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介
Python是一門廣泛應用於計算機科學和數據科學的高級編程語言。它具有簡單易懂、易於學習、快速部署、多平台支持等眾多優點,被眾多開發者廣泛使用。然而在Python中,有時我們需要判斷變量是否等於某個值,但同時也需要檢查這個變量是否不等於這個值。本文將詳細介紹Python中不等於的不同寫法。
2. 正文
2.1 使用!=符號
在Python中,最常用的不等於寫法就是使用 != 符號。這個符號是Python中的一個比較運算符,用於比較兩個值是否不相等。下面是一個使用 != 符號的例子:
a = 10 if a != 5: print("a不等於5") else: print("a等於5")
輸出結果為:“a不等於5”。
不等於運算符也可以用於判斷兩個字符串是否相等,如下所示:
x = "hello" y = "world" if x != y: print("x不等於y") else: print("x等於y")
輸出結果為:“x不等於y”。
2.2 使用符號
在較早的版本中,Python曾使用 符號表示不等於的意思。雖然在現代的Python中該符號已不再推薦使用,但仍存在許多舊代碼和舊文章中會提到它。 下面是一個使用 符號的例子:
a = 10 if a 5: print("a不等於5") else: print("a等於5")
輸出結果和使用 != 符號相同。
2.3 使用is not關鍵字
在Python中,當我們需要對兩個變量進行比較時,使用 is 將會判斷它們的內存地址是否相同,而使用 == 將會判斷它們的值是否相等。同時,is not 則表示兩個變量的內存地址不相同。
下面是一個使用 is not 的例子:
x = [1, 2, 3] y = [1, 2, 3] if x is not y: print("x和y的內存地址不同") else: print("x和y的內存地址相同")
輸出結果為:“x和y的內存地址不同”。
2.4 使用not in關鍵字
not in 是Python中用於判斷元素是否不在某個序列中的關鍵字。下面是一個使用 not in 的例子:
a = [1, 2, 3] if 4 not in a: print("4不在a中") else: print("4在a中")
輸出結果為:“4不在a中”。
3. 小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Python中不等於的寫法,包括使用 != 符號、 符號(已不推薦使用)、 is not 關鍵字和 not in 關鍵字。開發者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變量比較。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0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