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C語言中條件編譯的實例
- 2、c語言的編譯過程是什麼
- 3、用C語言編譯一下
- 4、c語言編譯?
C語言中條件編譯的實例
條件編譯命令最常見的形式為:
#ifdef 標識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當標識符已經被定義過(一般是用#define命令定義),則對程序段1進行編譯,否則編譯程序段2。
其中#else部分也可以沒有,即:
#ifdef
程序段1
#endif
這裡的“程序段”可以是語句組,也可以是命令行。這種條件編譯可以提高C源程序的通用性。如果一個C源程序在不同計算機系統上系統上運行,而不同的計算機又有一定的差異。例如,我們有一個數據類型,在Windows平台中,應該使用long類型表示,而在其他平台應該使用float表示,這樣往往需要對源程序作必要的修改,這就降低了程序的通用性。
c語言的編譯過程是什麼
c語言的編譯過程如下:
1、預處理:預處理過程實際上是處理“#”的過程:#include包含的頭文件直接拷貝到hello.c中;#define定義的宏定義進行替換,同時刪除代碼中沒有的注釋部分。2、編譯:編譯的過程實質上是將高級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的過程。3、彙編:彙編器是將彙編代碼轉變成機器可以執行的命令,每一個彙編語句幾乎都對應一條機器指令。彙編相對於編譯過程比較簡單,根據彙編指令和機器指令的對照表一一翻譯即可。4、鏈接:就像hello.c中使用到了C標準庫的東西“printf”,但是編譯過程只是將源文件翻譯成二進制文件而已,這個二進制文件還不能直接執行,還需要一個動作:將翻譯成的二進制文件與需要用到的庫綁定在一塊。
補充:編譯過程可分為6步:掃描(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源代碼優化、代碼生成、目標代碼優化。
用C語言編譯一下
回形矩陣,一個特點就是對稱,以n=7為例,在輸出的結果中畫兩條對角線,你就會發現規律了。
輸入數字n時,輸出的矩陣是2n-1階的。
假設i表示矩陣的行下標,j表示矩陣的列下標,當給定i和j時,可以給出該位置的數字:
先判斷(i,j)這個位置落在哪個區域(兩對角線分成四個區,上下左右,或對角線)
然後再根據區域來定數字:
上面區域的特點是每行數字一樣,且為n-i
下面區域的特點也是每行數字一樣,數字為i-n+2
左邊區域的特點是每列數字一樣,且為n-j
右邊區域的特點也是每列數字一樣,數字為j-n+2
對角線位置,特別注意中心點位置,當 i = n-1且 j=n-1時,為 1 ,其他情況,把它當做上下區域來看就可以了。
理清這個思路,那就可以寫代碼了,下面是代碼示例:
int i=0,j=0;
int n = 0;
printf(“請輸入[1,9]內的數字:”);
scanf(“%d”, n);
for(i=0;i2*n-1;i++){
for(j=0;j2*n-1;j++){
if(i == j i == n – 1){
//中心點位置
printf(“%4d”, 1);
} else if(ij){
if(j2*n-1-i){
//在上面區域位置
printf(“%4d”, n-i);
} else {
//在右邊區域
printf(“%4d”, j-n+2);
}
} else {
if(i2*n-1-j){
//左邊區域
printf(“%4d”, n-j);
} else {
//下面區域
printf(“%4d”, i-n+2);
}
}
}
//換行
printf(“\n”);
}
c語言編譯?
下面是一個實現的例子:
首先,我們讀入 n,然後用一個循環讀入 n 個數,並累加到 sum 中。然後,每次讀入一個數 x 後,我們判斷 sum 是否能被 x 整除。如果能,我們就將計數器 count 加一。最後,輸出計數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0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