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push_back的奧秘

一、push_back的基本概念

在C++ STL中,push_back是vector類中的一個通用成員函數,用於在向量的末尾插入一個新元素。

    vector vec = {1, 2, 3};
    vec.push_back(4);
    //【輸出結果】vec中的元素為1,2,3,4

可以看到,push_back函數的調用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只需要指明想要插入的元素即可。由於在向量的末尾插入元素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場景,因此push_back也是vector類中最經常使用的函數之一。

二、對push_back的參數類型的限制

由於push_back的參數類型並沒有明確指定,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注意一些細節。首先,push_back的參數必須是與vector聲明時指定的類型相同,否則會導致編譯錯誤:

    vector vec = {1, 2, 3};
    vec.push_back("4");  //【編譯錯誤】無法從const char *轉換為int

同時,如果在聲明vector時使用了模板特化,參數類型也需要保證與模板特化的類型相同,否則同樣會引發編譯錯誤:

    vector<pair> vec = {{1, 2}, {3, 4}};
    vec.push_back(make_pair(5, "6"));  //【編譯錯誤】無法從const char *轉換為int

三、push_back引起的內存重新分配

如果推入的元素數量達到了vector已經分配的內存容量,那麼push_back會引起內存重新分配。當要插入的元素個數大於當前容器的容量時,STL會自動分配一段更大的內存來存儲新元素,然後將舊元素拷貝到新內存中,釋放舊內存。顯然,這一過程會導致時間和空間的浪費,因此需要在需要頻繁推入元素的情況下,謹慎地指定vector的初始容量,以避免頻繁的內存重新分配。

    vector vec;
    cout << "capacity:" << vec.capacity() << endl;  //【輸出結果】capacity:0
    for (int i = 0; i < 10; i++) {
        vec.push_back(i);
        cout << "element:" << vec[i] << ", capacity:" << vec.capacity() << endl;
    }
    // 【輸出結果】
    // element:0, capacity:1
    // element:1, capacity:2
    // element:2, capacity:4
    // element:3, capacity:4
    // element:4, capacity:8
    // element:5, capacity:8
    // element:6, capacity:8
    // element:7, capacity:8
    // element:8, capacity:16
    // element:9, capacity:16

四、使用push_back來優化程序效率的技巧

(1)使用reserve指定容器初始大小

前面提到,頻繁地插入元素會導致內存重新分配,因此在已知將要使用多少元素時,可以使用reserve函數來預先分配一定的內存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個技巧在實際工程中效果十分明顯,能大幅度減少程序的運行時間。

    vector vec;
    vec.reserve(100);  // 提前分配100個int類型的內存空間
    for (int i = 0; i < 100; i++) {
        vec.push_back(i);
    }

(2)使用emplace_back避免拷貝構造函數調用

push_back在將參數插入容器中時,需要調用對象的拷貝構造函數將對象複製一份,然後再將這份複製插入容器中。這個過程在對象的屬性較少時可能不會產生太大的開銷,但對於大型對象而言,這個過程將會十分耗時。

為了避免對象的大量複製,C++11引入了一個新的容器函數emplace_back。與push_back不同的是,emplace_back可以直接在容器中構造新的對象,而不是需要先構造一份副本,所以emplace_back更加高效。

    vector<pair> vec;
    vec.emplace_back(1, 2);
    vec.emplace_back(3, 4);
    vec.emplace_back(5, 6);
    // 【等價於】
    vec.push_back(make_pair(1, 2));
    vec.push_back(make_pair(3, 4));
    vec.push_back(make_pair(5, 6));

(3)使用insert來在特定位置插入元素

雖然push_back函數在向量的末尾插入元素時非常方便,但在其他位置插入元素時就顯得有些慢了。這時可以使用vector類的insert函數,將元素插入到特定的位置中。與push_back類似,參數可以是任意類型的元素。

    vector vec = {1, 2, 3, 4};
    vec.insert(vec.begin() + 2, 10);
    // 【輸出結果】vec中的元素為1,2,10,3,4

結語

通過對push_back的基本概念、參數類型限制、內存重新分配以及優化程序效率的技巧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在實際應用中,不僅要了解函數的基本使用方法,更要善於利用函數提供的一些特性來提高程序的效率。希望本文的講解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0410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5-01-01 11:04
下一篇 2025-01-01 11:04

相關推薦

  • index.m3u8+-1的奧秘

    本文將從以下多個方面對index.m3u8+-1進行詳細的闡述,解答該問題。 一、什麼是index.m3u8文件? index.m3u8是HLS (HTTP Live Stream…

    編程 2025-04-29
  • 玻爾茲曼機:探究深度學習的奧秘

    一、什麼是玻爾茲曼機? 玻爾茲曼機(Boltzmann Machine)是一種基於能量的隨機生成模型,它被用於無監督學習,在許多領域,如模式識別、推薦系統等產生了成功的應用。198…

    編程 2025-01-24
  • 深入NGINX:探尋worker process的奧秘

    一、worker process簡介 當我們談論到NGINX的高性能時,不得不提到它的多進程、多線程架構。其中,worker process是NGINX多進程架構的核心,它負責接受…

    編程 2025-01-20
  • 探索Style Transfer的奧秘

    一、簡介 Style Transfer是一種用於生成人工藝術作品的深度學習算法。它通過將一張圖片的內容特徵與另一張圖片的風格特徵進行組合,生成一副新的圖片。該算法廣泛應用於藝術創作…

    編程 2025-01-16
  • 讓你的代碼更簡潔高效,探索RunWith註解的奧秘

    一、理解JUnit框架的含義 在軟件開發的過程中,測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JUnit是一種測試框架,用於編寫和運行自動化測試。JUnit框架是開源的,它提供了一個API(應用程序接口…

    編程 2025-01-13
  • 解密Python——探究解碼的奧秘

    在程序開發中,字符串的處理是不可避免的一環。在處理字符串時,我們需要經常進行編碼和解碼的操作。而Python作為一門高級語言,其內置了豐富的編碼和解碼方法。本文將從多個方面來詳細闡…

    編程 2025-01-13
  • 探索Python樹的奧秘

    Python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數據結構,在計算機科學中被廣泛應用。它由稱為’節點’的元素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構成。Python樹的結構使它非常適合表示分層數據,…

    編程 2025-01-04
  • 探索Android應用構建的奧秘

    一、反編譯Android應用 想要了解一個App的構建原理,我們可以使用反編譯的方式獲得源碼,並深入研究其代碼邏輯。反編譯的過程需要使用到工具,具體步驟如下: 1、下載並安裝And…

    編程 2025-01-04
  • 探秘IP地址10.10.10.253的奧秘

    一、與10.10.10.253相關的登錄操作 在網絡中,我們需要登錄到不同的設備以完成一系列操作。而在10.10.10.0網絡中,設備10.10.10.253的管理者可以通過SSH…

    編程 2024-12-25
  • 探究androidtransition的奧秘

    一、漸變效果 androidtransition提供了多種漸變效果,比如Alpha、Scale、Rotate和Translate。例如我們可以通過代碼實現一個圖片從左側縮放到正常大…

    編程 2024-12-24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