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近兩年多家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產品,互聯網金融平台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也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此外,他還指出了互聯網平台存款存在的八大問題。(本文系孫天琦局長12月15日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的發言整理稿)

此次會議後三天於12月18日,支付寶APP顯示,其“銀行存款”功能“頻道升級中,敬請期待”,同時該頻道下多家銀行的存款產品也不再銷售。目前,除支付寶已下架所有互聯網存款產品外,京東金融和度小滿金融上還有近百款互聯網存款在售,涉及的銀行數約為20家。螞蟻集團第一個主動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其他平台仍在繼續銷售。


為什麼這種存款產品屬於“無照駕駛”呢?
近年來隨着線上支付的普及,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線下支付的現金和刷卡。支付寶、微信支付在人們的生活里越來越重要了,成為了出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僅如此,支付寶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掃碼支付、轉賬已經是支付寶最基礎的部分,有更多的功能例如:理財、保險和存款取代了人工,人們僅僅通過手機信息便可以自己進行各種業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這種第三方支付給人們生活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存在許多隱患和風險。第三方支付仍處於起步階段,面對未來穩步發展的節奏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相關企業和機構的監督管理起着極大的作用。這也是此次為穩定金融發展將存款產品面臨下架的管理措施。
近兩年來,很多家銀行為了拓寬客戶渠道在互聯網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產品,他們將自己的存款產品信息和經營模式藉助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宣傳優勢展示出來,消費者不用在跑到銀行進行交易,僅僅通過平台交易就可以便利地享受到存款服務。中小銀行通過這類收益高、門檻低的產品,吸收存款、緩解流動性壓力,通過借用平台更加具有產品優勢。但為什麼這種對於平台、客戶和銀行都有利的金融方式會受到轄制呢?
這就與銀行的經營模式限制有關,銀行不得突破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進行經營管理,同時這種流動性高的存款產品降低了銀行的負債結構,使銀行傳統的負債業務轉變成為了全國性的銀行。因此,這種區別於傳統儲蓄業務的新存款業務屬於“無照駕駛”,更應當有相應的監管體系進行監督管理,央行金融穩定局出台的下架政策可以有效地防止高流動性業務帶來的市場風險和系統風險的監督管理。
螞蟻集團下架互聯網產品後的相關問題:
1.“支付寶還能不能存款?已存怎麼辦?”
螞蟻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後引起了網友熱議,有部分網友已經使用了此類存款產品應存入部分存款,導致他們非常擔心此類問題,螞蟻集團對此又作何處理呢?
螞蟻集團方面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互聯網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台上的互聯網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餘額寶、基金也不能用嗎?”
支付寶中的“餘額寶”、“基金”、“相互寶”等產品深受廣大用戶信賴,其性質均屬於基金和保險產品與其下架的存款產品性質不同,不受影響。
產品下架產生的問題還有很多,相信螞蟻集團也會做出合理的解釋和處理。
此次產品下架應當引發的深刻思考;
從“花唄”風波到“相互寶”引發的熱議再到如今存款產品的下架,第三方支付引發的風險已經逐漸顯露,我們應當對熱門第三方支付進行深刻的思考。
首先,最值得引發思考的便是其產生的風險問題。國家相關政府機關及監管部門應該儘快建立並完善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機制,進行明確的定位。對相關出台的金融服務進行違法違規鑒定,加大審核力度,最大程度防範其可能帶來的風險。
其次,對於線上支付和金融平台最大的弱點-安全進行相關功能的完善。在網絡交易中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障,加強網絡信息安全處理,以保障客戶信息免遭非法盜竊和騷擾。一旦受到資金危險,應有更加妥帖的止損功能,為客戶私人信息和財產安全作出最好的防護措施。
最後,規模越來越大的金融平台應當嚴格進行反思。未來不應該只關注交易規模的擴大,而應該以客戶體驗為中心,提高完善服務質量,這樣才能保持持續、穩健的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0411.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