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手機很多人都會這樣,眼睛乾澀,看其他地方模糊,感覺眼睛都快瞎了
尤其在夜裡

看手機傷眼睛,已經是共識,只是這傷害程度,傷害方式就不是人人都知道了
也不必過份恐慌,人生在世,出生到死亡,就是一個不斷消耗磨損的過程,眼睛也是,平時注意保養,就是少一些痛苦,能夠用得久些,如果是因為怕傷眼睛就不用眼睛了,那何必出生呢?
看手機傷眼睛的原理是什麼呢?我們試着去了解了解。
夜裡,在弱光環境同樣面對藍光的轟炸,小屏幕傷害小,關燈以後如果還想看手機,我更傾向用LCD 小屏幕蘋果SE,有機會嘗試比較下,面對不同的屏幕材質(LCD與OLED)開始流淚時間的差異,很明顯,面對LCD 小屏幕,比較不容易流淚,原因有兩個:
1.屏幕小,意味着與眼睛接觸面積相對小,假定眼睛與屏幕距離一樣的前提下
2.兩種屏幕的發光方式,OLED自發光,相當於光源離眼睛更近一些
LCD顯示屏的像素不能自發光,而OLED屏幕的像素可以自發光。這是兩種屏幕的最大區別。現在三星的AMOLED屏幕其實也是OLED屏幕的一種類型,AMOLED可以做到息屏顯示,就是得益於OLED屏幕像素會自發光的特性。
因為LCD屏幕不會自發光,所以LCD屏幕採用藍光LED背光板,而在其上覆蓋有紅色濾光片、綠色濾光片和無色濾光片,當藍光透過三種濾光片時形成RGB三原色。但藍光並不能被濾光片完全吸收,會穿透屏幕,形成短波藍光,當人類雙眼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就會造成傷害。
兩種屏幕都會產生藍光,夜間打開護眼模式,只是減少藍光的穿透量而已,大部分都是軟件算法,使得屏幕顯像丟掉一部分藍光值,使得紅綠融合,就會看到屏幕偏黃,這樣做最大的缺點是色准變得很差。夜間模式同理,都會損失一部分的亮度,亮度不足。
對於藍光的客觀認識:
實際上,藍光並非什麼“大禍害”。自然界中有着很多不同顏色的光譜,藍光是其中之一。無論是自然界,還是電腦、手機電子等產品,都有着藍光的蹤跡。藍光的波長在400-500納米之間,由於波長越短,能量越高,穿透力越強,因此藍光是可見光中能量最強的。
藍光對人體的危害性是客觀存在的,如誘發黃斑病變、擾亂人體生理節奏、增加疾病風險等。然而,“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藍光對人的傷害與照射強度、照射時間有關,如果一個人整天沒事盯着強烈燈光看,長期如此,眼睛“不瞎”才怪!另外,藍光並非全都是有害的,真正有害的是處於400-440納米之間的短波藍光,而450-500納米之間的藍光具有一定的調整生物節律作用,影響着人的情緒、睡眠、記憶力等。
夜間為何藍光造成的危害更大呢?
這與夜間的“褪黑素”分泌量有關。褪黑素影響人的晝夜節律,晚上暴露在人造光下(特別是藍光下),人腦松果體中的褪黑素分泌量會減少,從而會破壞晝夜節律,誘發癌症。早在200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考慮將“晝夜節律紊亂的輪班工作”歸為致癌原。
所以弱光環境下(夜間)盡量少盯着手電筒(屏幕)看,要看,就盯着小一點,暗一點的光源看!
眼睛中有着最多光感受器的部位(也就是真正“看”的地方)叫作中央凹(fovea,它來自拉丁語里的“淺坑”;中央凹也確實位於一個輕微的凹陷處)。為了使這一切流暢運作,我們持續產生眼淚。眼淚不僅可以保持眼瞼的流暢滑動,還可以撫平眼球表面的微小瑕疵,讓視覺聚焦成為可能。它們還含有抗菌的化學物質,可成功地阻止大多數病原體。眼淚分為三種:基底眼淚、反射性眼淚和情緒性眼淚。基底眼淚起潤滑作用;反射性眼淚是眼睛受煙霧或洋蔥片等刺激時流出的眼淚;情緒性眼淚顧名思義。人類是唯一一種會因感情而哭泣的生物。為什麼會這樣,是眼淚的另一未解之謎。眼淚直流並不會給我們帶來生理性的好處。眼淚的產生,跟眼睛周圍數量繁多的微小腺體相關。我們每天會產生140-280克左右的眼淚。淚水從每隻眼睛靠近鼻子一側肉質小旋鈕(叫作淚乳頭)里的小孔(叫作淚點或淚孔)流出。當你動情地哭泣,淚點無法足夠快速地排出液體,所以眼淚會溢出來,順着臉往下流。

圖片來自“BBC人體工作手冊”
想想你看手機時候流眼淚,到底是為什麼?那是屬於基底眼淚用來潤滑,畢竟面對高能量的藍光,眼睛很容易缺水乾澀。能流眼淚,說明你還年輕,還經得起折騰,但是對眼睛的傷害是不可逆,不能因此而任性妄為吧?
比起藍光輻射,盯着屏幕看對眼睛傷害更大的是讓眼睛極易持續疲勞,眼睛內部的聚焦結構與操控眼部活動的肌肉都會因為你持續睜眼而疲勞,眨眼次數不足會導致乾眼症,眼球的表面就變得乾澀,有個悲傷的結果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分泌的眼淚越來越少,所以形成了惡性循環,年紀越大,受傷害越大,剛才我們說到眼淚有有潤滑的作用,潤滑油少了,機器運轉零件間磨損得就更厲害,怎麼辦?試試眼藥水吧,但是不能指望眼藥水毫無副作用能替代眼淚。
不讓你看手機可能你也不願意,那隻能在看屏幕的時候減少眼睛與屏幕的接觸面積,比如盡量遠離屏幕,或者看小屏幕,還有就是減少眼睛暴露面積(眯着眼,但是這樣貌似又會增加皺紋?)記得眨眼!多休息,運動,只能這樣了!
順便說一句:我們的眼睛包含了兩類視覺感光器:一種是桿細胞,它們幫助我們在昏暗條件下視物,但不能在光線明亮時分辨顏色;另一種是錐細胞,它在光線明亮時發揮作用,將世界分為三種顏色:藍色、綠色和紅色。“色盲”通常缺少三種錐細胞中的一種,所以並不是看不見所有的顏色,而只是看不見部分顏色。而在昏暗環境下我們還能看見東西,卻分辨不清顏色,就歸功於桿細胞啦!
小屏幕對眼睛傷害小,特別是弱光下,毋庸置疑(老年人除外)!
所以你還是得給自己準備個小屏手機,特別是在夜裡!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8615.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