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rm序列c語言,c語言struct

本文目錄一覽:

計算機信心

如何學好計算機

伴隨着新世紀鐘聲的敲響,我們真正跨進了以計算機為主要學習、工作、生活手段的信息時代。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不僅是每個人的基本素質,也是今後謀生的重要技能。因此,不少人擔心”像我這種對計算機了解不多的人,會不會被淘汰”?他們非常關心怎樣才能學好計算機,從而為自己的前途和發展作準備。

說到學習哪些方面的計算機知識、怎樣學,來自方方面面的觀點真讓人眼花繚亂。有人認為計算機的發展這麼快,目前所學的知識在若干年後會過時,應當學好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對於那些不斷變化的技術只要適當掌握,有時間再熟練掌握也不遲。還有人認為應該把計算機當作數學、語文那樣的一門學科來學習,系統地掌握各種基本原理和編程方法,從而成為像數學家、文學家那樣的計算機專家……五花八門的觀點不一而足。

為了解開無數學習者心中的疑問,本版新開闢了”怎樣學好電腦”欄目,首先請來了電腦教育領域的一流專家談談他們的高論,以後還將邀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來本欄目”坐堂”,當然,也歡迎對電腦學習有獨門秘技的各路英豪在我們的欄目中各顯奇招……來吧,來吧,讓所有愛電腦、學電腦的人相約在2002!

如何學好電腦

吳文虎:中國計算機學會普及委員會主任、國際信息奧林匹克中國隊總教練、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

多年實踐表明,學習”人類通用智力工具”,掌握有關計算機知識與技能會對提高學生的智力與能力,促其成長與成才大有益處。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好計算機呢?首先要分析學習的對象,要討論學習的目標。對象不同方法不同,目標不同要求不同。計算機有如下六個獨特之點:

1、是最現代化、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

2、是人人都可以拿來使用的通用智力工具;

3、不僅是可直接面對的機器,而且是可潛心進行研究探索的學科;

4、它不僅是可以讓人擺布,還能與人交流,給人忠告與建議;

5、如果將它連在網絡上,它還能營造一種新的全球網絡文化氛圍;

6、它發展速度極快,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新東西層出不窮,讓人感到常學常新;

面對這種全新的科技成果及其所包容的學科,必須有獨特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提倡自學

對初學者,老師引進門很重要,但以後就要靠自學。自學能力對於計算機學習尤為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發展奇快,掌握了自學方法,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應付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有人說,”自學,談何容易!”我說別的學科自學可能較難,而計算機卻相對容易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計算機越來越”平易近人”,讓人能夠看得見、摸得着。能夠讓人動的東西就好學,比如幾歲的娃娃就敢去開電視機和調台,能夠去控制VCD等,難道電視機和VCD機不是高科技產品嗎?計算機作為學習對象,理論知識和實踐環境是統一的,學習內容和進度自己可以掌握,自學當中有弄不懂的東西,大多可以通過上機加以解決。因此,我說它易於自學、便於自學。當然,有一本便於自學的指導書就更好了。

強調動手

算機這個學科實踐性特強,不動手是學不會的。計算機從誕生那天起就被人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許多專著像”天書”,讓初學者望而生畏。但是,很多小孩子為什麼能把計算機用得那麼好呢?竅門在哪兒呢?動手!一動手就會感到”原來如此”、”沒有什麼了不得”!這樣,就會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興趣。邊動手邊動腦是計算機學習的基本模式,可以自然而然地擯棄那種死記硬背、”紙上談兵”的學習模式,既動手又動腦,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動手,還能強化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培養實幹精神。

注重應用

在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要想到”用”,”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作為智力工具,作為人腦的延伸物,讓計算機幫助我們思維、論證、決策,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加信息學奧林匹克活動的孩子們為什麼能在國際大賽中摘取金牌,就是他們學以致用,在”用”中加深理解,把計算機變成了得心應手的工具。人們常說”熟能生巧”,泛指學用一般工具,對學用計算機這種智力工具,就不僅僅是”生巧”了,而且還”益智”,即有利於開發智力。計算機中濃縮着人類智慧的結晶,集成着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通過人腦指揮電腦、電腦幫助人腦的過程,會使人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能幹。在新世紀大智大勇,富有創造才能的人,一定是會使用電腦幫自己工作的人。

專家談“如何學好電腦”(中)

上網

計算機教育不僅僅是學科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教育。目前,分布在五大洲的幾千萬台計算機已經聯到了互聯網上,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氛圍;會不會使用網絡成為衡量現代人文化水準的一個新尺度。在網絡文化氛圍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這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本能力,從某種意義上看,”網絡就是計算機”。學習網絡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誰不充分認識這件事的重要性,將來就會追悔莫及。另一方面,文化不等於文明,網絡上存在着很多很有用的東西,但也有糟粕,怎樣區分有用的信息和無用的信息,識別香花與毒草的能力,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本能力。在上網這件事上,”因噎廢食”不可取,打點”預防針”卻是必要的。

計算機教育不僅僅是學科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教育。目前,分布在五大洲的幾千萬台計算機已經聯到了互聯網上,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氛圍;會不會使用網絡成為衡量現代人文化水準的一個新尺度。在網絡文化氛圍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這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本能力,從某種意義上看,”網絡就是計算機”。學習網絡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誰不充分認識這件事的重要性,將來就會追悔莫及。另一方面,文化不等於文明,網絡上存在着很多很有用的東西,但也有糟粕,怎樣區分有用的信息和無用的信息,識別香花與毒草的能力,也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本能力。在上網這件事上,”因噎廢食”不可取,打點”預防針”卻是必要的。

劉瑞挺: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天津南開大學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個人電腦》雜誌社總編

“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已經成為一條公理。家長、教師、學校、社會都對孩子的電腦教育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就在這時,少兒NIT出現了,而且,立刻引起社會的熱烈反響。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諮詢電話整天不斷,已有28個省市自治區承辦。那麼,什麼是少兒NIT呢?

NIT是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考試的縮寫,現在要把它推廣到少年兒童中,所以稱為少兒NIT。小孩要這種證書有什麼用呢?也許還有人會火冒三丈:”為什麼要用考試來摧殘幼小的心靈?”且慢,彈鋼琴不是也有考級嗎?沒有人說它在摧殘孩子。原因是這些孩子有音樂細胞,而且樂此不疲。如果,孩子並無音樂天賦,家長非罵即打地硬逼他彈琴,那就真是摧殘了。其實考試不等於就是應試教育,而且少兒NIT考試的”只記成功、不記失敗”更與摧殘毫不沾邊,它以上機培訓為主,一邊學一邊通過,乃是推動素質教育的利器。

大多數孩子都會喜歡電腦,這是由電腦的特性決定的。孩子的童心是好奇、好問、好學、好玩、好動、好鬥、好強、好勝,而電腦豐富多彩的軟件正好能滿足孩子多方面的渴望。把這些輔助智力工具儘快、儘早地交給孩子,他們會終生受益。只要孩子有一種愛好,就可以通過這一愛好讓他喜歡上電腦。愛好語文的可以用它寫文章,愛好算術的可以用它解題,愛好美術的可以用它繪畫,愛好音樂的可以用它作曲。他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喜歡上電腦。那麼,會不會有的孩子無論如何也不喜歡電腦呢?會的。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種孩子不會超過5%,恐怕需要特殊方式來關懷他們。

現在,少兒NIT已推出十個模塊:操作基礎、文字、表格、畫圖、上網、音樂、動畫、編程、多媒體、數據庫。每個模塊都由過程式培訓、作品設計、上機考試組成。凡獲得三個模塊證書者,可申請少兒NIT銅牌證書;獲得六個者,可申請銀牌證書;獲得十個者,可申請金牌證書。這些證書肯定能成為他們走向信息化、數字化的堅實台階,為他們成為新世紀的建設者奠定穩固的基礎。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正在改變着自己的觀點。有些領導說:”如果放慢落後地區普及計算機的速度,就會加大與先進地區的差距,使教育更不公平”;有些家長說:”我要和孩子一起學電腦”,”早買、晚買,需要就買。低檔、高檔,合用就行”;有些教師說:”自古英雄出少年,電腦學得好、其他功課也學得好的孩子大有人在”。

新世紀的到來,會使電腦和網絡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源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中國孩子從小就在信息海洋中游弋的時代就要到來。

專家談“如何學好電腦”(下)

什麼年齡開始學電腦

呂品: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材審查委員、北京信息學奧林匹克學校副校長、北京西城區電教館計算機室主任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的問題。所謂簡單,即似乎只要用一個數字就可以回答:6歲、10歲或12歲。說它複雜,是因為這個”學”字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層次。是學習電腦的技術還是學習專業知識?是學習操作還是學習應用?是僅僅和電腦交朋友還是要熟練地掌握?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回答。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學習電腦不是為了成為一名計算機專家,而是為了應用。因此,我僅在這一學習層次內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習電腦的特殊性

電腦是高科技的產品,它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硬件的製造技術極其複雜,是科學的象牙之塔。但是它的使用又是那麼方便、簡單,學習電腦的基本操作要比學開汽車,或學習一個學科知識容易得多。這是其他機器所根本不能相比的。現在一些所謂自動洗衣機、傻瓜相機等機器很容易使用,就是因為它們內部安裝了”微型電腦”的緣故。

由於學習電腦這種特殊性,因此學習電腦從初級到高級有多個層次。這與照相一樣,可以學習用”傻瓜相機”一按就照的初級攝影,也可以學習用專業相機、具備豐富專業知識的高級攝影。

從普及的角度講,可以有:與電腦交朋友、用電腦幫助學習、學習基本操作技能、學習電腦使用、學習電腦的應用、學習一些電腦基礎知識等幾個層次。

幼兒就可以”用電腦”

我國普及電腦知識已經有近20年了。積20年的工作經驗,不少人認為,從3歲半開始,就可以接觸電腦,”與電腦交朋友”。兒童從3歲~7歲為幼兒期;從生理上分析,這個階段幼兒的手的動作開始協調,可以按鍵和用鼠標了,因此,也可以進行一些電腦的操作,在幾個幼兒園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些。

如:在北京的北海幼兒園、鐵道部幼兒園等都開展了電腦的活動。以上事實說明,學習電腦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有動手能力,就可以和電腦交朋友。

根據工作經驗,在幼兒中普及電腦,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在用電腦中學電腦即主要是把電腦作為一個開發幼兒智力的工具來使用。在使用中使幼兒喜歡電腦,願意和電腦交朋友,潛移默化地學到一些必要的電腦操作技能和知識。

二是遊戲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小孩子是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幼兒階段的主要活動是遊戲,幼兒用電腦同樣也必須採用遊戲的形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是為了保護幼兒身心健康特別是視力,在電腦前的持續時間最多不要超過15分鐘。

只要注意了以上幾點,電腦可以成為幼兒的”好朋友”。可以發展他們的智力和手腦並用的能力,並開發他們右腦功能。

想知道如何學好計算機嗎,今天就看看我的方法吧!

? 我是一個在大學還接觸計算機的人,在沒上大學之前,我就知道上網聊天罷了,說句心裡話 ,我就沒打算上大學,不是我媽的話,我不知道要落魄到什麼狀態,我會好好報答我媽的。

??其實計算機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只要你去接觸他,在深深剝析,你自然就會知道很多關於計算機的秘密了,我大學是學計算機的,那你一定會問我你學計算機當然會在很多哦,其實我真的很自卑,我當是的同學大多是職高的,而我還有幾個是普高的,他們就比我們優秀,在普高這來說,我是最丟的,我好沒面子啊!所以我下定決心要跟上,我就用了下面的方法,不是每個人都實用哦:

1:多多看書,你要把書看成是你的親生父母,天天都要去看才行,然後還要依賴他,主要是沒他不行啊,你想想看,你不去看的話,那來的基礎啊,做什麼事都要有底子還行啊,跟我們成長是一個意思,反正是一步一步,慢慢來。

2:你要對計算機有興趣還行,不然你是不會去認真去研究他的,有興趣就好說了,比如我就是啦,多買買計算機雜誌,當然少不了黑客雜誌了,他可是我每月必買啊,那怕是窮的賣褲子!哎,生活逼人啊

3: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了,去實踐,經常上網是件好事,但你一定要做有用的事才有價值,什麼用呢,就是把學的運用到你的身邊,這樣你還會感覺你學的是有用的,是不是啊。那麼你就會更深層的去學了。

4:看你自己了,計算機這東東可是深不可測的啊,你就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怎麼跟我就不說了吧,你自己應該知道吧!引用宋祖英的一句話”走進了新時代”,我們做這行的就天天到新時代去,日子不好啊!

?好了,我就不說了,我還要去上課啊,知道什麼課嗎?嘿嘿,編程哦,是個好玩意,偶就走了,希望偶的這點字有用,拜!!

年輕人不看可惜了,如何學好計算機科學(轉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反思錄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一門科學深深的吸引着我們這些同學們,上計算機系已經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一直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門專業,在本科階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因為計算機科學需要相當多的實踐,而實踐需要技術;每一個人(包括非計算機專業),掌握簡單的計算機技術都很容易(包括程序設計),但計算機專業的優勢就在於,我們掌握許多其他專業並不“深究”的東西,例如,算法,體系結構,等等。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個芯片,寫一段程序,但他們做不出計算機專業能夠做出來的大型系統。今天我想專門談一談計算機科學,並將重點放在計算理論上。

計算機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從數學談起:

記得當年大一入學,每周六課時高等數學,天天作業不斷(那時是六日工作制)。頗有些同學驚呼走錯了門:咱們這到底念的是什麼系?不錯,你沒走錯門,這就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我國計算機科學系裡的傳統是培養做學術研究,尤其是理論研究的人(方向不見得有問題,但是做得不是那麼盡如人意)。而計算機的理論研究,說到底了,如網絡安全,圖形圖像學,視頻音頻處理,哪個方向都與數學有着很大的關係,雖然也許是正統數學家眼裡非主流的數學。這裡我還想闡明我的一個觀點:我們都知道,數學是從實際生活當中抽象出來的理論,人們之所以要將實際抽象成理論,目的就在於想用抽象出來的理論去更好的指導實踐,有些數學研究工作者喜歡用一些現存的理論知識去推導若干條推論,殊不知其一:問題考慮不全很可能是個錯誤的推論,其二:他的推論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原型,不能指導實踐。嚴格的說,我並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政治課上學的理論聯繫實際一直是指導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航標(至少我認為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當本着這個方向)。

其實我們計算機系學數學光學高等數學是不夠的(典型的工科院校一般都開的是高等數學),我們應該像數學系一樣學一下數學分析(清華計算機系開的好像就是數學分析),數學分析這門科學,咱們學計算機的人對它有很複雜的感情。在於它是偏向於證明型的數學課程,這對我們培養良好的分析能力極有幫助。我的軟件工程學導師北工大數理學院的王儀華先生就曾經教導過我們,數學系的學生到軟件企業中大多作軟件設計與分析工作,而計算機系的學生做程序員的居多,原因就在於數學系的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從所受訓練的角度上要遠遠在我們之上。當年出現的怪現象是:計算機系學生的高中數學基礎在全校數一數二(希望沒有冒犯其它系的同學),教學課時數也僅次於數學系,但學完之後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難道都是學生不努力嗎,我看未見得,方向錯了也說不一定,其中原因何在,發人深思。

我個人的淺見是:計算機系的學生,對數學的要求固然跟數學系不同,跟物理類差別則更大。通常非數學專業的所謂“高等數學”,無非是把數學分析中較困難的理論部分刪去,強調套用公式計算而已。而對計算機系來說,數學分析里用處最大的恰恰是被刪去的理論部分。說得難聽一點,對計算機系學生而言,追求算來算去的所謂“工程數學”已經徹底地走進了誤區。記上一堆曲面積分的公式,難道就能算懂了數學?那倒不如現用現查,何必費事記呢?再不然直接用Mathematics或是Matalab好了。

我在系裡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給學弟學妹們推薦參考書。中文的數學分析書,一般都認為以北大張築生老師的“數學分析新講”為最好。萬一你的數學實在太好,那就去看菲赫金哥爾茨的“微積分學教程”好了–但我認為沒什麼必要,畢竟你不想轉到數學系去。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也基本上是計算型的東東。書的名氣很大,倒不見得適合我們,還是那句話,重要的是數學思想的建立,生活在信息社會裡我們求的是高效,計算這玩意還是留給計算機吧。不過現在多用的似乎是復旦大學的《數學分析》也是很好的教材。

中國的所謂高等代數,就等於線性代數加上一點多項式理論。我以為這有好的一面,因為可以讓學生較早感覺到代數是一種結構,而非一堆矩陣翻來覆去。這裡不得不提南京大學林成森,盛松柏兩位老師編的“高等代數”,感覺相當舒服。此書相當全面地包含了關於多項式和線性代數的基本初等結果,同時還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又比較深刻的內容,如Sturm序列,Shermon-Morrison公式,廣義逆矩陣等等。可以說,作為本科生如能吃透此書,就可以算高手。國內較好的高等代數教材還有清華計算機系用的那本,清華出版社出版,書店裡多多,一看就知道。從抽象代數的觀點來看,高等代數里的結果不過是代數系統性質的一些例子而已。莫宗堅先生的《代數學》里,對此進行了深刻的討論。然而莫先生的書實在深得很,作為本科生恐怕難以接受,不妨等到自己以後成熟了一些再讀。

正如上面所論述的,計算機系的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學習的目的應該是:將抽象的理論再應用於實踐,不但要掌握題目的解題方法,更要掌握解題思想,對於定理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掌握證明過程即掌握定理的由來,訓練自己的推理能力。只有這樣才達到了學習這門科學的目的,同時也縮小了我們與數學系的同學之間思維上的差距。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很重要,可惜大多數院校講授這門課都會少些東西。少了的東西現在看至少有隨機過程。到畢業還沒有聽說過Markov過程,此乃計算機系學生的恥辱。沒有隨機過程,你怎麼分析網絡和分布式系統?怎麼設計隨機化算法和協議?據說清華計算機系開有“隨機數學”,早就是必修課。另外,離散概率論對計算機系學生來說有特殊的重要性。而我們國家工程數學講的都是連續概率。現在,美國已經有些學校開設了單純的“離散概率論”課程,乾脆把連續概率刪去,把離散概率講深些。我們不一定要這麼做,但應該更加強調離散概率是沒有疑問的。這個工作我看還是儘早的做為好。

計算方法學(有些學校也稱為數學分析學)是最後一門由數理學院給我們開的課。一般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有限,以為沒什麼用。不就是照套公式嘛!其實,做圖形圖像可離不開它,密碼學搞深了也離不開它。而且,在很多科學工程中的應用計算,都以數值的為主。這門課有兩個極端的講法:一個是古典的“數值分析”,完全講數學原理和算法;另一個是現在日趨流行的“科學與工程計算”,乾脆教學生用軟件包編程。我個人認為,計算機系的學生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計算機系的學生為什麼要學這門課,我是很偏向於學好理論後用計算機實現的,最好使用C語言或C++編程實現。向這個方向努力的書籍還是挺多的,這裡推薦大家高等教育出版社(CHEP)和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聯合出版的《計算方法(Computational Methods)》,華中理工大學數學系寫的(現華中科技大學),這方面華科大做的工作在國內應算是比較多的,而個人認為以這本最好,至少程序設計方面涉及了:任意數學函數的求值,方程求根,線性方程組求解,插值方法,數值積分,場微分方程數值求解。李慶揚的那本則理論性過強,與實際應用結合得不太緊。

c語言求 非線性方程求根(循環),尋求高手

計算機學習方法點滴談

計算機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這與我們從小到大接觸到的許多純理論學科,學習的方法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方法必須有所突破,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

一、預習

“預習”是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但和其他學科中的“預習”不同的是,計算機學科中的預習不是說要把教材從頭到尾地看上一遍,這裡的“預習”是指:在學習之前,應該粗略地了解一下諸如課程內容是用來做什麼的,用什麼方式來實現等一些基本問題。舉個例子來說,在學習FrontPage之前,應該了解這一軟件是用來製作網頁的,且方法較簡單,很適合初學者使用。

二、“任務驅動”學習方法

“任務驅動”學習方法,就是指先有結果,再研究實施策略的學習方法。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打破了常規教學方法中由淺入深的基本順序,每一章節的知識點都是通過幾個有代表性的案例來學習的,甚至包括認識菜單。讓你先體會到效果,從而增加學習興趣。用這種方法來學習計算機,尤其是一些視窗界面的應用程序,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積極動手實踐

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計算機學科中的實踐,不只是簡單地模仿別人的練習。在實踐中最難得的是有自己的想法,並儘力去尋求解決辦法。在這種開動了腦筋的實踐中,才會學到真正的東西。古時賢人哲士說:“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用理論指導實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起學習興趣,邊學習,邊實踐,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總之,想在任何事情上學有所成,都必須遵循一定的方法。尤其是計算機這樣的工具學科,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會遇到不少的困難和挫折,然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若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再加上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就一定能掌握好所學的知識。

如何學好計算機科學

ruhexuejisuanji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反思錄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一門科學深深的吸引着我們這些同學們,上計算機系已經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一直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門專業,在本科階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因為計算機科學需要相當多的實踐,而實踐需要技術;每一個人(包括非計算機專業),掌握簡單的計算機技術都很容易(包括程序設計),但計算機專業的優勢就在於,我們掌握許多其他專業並不“深究”的東西,例如,算法,體系結構,等等。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個芯片,寫一段程序,但他們做不出計算機專業能夠做出來的大型系統。今天我想專門談一談計算機科學,並將重點放在計算理論上。

計算機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從數學談起:

記得當年大一入學,每周六課時高等數學,天天作業不斷(那時是六日工作制)。頗有些同學驚呼走錯了門:咱們這到底念的是什麼系?不錯,你沒走錯門,這就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我國計算機科學系裡的傳統是培養做學術研究,尤其是理論研究的人(方向不見得有問題,但是做得不是那麼盡如人意)。而計算機的理論研究,說到底了,如網絡安全,圖形圖像學,視頻音頻處理,哪個方向都與數學有着很大的關係,雖然也許是正統數學家眼裡非主流的數學。這裡我還想闡明我的一個觀點:我們都知道,數學是從實際生活當中抽象出來的理論,人們之所以要將實際抽象成理論,目的就在於想用抽象出來的理論去更好的指導實踐,有些數學研究工作者喜歡用一些現存的理論知識去推導若干條推論,殊不知其一:問題考慮不全很可能是個錯誤的推論,其二:他的推論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原型,不能指導實踐。嚴格的說,我並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政治課上學的理論聯繫實際一直是指導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航標(至少我認為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當本着這個方向)。

其實我們計算機系學數學光學高等數學是不夠的(典型的工科院校一般都開的是高等數學),我們應該像數學系一樣學一下數學分析(清華計算機系開的好像就是數學分析),數學分析這門科學,咱們學計算機的人對它有很複雜的感情。在於它是偏向於證明型的數學課程,這對我們培養良好的分析能力極有幫助。我的軟件工程學導師北工大數理學院的王儀華先生就曾經教導過我們,數學系的學生到軟件企業中大多作軟件設計與分析工作,而計算機系的學生做程序員的居多,原因就在於數學系的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從所受訓練的角度上要遠遠在我們之上。當年出現的怪現象是:計算機系學生的高中數學基礎在全校數一數二(希望沒有冒犯其它系的同學),教學課時數也僅次於數學系,但學完之後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難道都是學生不努力嗎,我看未見得,方向錯了也說不一定,其中原因何在,發人深思。

我個人的淺見是:計算機系的學生,對數學的要求固然跟數學系不同,跟物理類差別則更大。通常非數學專業的所謂“高等數學”,無非是把數學分析中較困難的理論部分刪去,強調套用公式計算而已。而對計算機系來說,數學分析里用處最大的恰恰是被刪去的理論部分。說得難聽一點,對計算機系學生而言,追求算來算去的所謂“工程數學”已經徹底地走進了誤區。記上一堆曲面積分的公式,難道就能算懂了數學?那倒不如現用現查,何必費事記呢?再不然直接用Mathematics或是Matalab好了。

我在系裡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給學弟學妹們推薦參考書。中文的數學分析書,一般都認為以北大張築生老師的“數學分析新講”為最好。萬一你的數學實在太好,那就去看菲赫金哥爾茨的“微積分學教程”好了–但我認為沒什麼必要,畢竟你不想轉到數學系去。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也基本上是計算型的東東。書的名氣很大,倒不見得適合我們,還是那句話,重要的是數學思想的建立,生活在信息社會裡我們求的是高效,計算這玩意還是留給計算機吧。不過現在多用的似乎是復旦大學的《數學分析》也是很好的教材。

中國的所謂高等代數,就等於線性代數加上一點多項式理論。我以為這有好的一面,因為可以讓學生較早感覺到代數是一種結構,而非一堆矩陣翻來覆去。這裡不得不提南京大學林成森,盛松柏兩位老師編的“高等代數”,感覺相當舒服。此書相當全面地包含了關於多項式和線性代數的基本初等結果,同時還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又比較深刻的內容,如Sturm序列,Shermon-Morrison公式,廣義逆矩陣等等。可以說,作為本科生如能吃透此書,就可以算高手。國內較好的高等代數教材還有清華計算機系用的那本,清華出版社出版,書店裡多多,一看就知道。從抽象代數的觀點來看,高等代數里的結果不過是代數系統性質的一些例子而已。莫宗堅先生的《代數學》里,對此進行了深刻的討論。然而莫先生的書實在深得很,作為本科生恐怕難以接受,不妨等到自己以後成熟了一些再讀。

正如上面所論述的,計算機系的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學習的目的應該是:將抽象的理論再應用於實踐,不但要掌握題目的解題方法,更要掌握解題思想,對於定理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掌握證明過程即掌握定理的由來,訓練自己的推理能力。只有這樣才達到了學習這門科學的目的,同時也縮小了我們與數學系的同學之間思維上的差距。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很重要,可惜大多數院校講授這門課都會少些東西。少了的東西現在看至少有隨機過程。到畢業還沒有聽說過Markov過程,此乃計算機系學生的恥辱。沒有隨機過程,你怎麼分析網絡和分布式系統?怎麼設計隨機化算法和協議?據說清華計算機系開有“隨機數學”,早就是必修課。另外,離散概率論對計算機系學生來說有特殊的重要性。而我們國家工程數學講的都是連續概率。現在,美國已經有些學校開設了單純的“離散概率論”課程,乾脆把連續概率刪去,把離散概率講深些。我們不一定要這麼做,但應該更加強調離散概率是沒有疑問的。這個工作我看還是儘早的做為好。

計算方法學(有些學校也稱為數學分析學)是最後一門由數理學院給我們開的課。一般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有限,以為沒什麼用。不就是照套公式嘛!其實,做圖形圖像可離不開它,密碼學搞深了也離不開它。而且,在很多科學工程中的應用計算,都以數值的為主。這門課有兩個極端的講法:一個是古典的“數值分析”,完全講數學原理和算法;另一個是現在日趨流行的“科學與工程計算”,乾脆教學生用軟件包編程。我個人認為,計算機系的學生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計算機系的學生為什麼要學這門課,我是很偏向於學好理論後用計算機實現的,最好使用C語言或C++編程實現。向這個方向努力的書籍還是挺多的,這裡推薦大家高等教育出版社(CHEP)和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聯合出版的《計算方法(Computational Methods)》,華中理工大學數學系寫的(現華中科技大學),這方面華科大做的工作在國內應算是比較多的,而個人認為以這本最好,至少程序設計方面涉及了:任意數學函數的求值,方程求根,線性方程組求解,插值方法,數值積分,場微分方程數值求解。李慶揚的那本則理論性過強,與實際應用結合得不太緊。

為什麼說操作系統既是計算機硬件和其他軟件的接口,優勢用戶與計算機的接口?

操作系統是靠近硬件的軟件層,其功能是直接控制和管理系統資源(包括軟件、硬件)。計算機系統的硬件在操作系統的管理和控制下,其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從用戶觀點看,引入操作系統後,計算機系統成為一台硬件系統功能更強、服務質量更高、使用更方便的機器。操作系統與其他系統軟件一起向用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用戶無需了解許多與硬件和系統軟件的細節,就能方便的使用計算機。

操作系統在硬件系統上運行,它常駐內存內,並提供給上層兩種接口:操作接口和編程接口。操作接口由一系列操作命令組成,用戶通過操作接口可以方便地使用計算機。編程接口由一系列的系統調用組成各種程序可以使用這些系統調用讓操作系統為其服務,並通過操作系統來使用硬件和軟件資源。所以其他程序是在操作系統提供的功能基礎上運行的。

百度百科:操作系統

鏈接:

高等代數與數學分析的聯繫

中國的所謂高等代數,就等於線性代數加上一點多項式理論。我以為這有好的一面,因為可以讓學生較早感覺到代數是一種結構,而非一堆矩陣翻來覆去。這裡不得不提南京大學林成森,盛松柏兩位老師編的“高等代數”,感覺相當舒服。此書相當全面地包含了關於多項式和線性代數的基本初等結果,同時還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又比較深刻的內容,如Sturm序列,Shermon-Morrison公式,廣義逆矩陣等等。可以說,作為本科生如能吃透此書,就可以算高手。國內較好的高等代數教材還有清華計算機系用的那本,清華出版社出版,書店裡多多,一看就知道。從抽象代數的觀點來看,高等代數里的結果不過是代數系統性質的一些例子而已。莫宗堅先生的《代數學》里,對此進行了深刻的討論。然而莫先生的書實在深得很,作為本科生恐怕難以接受,不妨等到自己以後成熟了一些再讀。

我在系裡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給學弟學妹們推薦參考書。中文的數學分析書,一般都認為以北大張築生老師的“數學分析新講”為最好。萬一你的數學實在太好,那就去看菲赫金哥爾茨的“微積分學教程”好了–但我認為沒什麼必要,畢竟你不想轉到數學系去。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也基本上是計算型的東東。書的名氣很大,倒不見得適合我們,還是那句話,重要的是數學思想的建立,生活在信息社會裡我們求的是高效,計算這玩意還是留給計算機吧。不過現在多用的似乎是復旦大學的《數學分析》也是很好的教材。

學高數 線性代數 複變函數 對計算機專業來說有用嗎?

有用。

在當下,計算機科學領域裡能大量運用高數線代的當屬於工程領域。如流體力學彈性力學材料力學中各種工程問題的處理。比較典型的就是使用有限元法處理流體力學中理想流體在粘性流體運動問題。工程中銹鋼柔性細管的空拔過程問題。在大量數據矩陣時運用矩陣運算法則簡化運算

還有物理學領域中電子設計中複變函數應用較多。如電路理論中解線性方程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量子場論,其中Wick’s rotation便牽涉到i多體理論中算的積分,很多都要用Residue Theorem,尤其牽涉到波色分布和費米分布(通常推延到Matsubara frequency)還有很多用了複數就可以簡化計算的例子

自然語言處理中也有高數線代的大量應用。如如何將不同自然語言使用機器翻譯,語音識別。數據通信等。並且這些人工來處理很難,大多需要計算機來輔助。所以計算機專業很有必要學。但是學的精的少些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10162.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5-01-04 19:32
下一篇 2025-01-04 19:32

相關推薦

  • AES加密解密算法的C語言實現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種對稱加密算法,可用於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C語言中如何實現AES算法,並對實現過程進…

    編程 2025-04-29
  • 學習Python對學習C語言有幫助嗎?

    Python和C語言是兩種非常受歡迎的編程語言,在程序開發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麼,學習Python對學習C語言有幫助嗎?答案是肯定的。在本文中,我們將從多個角度探討Pyth…

    編程 2025-04-29
  • Python被稱為膠水語言

    Python作為一種跨平台的解釋性高級語言,最大的特點是被稱為”膠水語言”。 一、簡單易學 Python的語法簡單易學,更加人性化,這使得它成為了初學者的入…

    編程 2025-04-29
  • OpenJudge答案1.6的C語言實現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OpenJudge答案1.6在C語言中的實現方法,幫助初學者更好地學習和理解。 一、需求概述 OpenJudge答案1.6的要求是,輸入兩個整數a和b,輸出…

    編程 2025-04-29
  • Python按位運算符和C語言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Python按位運算符和C語言的相關內容,並給出相應的代碼示例。 一、概述 Python是一種動態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其按位運算符是用於按位操作的運算符…

    編程 2025-04-29
  • Python語言由荷蘭人為中心的全能編程開發工程師

    Python語言是一種高級語言,很多編程開發工程師都喜歡使用Python語言進行開發。Python語言的創始人是荷蘭人Guido van Rossum,他在1989年聖誕節期間開始…

    編程 2025-04-28
  • Python語言設計基礎第2版PDF

    Python語言設計基礎第2版PDF是一本介紹Python編程語言的經典教材。本篇文章將從多個方面對該教材進行詳細的闡述和介紹。 一、基礎知識 本教材中介紹了Python編程語言的…

    編程 2025-04-28
  • Python序列的常用操作

    Python序列是程序中的重要工具,在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等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Python序列分為三種:列表(list)、元組(tuple)和字符串(string)。…

    編程 2025-04-28
  • Python語言實現人名最多數統計

    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詳細介紹Python語言實現人名最多數統計的方法和應用。 一、Python實現人名最多數統計的基礎 1、首先,我們需要了解Python語言的一些基礎知識,如列表、字…

    編程 2025-04-28
  • Python作為中心語言,在編程中取代C語言的優勢和挑戰

    Python一直以其簡單易懂的語法和高效的編碼環境而著名。然而,它最近的發展趨勢表明Python的使用範圍已經從腳本語言擴展到了從Web應用到機器學習等廣泛的開發領域。與此同時,C…

    編程 2025-04-28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