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只是引流工具,老鐵們難登堂入室的問題一般都是不知道推廣前需要先擁有哪些技能,先說下運營層面的核心內容(反覆強調不聽我也木辦法咯):明確推廣需求,通俗說我們要先理解產品現狀需要什麼,再考慮如何去推。

產品需要數據
我們在預算時間內通過場景得到足夠的數據用於分析,這時需要的是做出產品的點擊量和轉化率用於分析,如新品測款和活動測價時;進一步分解測款tips,每個類目的准爆款數據都存在相似性,例如基數百內的單鞋在某定向和資源位的點擊率達到6%,轉化率達到2%以上則可判定為準爆款,那這個時候就需要新品的數據(你的類目是多少,自行保存數據分析)。
日常推廣
場景的日常是通過控制ROI達成目的,之前談到持平ROI,導致全民以持平ROI為目的在調整場景,結果導致全網cpc被抬高了(手動尷尬)。場景在領悟原理之後操作起來是非常靈活的,例如月度規劃是3W/天的營業額(或保證次日類目流量),在場景壓壓ROI擠點GMV出來。
簡單描述常見的三種類型款式的推廣思路(多類目操作分析):
季節性非標歷程:新品(只求數據)- 衝刺期(ROI稍低)- 穩定期(持平ROI) – 收割期(超高ROI);
標品歷程:新品(做基數)- 衝刺期(ROI較低)- 穩定收割期(ROI稍高);
快消標品(回購盈利):新品(做基數)- 衝刺期*N(ROI較低)- 穩定期(持平ROI);

產品急需GMV時
這種需求情況比較少,在時間成本較高時使用,例如衝刺首頁(考核日GMV)、秒殺進度較慢時(考核每小時GMV產出)、衝刺類目排名。
選用此方案要慎之又慎,特別是用作限時秒殺,在沖完小秒殺得出的測試數據判斷二次秒殺出現產值風險無法上首頁時可把場景作為GMV的備選方案,通過ROI=客單價*轉化率/cpc進一步分析達到預算GMV時需要的損耗,大貨值秒殺因時效有24小時可優先考慮(風險相對較低)。
如果沒有徹底理解上面的內容,場景(或其他推廣工具)玩得再6,充其量是個優秀的推廣專員,無法悟得數據的真諦。也是為什麼聊起推廣時,我都大費周章先闡述清楚產品目前的需求。很多人看完這基礎推廣,依舊做不好,因為沒有分析過運營的思路。看完上面這些內容,針對產品的不同階段對場景有哪些要求就非常明朗了下面我們來說說場景診斷。
場景診斷
最近有些老鐵在調整場景時,點擊量達到100個時沒轉化就感覺天要塌了(時間來到了凌晨四點的靜夜,對面樓忽然傳出一陣節奏稍強的不明拍掌聲,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結果睡著了~),數據需要有一定的體量才具有參考性。日常轉化率在5%的產品,只有100個點擊的情況下,出0-10單都屬於正常波動的範圍,建議累積3-5天數據再做分析。
看數據案例:
標品A日常場景數據,持平ROI為5.5,推廣目標是平本衝量,為節省篇幅(其實是懶得碼字),以AB簡述。


如圖所示,目前場景主要點擊源自A3+B4,A4+B4(100個點擊以下的位置數據太少忽略不計),A3+B4的ROI較低,可以考慮降低B4讓此組合ROI盡量提升到持平;A4+B4的ROI空間較高,此時應該提高溢價(獲得更大曝光),讓ROI在保持在持平時拿到更多的點擊,因前面降低了B4,所以A4應該持續加價。
每次加價該加多少才合適?
先看看場景的溢價公式:(基礎價+基礎價*定向溢價)x(基礎價+基礎價*資源位溢價)公式有點繞,提取公因式後為:基礎價*(1+定向溢價)*(1+資源位溢價),溢價顧名思義就是在基礎位置上額外掏錢來指定買某個定向/人群,WTF講師身份亂入ing。如上圖A3+B4的此時的溢價是(0.1+0.1*10%)x(0.1+0.1*10%)=0.121,定向每加10%,對應總出價是0.132元,也就是加了一分錢(手動滑稽),還是一樣的建議,這方面沒必要深究,基礎價0.1的情況下一次增減20%-50%都是允許的(可以通過消耗速度判斷)。
ROI=轉化率*客單價/CPC,在轉化率不變的情況下,降低CPC可以讓ROI提升,由於場景的排位基礎算法(主菜即將到來),會導致曝光量下降的情況發生,是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已經死死卡住了ROI並把場景的每個位置都做到最佳GMV了之後該怎樣去提升單量呢?

這個商品質量分是啥東西?
上面略述與商品銷量,點擊率等因素有關,怎麼感覺跟搜索推廣的關鍵詞質量分一樣神秘?

呃··之前收到一份《拼多多廣告營銷產品介紹.ppt》,上面寫着場景的排位算法:

從產值獨立的角度來看(除了類目權重,資源位產值幾乎都是獨立的),上述維度指產品在場景推廣中產生的的數據反饋,至於召回周期就不說了····所以當產品已經在持平ROI做到最佳銷量時,應該考慮在產品自身動刀了,也就是優化點擊率,轉化率。
如果嘗試了所有的資源位都無法開出持平ROI,90%是因為產品的轉化率問題(這個時候不能怪場景,而是應該嘗試再次優化產品),剩下的10%一般都是分時段投入出現的問題。
場景精細化
些老鐵的場景歷史7/30天數據看起來完全沒毛病,產品的自然/活動轉化率良好,但在場景的歷史轉化數據在每個定向+資源位組合都低得可怕,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此單品轉化率7%,利潤率40%,2.5平):

查看8-31的數據(其他時間情況類似)


直到打開最近出的這個分時數據里,翻到了下面這個圖:

PS:這位店家的產品優勢很大,玩了兩天,在持平ROI的情況下擼到一天兩千單結果爆倉了(捂臉哭笑),這裡就不細說了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