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現在很多手續都可以在線上進行,包括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是由於部分農民朋友不熟悉網上繳費流程,可能會因此出現養老保險漏繳的情況。最近我也收到很多農民朋友的留言,說村委會組織繳納養老保險了。
首先打開微信,點擊我→支付→城市服務;定位選擇你所在的城市,並在熱門服務中選擇→社保;然後點擊某某城鄉居民社保繳納→點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且輸入參保人的證件號,姓名,選擇繳費年限,繳費檔次就可以成功繳費了。學會線上繳費僅是繳費的第一步,那麼農民朋友到底該以何種方式繳費,到60歲才能多領養老金呢?

第一,提高繳費檔次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按年分檔次繳費的,繳費主要是由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兩部分組成,但最終都進入了農民的個人賬戶。為了儘可能鼓勵農民提高繳費檔次,政府補貼標準和個人繳費檔次是成正比的,也就是繳費檔次越高政府補貼越多,以山西省為例,個人繳費200元政府補貼35元,繳300元補貼40元……,而按照最高檔次5000元繳費,政府補貼300元。農民的養老保險金也是由基礎賬戶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基礎賬戶養老金是由政府確定標準並且支付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由個人賬戶本息餘額除以計發月數得來的,跟農民的繳費檔次密切相關。

假設農民始終按照200元的檔次繳費,那麼15年後個人賬戶累計本金約3525元,由於利息沒有辦法詳細計算,暫時忽略不計,那麼就可以大致估算出,你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是3525➗139≈25.4元。如果按照300元的標準繳費,繳費15年後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5100➗139≈36.7元,如果按照5000的標準繳費,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79500➗139≈571.9元。通過計算結果得知,社保繳費檔次越高,到手的養老金越多,因此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最好還是選高檔次繳費。
第二,延長繳費年限
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居民戶口本登記的年齡已滿60周歲,另一個是社保繳費滿足15年的最低要求,言外之意交夠15年不等於可以停繳,我國的任何險種都是多繳多得的。農民繳納社保的時間越長,個人賬戶積累的資金越多,另外,政府還會針對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年份,加發年限基礎養老金。比如山西省,每超過一年,會加發一元的年限基礎養老金,這樣你到手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都會增加。

第三,不要漏繳和補繳
繳納城鄉居民保險有時間限制,如果本年度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繳費,或者到了60歲之後還沒有交夠15年的最低要求,需要一次性補繳的,補繳的年份無法享受政府補貼,這樣農民個人賬戶累計餘額減少,計算下來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減少,所以農民一定要儘早繳費,防止出現到了退休年齡還沒交夠年限的情況,另外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繳費,不要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影響到養老金待遇。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0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