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人都知道做矩陣很厲害,看看樊登,混沌大學,文弘音樂,小米都做得很成功。無奈個人自媒體,大多單打獨鬥,精力有限,無法全面跟進,但其實賬號矩陣,平台矩陣,內容矩陣選擇一個來做,也是個不錯的戰術打法,那麼到底選擇哪個就值得思考了!

圖片業源網絡
相信多數人會選擇平台矩陣,他們的理由充分且簡單:
1、花費的精力最少,藉助工具,一鍵即可分發;
2、收益加成,一個作品,可以獲得多個平台的收益;
3、降低風險,萬一某個平台不行了,或者被封號了,限流了,還有其它平台可以繼續創作;
4、版權保護,同時發布多個平台,別人就很難直接搬運了,即使搬運了,也拿不到原創;
咋一看,的確不錯,可是,我建議選擇內容矩陣,原因如下:
平台矩陣和賬號矩陣,核心在於複製成功模式,從而形成覆蓋規模,包括內容規模,全網粉絲規模,關鍵詞布局規模,信息流規模,因為是複製,創造性理所當然就沒有那麼強。
如果能做成功一個大號,那麼只要有精力,或者有資本和人力,平台矩陣和賬號矩陣都不難,所以內容矩陣顯得更加重要且關鍵。

圖片來源網絡
劃重點:賬號矩陣和平台矩陣的核心在於『成功模式』的『複製』。
相比之下,內容矩陣則有些不同,它是內容表現形式的擴展。
以頭條平台為例,頭條平台的內容表現形式有圖文,圖集,音頻,視頻(短視頻,直播),包括問答。
假設一個圖文創作者,要做內容矩陣,他可能首先會想到錄短視頻、錄音頻,甚至開直播,但是怎樣才能起到矩陣的最佳效果呢?
必須做到以下4點:
1、協同性
一旦內容有了矩陣,那麼什麼內容用什麼形式去創作就值得思考,比如你要分享酸菜魚的做法,是圖文並茂,還是直接錄個短視頻?還是圖文和視頻雙管齊下?
圖文和視頻分別適合哪個群體,在哪個時間段,甚至在什麼場合下閱讀?是必須走心的。
再打個比方,一個美食創作者做內容矩陣,微頭條可以發美食小知識,食譜;圖文可以發專題美食介紹,系列性的美食科普,短視頻可以發烹飪教程,直播可以教學,答疑,帶貨,每種形式之間都是協同的。
2、互動性
打個比喻,你發布一個微頭條,分享了一些乾貨,但是有一部分延伸的內容,沒說,就可以提示,如果對這部分延伸內容感興趣,可以關注今晚8:00的直播,或者可以去看某個視頻,放上鏈接。讓內容之間產生互動!
3、保持獨立和完整性
有人為了內容的互動性,把內容切割了,比如分享一個美食做法,把用到了哪些醬料放到了其它內容里,這樣直接導致破壞該內容的獨立完整性,簡直就是耍流氓,用戶體驗極差!
合理的做法是,讀者讀完該內容就能知道需要用到的所有醬料,但是你可以拋出一個話題,“如何挑選不同口感的醬料”,會在今晚8:00的直播內容里詳細介紹,指不定還能在直播間帶貨賣醬料!
4、布局關鍵詞
無論你的內容質量咋樣,如果沒有布局關鍵詞,涼涼。
沒有關鍵詞,推薦算法左右為難,只能推給一些遊客用戶(一次挖掘);沒有關鍵詞,搜索引擎發現不了你,你的內容就可能永遠沉沒在內容海洋里(二次挖掘),因為用戶搜索不到。

來源網絡
如果做好了內容矩陣,哪怕只有一個賬號,得到了屬於你的成功模式,剩下的只是模式的複製。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