資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譬如,小王需要收集新產品的資料,就可以從電器行業的書籍、期刊雜誌入手,收集一些行業的最新資訊以及產品研發的前景狀況。
(2)互聯網
我們都知道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無論我們需要什麼,只要我們能夠學會運用互聯網搜索,都能夠找到我們想知道的答案。
那麼你也許會問:我們該怎麼用互聯網搜索呢?

- 用關鍵詞搜索
 
用關鍵詞搜索,是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一個互聯網搜索方法。
比如,小王可以利用關鍵詞“如何開發新產品”在互聯網進行搜索,就可以找到開發新產品的一個完整的流程,開發新產品需要做哪些調研和準備,哪一步需要做什麼,網絡上都可以找到詳細的答案。
- 關注行業知名博主或公眾號
 
現在隨着自媒體的興起,不少行業領域的專業人士都開創自己博客或公眾號,在上面發表一些行業的新動態,行業新規則的解讀,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文章。這些對於我們收集行業的相關資料有一定的作用。小王可以關注行業的知名博主或公眾號,收集行業新動態的資料。
(3)市場調研

當然了,完成前面的2步,小王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新產品的市場前景如何?還是需要做市場調研的,那麼做市場調研有哪些方法呢?
- 定量調查法:自己設計有針對性的問卷
 
定量調查法,也就是說小王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問卷,發給我們的目標客戶來進行調查,看看他們對於我們的原有產品有什麼改進的看法,以及對於新產品的研究有什麼好建議。
定量調查就是對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封閉式(結構性的)問卷訪問,然後對調查的數據進行計算機的錄入、整理和分析,並撰寫報告的方法。
2.質性研究法:訪談、觀察法
另外小王也可以採取一些質性的研究方法,如可以邀請一些行業的資深人士進行訪談,詢問他們的看法。同時也可以細心的觀察我們的客戶在使用我們原有產品的過程中有哪些抱怨,這些抱怨都來自於我們的產品的哪方面的不足。然後用心把客戶的這些不滿,總結成新產品研發的新方向。
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訪談、觀察、實物分析),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3.諮詢法
第三步,小王也可以採取諮詢法。諮詢法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企業外部的諮詢。
第一,小王可以諮詢我們的消費者,看一下我們的消費者的想法,他們作為目標客戶希望我們能研發出具有什麼功能的產品?
第二種就是我們可以諮詢一下企業內部同事的看法。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集思廣益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4)向專業機構購買
現在每一個行業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會有專業的機構,專門對這些行業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那麼如果公司有經費允許的話,小王也可以選擇向這些專業的機構進行購買相關的資料。
三、高效收集資料3要素

(1)避免沒有目的
我們不能沒有目的性收集資料,為了收集而收集。我們必須有目的性的,而且收集的資料必須吸引人。試想公司需要的是新產品研發方面的資料,如果小王收集的是關於如何研發一款新產品的流程的資料,跟公司的目的需求不符合,大家看起來都是覺得無趣,那麼大家還耐心看下去嗎?答案顯然不是。所以我們必須帶有目的性的收集的資料,而且資料必須吸引人。

(2)要敢於取捨
我們在收集資料時,面對茫茫的知識海洋,我們可能找了很久都沒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突然間看到一些相關的資料,就很興奮的像撿了寶似的把所有的資料都保留了下來。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沒必要的,我們收集資料要敢於取捨,對一些雷同的或者用處不大的資料,我們要敢於刪除。要不然把所有的資料都保存下來,這對後期我們整理和搜索資料會造成很大的困擾。所以我們收集資料只需要把精髓的部分保留下來就可以了。

(3)避免沒有分類
同時我們收集資料不能沒有分類,沒有整理,雜亂無章。我們收集資料必須系統,而且要把這些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成一個文件夾。例如小王可以把這些資料進行歸類:
- 把競把競爭對手的信息單獨放在一個文件夾里;
 - 然後把競品的分析也單獨放在一個文件夾里;
 - 接着把對市場的研究放在另外一個文件夾里;
 
最後在每個文件夾里把觀點、想法,圖片、視頻,文字、文獻相關的資料也進行分類,單獨整理成一個子文件夾。我們只有把整理的系統、有條理才方便與我們後期進行搜索。

總結
在現在這個並不缺乏知識的時代,我們如何在茫茫的知識海洋中高效的收集自己想要的資料顯得很重要。那麼我們想要高效的收集資料必須做到下面3點。第1,必須要明確收集資料的目的和收集哪方面的資料;第2,要明確自己需要使用哪些方法來收集資料,或者說需要採取哪幾個方法一起來收集資料;第3,收集資料必須要有目的,在收集資料時敢於取捨,對於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系統的分類整理。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0590.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