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mysql半同步複製適合哪些業務場景呢
- 2、mysql 異步複製和半同步複製
- 3、mysql主從複製原理,異步怎麼回事?半同步怎麼回事
- 4、怎麼判斷mysql是否是半同步複製
- 5、mysql的複製 半同步和同步的區別
mysql半同步複製適合哪些業務場景呢
在允許更改操作繼續執行前,確保更改操作至少被寫入一個slave中的磁盤。也就是對於每一個連接,最多只有一個事務會由於master崩潰二丟失。半同步複製沒有暫停提交事務,只是在事務已被寫入到至少一個slave的中繼日誌中之前,避免發送一個答覆給客戶端。當slave被告知事務已經在持久存儲中之後,客戶端的提交才會返回。
mysql 異步複製和半同步複製
在MySQL5.5之前,MySQL 的複製是異步操作,主庫和從庫的數據之間存在一定的延遲,這樣存在一個隱患:當在主庫上寫入一個事務並提交成功,而從庫尚未得到主庫推送的Binlog日誌時,主庫宕機了,例如主庫可能因磁盤損壞、內存故障等造成主庫上該事務Binlog丟失,此時從庫就可能損失這個事務,從而造成主從不一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MySQL5.5引人了半同步複製機制。
在MySQL 5.5之前的異步複製時,主庫執行完 Commit提交操作後,在主庫寫入 Binlog日誌後即可成功返回客戶端,無需等待Binlog日誌傳送給從庫,如圖31-7所示。
而半同步複製時,為了保證主庫上的每一個 Binlog 事務都能夠被可靠的複製到從庫上,主庫在每次事務成功提交時,並不及時反饋給前端應用用戶,而是等待其中一個從庫也接收到 Binlog事務並成功寫入中繼日誌後,主庫才返回Commit操作成功給客戶端。 半同步複製保證了事務成功提交後,至少有兩份日誌記錄 ,一份在主庫的 Binlog日誌上,另一份在至少一個從庫的中繼日誌Relay Log 上,從而更進一步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半同步複製的大致流程如圖31-8所示。
半同步複製模式下,假如在圖31-8的步驟1、2、3中的任何一個步驟中主庫宕機,則事務並未提交成功,從庫上也沒有收到事務對應的 Binlog日誌,所以主從數據是一致的;
假如在步驟4傳送 Binlog日誌到從庫時,從庫宕機或者網絡故障,導致 Binlog並沒有及時地傳送到從庫上,此時主庫上的事務會等待一段時間(時間長短由參數rpl_semi_sync_master_timeout設置的毫秒數決定),如果 Binlog 在這段時間內都無法成功推送到從庫上,則 MySQL自動調整複製為異步模式,事務正常返回提交結果給客戶端。
半同步複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從庫之間的網絡情況,往返時延RTT 越小決定了從庫的實時性越好。通俗地說,主從庫之間網絡越快,從庫越實時。
半同步模式是作為MySQL5.5的一個插件來實現的,主庫和從庫使用不同的插件。安裝比較簡單,在上一小節異步複製的環境上,安裝半同步複製插件即可。
1、首先,判斷MySQL服務器是否支持動態增加插件:
2、安裝插件
3、可以查看到已安裝的插件
4、在安裝完插件後,半同步複製默認是關閉的,這時需設置參數來開啟半同步
主:
從:
以上的啟動方式是在命令行操作,也可寫在配置文件中。
主:
從:
4、重啟從上的IO線程
從:
如果沒有重啟,則默認還是異步複製,重啟後,slave會在master上註冊為半同步複製的slave角色。這時候,主的error.log中會打印如下信息:
查看半同步是否在運行
主:
從:
這兩個變量常用來監控主從是否運行在半同步複製模式下。至此,MySQL半同步複製搭建完畢~
來做個實驗,觀察半同步狀態參數的變化。
1、在主庫上insert一條記錄,觀察下變化;
Rpl_semi_sync_master_net_waits加1,說明剛才的insert已經發送到從機並且主機還接收到從機的反饋響應;
2、我們將從機mysql停止,再次在主機上進行insert後查看狀態
可以看到,主機進行insert阻塞了10秒才返回結果。Rpl_semi_sync_master_status變為OFF,Rpl_semi_sync_master_no_tx加1,說明這條insert沒有同步到從機。後面再一次執行了insert立馬返回了結果,說明此時已經降級為異步複製;Rpl_semi_sync_master_no_tx也是增加了1;
3、現在恢復啟動從機,再次在主機上進行insert後查看狀態
Rpl_semi_sync_master_status還是OFF,Rpl_semi_sync_master_no_tx又增加了1。說明從庫重啟並不會自動恢復為原來的半同步複製,需要手動操作:
主 SET GLOBAL 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 = 1;
從 SET GLOBAL 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 = 1; STOP SLAVE IO_THREAD; START SLAVE IO_THREAD;
上面是從機重啟後的變化,那麼主到從之間的網絡問題呢,我們可以利用防火牆來模擬。
對於全同步複製,當主庫提交事務之後,所有的從庫節點必須收到,APPLY並且提交這些事務,然後主庫線程才能繼續做後續操作。這裡面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主庫完成一個事務的時間被拉長,性能降低。
mysql主從複製原理,異步怎麼回事?半同步怎麼回事
研發的同事反饋,mysql的半同步怎麼變異步了?開始覺得不足為奇,超時之後,自然變成異步了。但同步binlog的速度變得正常之後,就會自動變成同步了。但抱着嚴謹負責的態度,馬上去檢查了一
下數據庫的日誌跟半同步的狀態。
看了一下從庫的錯誤日誌,被圖片中所示的sem-sync slave net_flush() reply failed 刷屏。。。。。。,汗了,這又是哪一出? 主庫卻沒有任何日誌。
雖然此時的主從同步的延遲時間是正常的,維持在0s的延遲,但此時同步狀態卻是異步的。
好奇怪呢?
查看一下代碼,該Semi-sync slave net_flush() reply failed 信息來自函數
ReplSemiSyncSlave::slaveReply,函數如下
該錯誤發生的條件就是執行net_flush(net)函數,沒有收到正常的返回,報錯了,所以有上面的錯誤發生,該函數的作用是將從庫收到的binlog file 跟binlog pos的信息發送給主庫。
網絡有問題? 即使網路抖動性的問題,網路恢復之後應該正常才是。
為什麼這個錯誤持續刷屏? 而主從同步目前是正常的,只是由半同步變成了異步。
當我將slave重啟之後,錯誤信息也很快就出現。
因為該函數是向主庫發送同步binlog的確認信息的,也就是ack信息,難道是主庫的ack的接收線程出了問題? 而主庫沒有任何的報錯信息 。
關鍵時刻,自己搞不定的時候,嘗試找幫手。我將錯誤信息,發給oracle公司的mysql開發者宋老師,宋老師是負責replication模塊的開發者,對replication相當熟悉,說我可能遇上一個mysql的Bug,讓我查看一下Bug 79865 . 在此,非常感謝宋老師的熱情的無償援助。
bug 詳情鏈接:
我們來看看採用了select()多路復用io模型的ack_reciver 線程的代碼:
bug的關鍵點是因為 ret= select(max_fd+1, fds, NULL, NULL, tv); select()函數的入參max_fd+1有1024的限制,且這個限制無法通過修改nproc來突破?
(ulimit -n 命令可以修改nproc參數)。
貌似所有的疑問都揭開,但請繼續。
作者採用的環境是5.7.15,同時,作者採用的操作系統是centOS 7, 根據上面 後半部分,Meiji Kimura 的描述信息,該bug在centos 6上復現了, 而在centOS7上沒有復現。而作者正是採用了centos 7.
怎麼判斷mysql是否是半同步複製
在談這個特性之前,我們先來看看mysql的複製架構衍生史。 MySQL的複製分為三種: 第一種,即普通的replication。 搭建簡單,使用非常廣泛,從mysql誕生之初,就產生了這種架構,性能非常好,可謂非常成熟。 但是這種架構數據是異步的,所以有丟失數據庫的風險。 第二種,即mysql cluster。 搭建也簡單,本身也比較穩定,是mysql裡面對數據保護最最靠譜的架構,也是唯一一個數據完全同步的架構,絕對的零丟失。不過性能就差遠些了。 第三種,即semi-sync replication,半同步,性能,功能都介於以上兩者之間。從mysql5.5開始誕生,目的是為了折中上述兩種架構的性能以及優缺點。“我們今天談論第三種架構
我們知道,普通的replication,也即mysql的異步複製,依靠mysql二進制日誌也即binary log進行數據複製。比如兩台機器,一台主機也即master,另外一台是從機,也即slave。
1. 正常的複製為:事務一(t1)寫入binlog buffer;dumper 線程通知slave有新的事務t1;binlog buffer 進行checkpoint;slave的io線程接收到t1並寫入到自己的的relay log;slave的sql線程寫入到本地數據庫。 這時,master和slave都能看到這條新的事務,即使master掛了,slave可以提升為新的master。 2. 異常的複製為:事務一(t1)寫入binlog buffer;dumper 線程通知slave有新的事務t1;binlog buffer 進行checkpoint;slave因為網絡不穩定,一直沒有收到t1;master 掛掉,slave提升為新的master,t1丟失。
3. 很大的問題是:主機和從機事務更新的不同步,就算是沒有網絡或者其他系統的異常,當業務並發上來時,slave因為要順序執行master批量事務,導致很大的延遲。
為了彌補以上幾種場景的不足,mysql從5.5開始推出了半同步。
即在master的dumper線程通知slave後,增加了一個ack,即是否成功收到t1的標誌碼。也就是dumper線程除了發送t1到slave,還承擔了接收slave的ack工作。如果出現異常,沒有收到ack,那麼將自動降級為普通的複製,直到異常修復。
我們可以看到半同步帶來的新問題: 1. 如果異常發生,會降級為普通的複製。 那麼從機出現數據不一致的幾率會減少,並不是完全消失。 2. 主機dumper線程承擔的工作變多了,這樣顯然會降低整個數據庫的性能。 3. 在MySQL 5.5和5.6使用after_commit的模式下, 即如果slave 沒有收到事務,也就是還沒有寫入到relay log 之前,網絡出現異常或者不穩定,此時剛好master掛了,系統切換到從機,兩邊的數據就會出現不一致。 在此情況下,slave會少一個事務的數據。
隨着MySQL 5.7版本的發布,半同步複製技術升級為全新的Loss-less 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架構,其成熟度、數據一致性與執行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
MySQL 5.7對數據複製效率進行了改進1 主從一致性加強支持在事務commit前等待ACK
新版本的semi sync 增加了rpl_semi_sync_master_wait_point參數 來控制半同步模式下 主庫在返回給會話事務成功之前提交事務的方式。
該參數有兩個值:
AFTER_COMMIT(5.6默認值)
master將每個事務寫入binlog ,傳遞到slave 刷新到磁盤(relay log),同時主庫提交事務。master等待slave 反饋收到relay log,只有收到ACK後master才將commit OK結果反饋給客戶端。
AFTER_SYNC(5.7默認值,但5.6中無此模式)
master 將每個事務寫入binlog , 傳遞到slave 刷新到磁盤(relay log)。master等待slave 反饋接收到relay log的ack之後,再提交事務並且返回commit OK結果給客戶端。 即使主庫crash,所有在主庫上已經提交的事務都能保證已經同步到slave的relay log中。
因此5.7引入了after_sync模式,帶來的主要收益是解決after_commit導致的master crash主從間數據不一致問題,因此在引入after_sync模式後,所有提交的數據已經都被複制,故障切換時數據一致性將得到提升。
2 性能提升支持發送binlog和接受ack的異步化
舊版本的semi sync 受限於dump thread ,原因是dump thread 承擔了兩份不同且又十分頻繁的任務:傳送binlog 給slave ,還需要等待slave反饋信息,而且這兩個任務是串行的,dump thread 必須等待 slave 返回之後才會傳送下一個 events 事務。dump thread 已然成為整個半同步提高性能的瓶頸。在高並發業務場景下,這樣的機制會影響數據庫整體的TPS .
圖:Without ACK receiving thread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5.7版本的semi sync 框架中,獨立出一個 ack collector thread ,專門用於接收slave 的反饋信息。這樣master 上有兩個線程獨立工作,可以同時發送binlog 到slave ,和接收slave的反饋。
圖:With ACK receiving thread3 性能提升控制主庫接收slave 寫事務成功反饋數量
MySQL 5.7新增了rpl_semi_sync_master_wait_slave_count參數,可以用來控制主庫接受多少個slave寫事務成功反饋,給高可用架構切換提供了靈活性。
如圖所示,當count值為2時,master需等待兩個slave的ack
4 性能提升
Binlog 互斥鎖改進
舊版本半同步複製在主提交binlog的寫會話和dump thread讀binlog的操作都會對binlog添加互斥鎖,導致binlog文件的讀寫是串行化的,存在並發度的問題。
MySQL 5.7對binlog lock進行了以下兩方面優化
1.移除了dump thread對binlog的互斥鎖
2.加入了安全邊際保證binlog的讀安全
5 性能提升組提交
5.7引入了新的變量slave-parallel-type,其可以配置的值有:
DATABASE (5.7之前默認值),基於庫的並行複製方式;LOGICAL_CLOCK (5.7新增值),基於組提交的並行複製方式;
MySQL 5.6版本也支持所謂的並行複製,但是其並行只是基於DATABASE的,也就是基於庫的。如果用戶的MySQL數據庫實例中存在多個DATABASE ,對於從機複製的速度的確可以有比較大的幫助,如果用戶實例僅有一個庫,那麼就無法實現並行回放,甚至性能會比原來的單線程更差。
MySQL5.7中增加了一種新的並行模式:為同時進入COMMIT階段的事務分配相同的序列號,這些擁有相同序列號的事務在備庫是可以並發執行的。
MySQL 5.7真正實現的並行複製,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slave服務器的回放與主機是一致的即master服務器上是怎麼並行執行的slave上就怎樣進行並行回放。不再有庫的並行複製限制,對於二進制日誌格式也無特殊的要求(基於庫的並行複製也沒有要求)。
因此下面的序列中可以並發的序列為(其中前面一個數字為last_committed ,後面一個數字為sequence_number ):
trx1 1…..2trx2 1………….3trx3 1…………………….4trx4 2……………………….5trx5 3…………………………..6trx6 3………………………………7trx7 6………………………………..8
備庫並行規則:當分發一個事務時,其last_committed 序列號比當前正在執行的事務的最小sequence_number要小時,則允許執行。
因此,
a)trx1執行,last_commit2的可並發,trx2, trx3可繼續分發執行
b)trx1執行完成後,last_commit 3的可以執行, trx4可分發
c)trx2執行完成後,last_commit 4的可以執行, trx5, trx6可分發
d)trx3、trx4、trx5完成後,last_commit 7的可以執行,trx7可分發
綜上所述
我們認為MySQL 5.7版對Loss-Less半同步複製技術的優化,使得其成熟度和執行效率都得到了質的提高。我們建議在使用MySQL 5.7作為生產環境的部署時,可以使用半同步技術作為高可用與讀寫分離方案的數據複製方案。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mysql的複製 半同步和同步的區別
異步複製(Asynchronous replication)
MySQL默認的複製即是異步的,主庫在執行完客戶端提交的事務後會立即將結果返給給客戶端,並不關心從庫是否已經接收並處理,這樣就會有一個問題,主如果crash掉了,此時主上已經提交的事務可能並沒有傳到從上,如果此時,強行將從提升為主,可能導致新主上的數據不完整。
全同步複製(Fully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指當主庫執行完一個事務,所有的從庫都執行了該事務才返回給客戶端。因為需要等待所有從庫執行完該事務才能返回,所以全同步複製的性能必然會收到嚴重的影響。
半同步複製(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
介於異步複製和全同步複製之間,主庫在執行完客戶端提交的事務後不是立刻返回給客戶端,而是等待至少一個從庫接收到並寫到relay log中才返回給客戶端。相對於異步複製,半同步複製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同時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延遲,這個延遲最少是一個TCP/IP往返的時間。所以,半同步複製最好在低延時的網絡中使用。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