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新名詞、新概念層出不窮,如今輪到C2M走進眾人的視野。

近年來,C2M脫離了過去的小眾化,一躍成為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甚至快手爭先搭建的電商模式。2018年底,拼多多開啟基於C2M模式的“新品牌計劃”,宣稱將以C2M模式幫助1000家工廠打造爆品。2019年底,阿里巴巴正式成立C2M事業部,2020年以C2M定製商品為核心供給的新平台淘寶特價版正式上線。之後,京東和蘇寧也紛紛入局,推出京喜產業帶廠直優品計劃和蘇寧C2M生態。

電商巨頭先後布局,使C2M正成為定製商品行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引人注目。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場用數字化技術撬動的工廠革命正在萌芽,一場產業互聯網的革命已風起。
C2M是什麼?
C2M是英文Customer-to-Manufacture(用戶直連製造)的縮寫,是產業互聯網時代新型的生產製造和商業形態,又被稱為“短路經濟”。

C2M從以往傳統的先產後銷轉變為先銷後產,將消費者的需求直接與供應商對接,製造商根據客戶的訂單量實現定量生產,同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指導工廠選品、設計並生產出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定製產品,實現“需求拉動式”經濟。
C2M發展階段
C2M行業在國內還處於發展早期階段,以2018年為界可以分為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3-2017年的初步發展期,第二個階段是2018年以後的加速發展期。
初步發展期以小型電商為主導,行業存在全產業鏈整合能力壁壘,平台型企業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生產線的自動化、定製化、節能化、柔性化等內外部條件與設施方面也還處於建設積累階段,所以這期間C2M行業發展較為緩慢。
隨着大型電商的入局、大數據技術發展以及消費升級帶來的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需求,C2M進入快速發展期,將成為消費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C2M的優勢
與傳統模式相比,C2M 的價值在於解決 C 端和 M 端的痛點,同時也給電商平台帶來了新機會。

C 端痛點是中間環節層層加價,個性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隨着消費習慣發生轉變,消費者趨向理性購物追求性價,而不願繼續為中間商(品牌商、經銷商、零售商)支付過高的溢價。其次,注重個性化體驗的主流年輕消費者已經不滿足於要有更多樣化的產品選擇,而是更希望親自參與產品的設計和創造,然而高品質定製幾乎就意味着高價,消費者的需求呼喚規模化的定製化生產。
M 端痛點是低毛利、高庫存、人力成本上升。
在存量競爭時代,製造企業遭遇了對外貿易紅利期消退、對內競爭越發激烈的挑戰,不得不直面消費者,但卻缺乏品牌、缺乏渠道、缺乏與消費者溝通的手段和對消費者的理解。第一代電商平台為企業解決了其中的一部分問題, 但低毛利、高庫存、日漸增長的人力成本和訂單碎片化趨勢目前仍在困擾着廣大的製造企業。
C2M給電商平台帶來了新的機會。在零售供應鏈中,電商平台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逐漸成為生態圈的領導者,他們通過了解客戶的需求,參與設計、生產、物流、配送等多個環節供應鏈的協同和優化,幫助降低庫存成本,提高庫存周轉率,同時幫助提升消費者的體驗與忠誠度。
因此C2M的優勢是工廠可以實現零庫存,消費者可以用以工廠價格拿到大牌商品,電商平台有機會開拓下沉市場,實現M端(製造企業)、C端(消費者)、平台的三贏。
走過了PC時代,體驗着跨屏的移動互聯時代,電子商務也細分出了B2B、B2C、C2C、C2C、O2O等多種模式,然而不管趨勢怎麼變化,始終要抓住的還是用戶的需求。定製是一種生活態度,C2M的模式以一種更加深入,更加簡化的方式彰顯了人們追求個性的需求。
搜集自網絡,侵刪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0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