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java數據報編程之單播的信息

本文目錄一覽:

Java編程語言中的基本數據類型float和double所謂的單精度或者雙精度的單雙是啥意思?

計算機數據存儲長度最小單位是一個字節8位,而實際使用的數據僅用8位是遠遠不夠,所以將具有32位的數據長度和64位的數據長度分別給所謂的單精度(float型)和雙精度(double型)使用,以便能表達更大數值範圍內的數據。

java如何編程實現,獲取固定IP發來所有的數據包 ?

java獲取固定IP發來所有的數據包,需要實現網絡嗅探的部分功能:

代碼如下;

/*******************

* JpcapTip.java

*/

package m;

import jpcap.PacketReceiver;

import jpcap.JpcapCaptor;

import jpcap.packet.*;

import jpcap.NetworkInterface;

import jpcap.NetworkInterfaceAddress;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import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public class JpcapTip implements PacketReceiver {

public void receivePacket(Packet packet) {

   System.out.println(“********************************************”);

   /*IP數據報報文頭*/

   byte[] l=packet.header;     

   /*

   for (int t=0;t21;t++){

    System.out.print(l[t]+” *** “);

   }

   */

   String str=””;

    System.out.print(“報文頭 : “);

    for (int i=0;il.length;i++) {

     //str=str+l;

     int m=0;

     m=l[i];

     m=m24;

     m=m24;

     str=str+Integer.toHexString(m);

     //System.out.print(”     ***     “+l[i]);

    }

   System.out.println(str);

   int d=l.length;

   System.out.println(“首部長度 :”+(d*8)+”bit”);

  

   /*分析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分析協議類型*/

   /**

   if(packet.getClass().equals(IPPacket.class)) {

    IPPacket ipPacket=(IPPacket)packet;

    byte[] iph=ipPacket.option;

    String iphstr=new String(iph);

    System.out.println(iphstr);

   }

   */

   if(packet.getClass().equals(ARPPacket.class))

   {

    System.out.println(“協議類型 :ARP協議”);

    try {

     ARPPacket arpPacket = (ARPPacket)packet;

     System.out.println(“源網卡MAC地址為 :”+arpPacket.getSenderHardwareAddress());

     System.out.println(“源IP地址為 :”+arpPacket.getSenderProtocolAddress());

     System.out.println(“目的網卡MAC地址為 :”+arpPacket.getTargetHardwareAddress());

     System.out.println(“目的IP地址為 :”+arpPacket.getTargetProtocolAddress());

} catch( 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else 

    if(packet.getClass().equals(UDPPacket.class))

    {

     System.out.println(“協議類型 :UDP協議”);

     try {

      UDPPacket udpPacket = (UDPPacket)packet;

      System.out.println(“源IP地址為 :”+udpPacket.src_ip);

      int tport = udpPacket.src_port;

      System.out.println(“源端口為:”+tport);

      System.out.println(“目的IP地址為 :”+udpPacket.dst_ip);

      int lport = udpPacket.dst_port;

      System.out.println(“目的端口為:”+lport);

     } catch( 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else

    if(packet.getClass().equals(TCPPacket.class)) {

     System.out.println(“協議類型 :TCP協議”);

     try {

      TCPPacket tcpPacket = (TCPPacket)packet;

      int tport = tcpPacket.src_port;

      System.out.println(“源IP地址為 :”+tcpPacket.src_ip);

      System.out.println(“源端口為:”+tport);

      System.out.println(“目的IP地址為 :”+tcpPacket.dst_ip);

      int lport = tcpPacket.dst_port;

      System.out.println(“目的端口為:”+lport);

     } catch( 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else

    if(packet.getClass().equals(ICMPPacket.class))

     System.out.println(“協議類型 :ICMP協議”);

   else

     System.out.println(“協議類型 :GGP、EGP、JGP協議或OSPF協議或ISO的第4類運輸協議TP4”);

/*IP數據報文數據*/

   byte[] k=packet.data;   

   String str1=””;

    System.out.print(“數據 : “);

     for(int i=0;ik.length;i++) {

      //int m=0;

      //m=k[i];

      //m=m24;

      //m=m24;

      //str1=str+Integer.toHexString(m);

      str1 = new String(k);

      //str1=str1+k[i];

      //System.out.print(”     ***     “+k[i]);

     }

     System.out.println(str1);

   System.out.println(“數據報類型 : “+packet.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ODO 自動生成方法存根

  

   NetworkInterface[] devices = JpcapCaptor.getDeviceList();        //.getDeviceList();.

   //for (int i =0; idevices.length;i++) {

    int a=0;

    //try {

    /*本地網絡信息*/

    byte[] b=devices[1].mac_address; //網卡物理地址

    //}

    //catch() {}

    System.out.print(“網卡MAC : 00”);   

    for (int j=0;jb.length;j++){

     //a=a8;

     a=b[j];

     a=a24;

     a=a24;

     System.out.print(Integer.toHexString(a));

    }

    System.out.println();

    NetworkInterfaceAddress[] k=devices[1].addresses;

   

    //System.out.println(“網卡MAC : “+Integer.toHexString(a));

    for(int n=0;nk.length;n++) {

     System.out.println(“本機IP地址 : “+k[n].address);     //本機IP地址

     System.out.println(“子網掩碼   : “+k[n].subnet);      //子網掩碼

    }

    System.out.println(“網絡連接類型 : “+devices[1].datalink_description);

   //}

   NetworkInterface deviceName = devices[1];

   /*將網卡設為混雜模式下用網絡設備deviceName*/

   JpcapCaptor jpcap =JpcapCaptor.openDevice(deviceName, 2000, false, 1);           //openDevice(deviceName,1028,false,1);

   jpcap.loopPacket(-1,new JpcapTip());

}

}

java的簡單編程請幫助

1、

e) int i = 10;

2、

b) package MyPackage;

import java.awt.*;

class MyClass{}

c) /*This is a comment */

package MyPackage;

import java.awt.*;

class MyClass{}

3、

d) Exception raised: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2”

4、 下面哪句編譯時沒有錯誤?(5分)

b) boolean b = true;

boolean b2 = true;

if(b==b2)

{

System.out.println(“So true”);

}

c) int i=1;

int j = 2;

if(i ==1|| j==2)

System.out.println(“OK”);

d)

int i=1;

int j = 2;

if(i ==1 | j==2)

System.out.println(“OK”);

5、

b) String A=”abcdefg”;

A+=”cde”;

c) Integer J=new Integer(27);

J-=7;

d) Integer J=new Integer(27);

J–;

7、 以下Java代碼的異常處理有哪些問題(或不夠規範),請逐一指出(7分)

1 OutputStreamWriter out = …

2 java.sql.Connection conn = …

3 try { //

4 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

5 ResultSet rs = stat.executeQuery(

6 “select uid, name from user”);

7 while (rs.next())

8 {

9 out.println(“ID:” + rs.getString(“uid”) //

10 “,姓名:” + rs.getString(“name”));

11 }

12 conn.close(); //

13 out.close();

14 }

15 catch(Exception ex) //

16 {

17 ex.printStackTrace(); //

18 }

作為一個Java程序員,你至少應該能夠找出兩個問題。但是,如果你不能找出全部六個問題,請繼續閱讀本文。

本文討論的不是Java異常處理的一般性原則,因為這些原則已經被大多數人熟知。我們要做的是分析各種可稱為“反例”(anti-pattern)的違背優秀編碼規範的常見壞習慣,幫助讀者熟悉這些典型的反面例子,從而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敏銳地察覺和避免這些問題。

反例之一:丟棄異常

代碼:15行-18行。

這段代碼捕獲了異常卻不作任何處理,可以算得上Java編程中的殺手。從問題出現的頻繁程度和禍害程度來看,它也許可以和C/C++程序的一個惡名遠播的問題相提並論——不檢查緩衝區是否已滿。如果你看到了這種丟棄(而不是拋出)異常的情況,可以百分之九十九地肯定代碼存在問題(在極少數情況下,這段代碼有存在的理由,但最好加上完整的注釋,以免引起別人誤解)。

這段代碼的錯誤在於,異常(幾乎)總是意味着某些事情不對勁了,或者說至少發生了某些不尋常的事情,我們不應該對程序發出的求救信號保持沉默和無動於衷。調用一下 printStackTrace算不上“處理異常”。不錯,調用printStackTrace對調試程序有幫助,但程序調試階段結束之後, printStackTrace就不應再在異常處理模塊中擔負主要責任了。

丟棄異常的情形非常普遍。打開JDK的ThreadDeath類的文檔,可以看到下面這段說明:“特別地,雖然出現ThreadDeath是一種‘正常的情形’,但ThreadDeath類是Error而不是Exception的子類,因為許多應用會捕獲所有的Exception然後丟棄它不再理睬。” 這段話的意思是,雖然ThreadDeath代表的是一種普通的問題,但鑒於許多應用會試圖捕獲所有異常然後不予以適當的處理,所以JDK把 ThreadDeath定義成了Error的子類,因為Error類代表的是一般的應用不應該去捕獲的嚴重問題。可見,丟棄異常這一壞習慣是如此常見,它甚至已經影響到了Java本身的設計。

那麼,應該怎樣改正呢?主要有四個選擇:

1、處理異常。針對該異常採取一些行動,例如修正問題、提醒某個人或進行其他一些處理,要根據具體的情形確定應該採取的動作。再次說明,調用printStackTrace算不上已經“處理好了異常”。

2、重新拋出異常。處理異常的代碼在分析異常之後,認為自己不能處理它,重新拋出異常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3、把該異常轉換成另一種異常。大多數情況下,這是指把一個低級的異常轉換成應用級的異常(其含義更容易被用戶了解的異常)。

4、不要捕獲異常。

結論一:既然捕獲了異常,就要對它進行適當的處理。不要捕獲異常之後又把它丟棄,不予理睬。

反例之二:不指定具體的異常

代碼:15行。

許多時候人們會被這樣一種“美妙的”想法吸引:用一個catch語句捕獲所有的異常。最常見的情形就是使用catch(Exception ex)語句。但實際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為什麼呢?

要理解其原因,我們必須回顧一下catch語句的用途。catch語句表示我們預期會出現某種異常,而且希望能夠處理該異常。異常類的作用就是告訴 Java編譯器我們想要處理的是哪一種異常。由於絕大多數異常都直接或間接從java.lang.Exception派生,catch (Exception ex)就相當於說我們想要處理幾乎所有的異常。

再來看看前面的代碼例子。我們真正想要捕獲的異常是什麼呢?最明顯的一個是SQLException,這是JDBC操作中常見的異常。另一個可能的異常是 IOException,因為它要操作OutputStreamWriter。顯然,在同一個catch塊中處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異常是不合適的。如果用兩個catch塊分別捕獲SQLException和IOException就要好多了。這就是說,catch語句應當盡量指定具體的異常類型,而不應該指定涵蓋範圍太廣的Exception類。

另一方面,除了這兩個特定的異常,還有其他許多異常也可能出現。例如,如果由於某種原因,executeQuery返回了null,該怎麼辦?答案是讓它們繼續拋出,即不必捕獲也不必處理。實際上,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去捕獲可能出現的所有異常,程序的其他地方還有捕獲異常的機會——直至最後由JVM處理。

結論二:在catch語句中儘可能指定具體的異常類型,必要時使用多個catch。不要試圖處理所有可能出現的異常。

反例之三:佔用資源不釋放

代碼:3行-14行。

異常改變了程序正常的執行流程。這個道理雖然簡單,卻常常被人們忽視。如果程序用到了文件、Socket、JDBC連接之類的資源,即使遇到了異常,也要正確釋放佔用的資源。為此,Java提供了一個簡化這類操作的關鍵詞finally。

finally是樣好東西:不管是否出現了異常,Finally保證在try/catch/finally塊結束之前,執行清理任務的代碼總是有機會執行。遺憾的是有些人卻不習慣使用finally。

當然,編寫finally塊應當多加小心,特別是要注意在finally塊之內拋出的異常——這是執行清理任務的最後機會,盡量不要再有難以處理的錯誤。

結論三:保證所有資源都被正確釋放。充分運用finally關鍵詞。

反例之四:不說明異常的詳細信息

代碼:3行-18行。

仔細觀察這段代碼:如果循環內部出現了異常,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可以得到足夠的信息判斷循環內部出錯的原因嗎?不能。我們只能知道當前正在處理的類發生了某種錯誤,但卻不能獲得任何信息判斷導致當前錯誤的原因。

printStackTrace的堆棧跟蹤功能顯示出程序運行到當前類的執行流程,但只提供了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未能說明實際導致錯誤的原因,同時也不易解讀。

因此,在出現異常時,最好能夠提供一些文字信息,例如當前正在執行的類、方法和其他狀態信息,包括以一種更適合閱讀的方式整理和組織printStackTrace提供的信息。

結論四:在異常處理模塊中提供適量的錯誤原因信息,組織錯誤信息使其易於理解和閱讀。

反例之五:過於龐大的try塊

代碼:3行-14行。

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把大量的代碼放入單個try塊,實際上這不是好習慣。這種現象之所以常見,原因就在於有些人圖省事,不願花時間分析一大塊代碼中哪幾行代碼會拋出異常、異常的具體類型是什麼。把大量的語句裝入單個巨大的try塊就象是出門旅遊時把所有日常用品塞入一個大箱子,雖然東西是帶上了,但要找出來可不容易。

一些新手常常把大量的代碼放入單個try塊,然後再在catch語句中聲明Exception,而不是分離各個可能出現異常的段落並分別捕獲其異常。這種做法為分析程序拋出異常的原因帶來了困難,因為一大段代碼中有太多的地方可能拋出Exception。

結論五:盡量減小try塊的體積。

反例之六:輸出數據不完整

代碼:7行-11行。

不完整的數據是Java程序的隱形殺手。仔細觀察這段代碼,考慮一下如果循環的中間拋出了異常,會發生什麼事情。循環的執行當然是要被打斷的,其次, catch塊會執行——就這些,再也沒有其他動作了。已經輸出的數據怎麼辦?使用這些數據的人或設備將收到一份不完整的(因而也是錯誤的)數據,卻得不到任何有關這份數據是否完整的提示。對於有些系統來說,數據不完整可能比系統停止運行帶來更大的損失。

較為理想的處置辦法是向輸出設備寫一些信息,聲明數據的不完整性;另一種可能有效的辦法是,先緩衝要輸出的數據,準備好全部數據之後再一次性輸出。

結論六:全面考慮可能出現的異常以及這些異常對執行流程的影響。

改寫後的代碼

根據上面的討論,下面給出改寫後的代碼。也許有人會說它稍微有點啰嗦,但是它有了比較完備的異常處理機制。

OutputStreamWriter out = …

java.sql.Connection conn = …

try {

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

ResultSet rs = stat.executeQuery(

“select uid, name from user”);

while (rs.next())

{

out.println(“ID:” + rs.getString(“uid”) +

“,姓名: ” + rs.getString(“name”));

}

}

catch(SQLException sqlex)

{

out.println(“警告:數據不完整”);

throw new ApplicationException(

“讀取數據時出現SQL錯誤”, sqlex);

}

catch(IOException ioex)

{

throw new ApplicationException(

“寫入數據時出現IO錯誤”, ioex);

}

finally

{

if (conn != null) {

try {

conn.close();

}

catch(SQLException sqlex2)

{

System.err(this.getClass().getName() +

“.mymethod – 不能關閉數據庫連接: ” +

sqlex2.toString());

}

}

if (out != null) {

try {

out.close();

}

catch(IOException ioex2)

{

System.err(this.getClass().getName() +

“.mymethod – 不能關閉輸出文件” +

ioex2.toString());

}

}

}

使用Java網絡編程編寫SIP消息的收發,TCP和UDP有什麼區別?

目前通用的編程語言有兩種形式:彙編語言和高級語言。

彙編語言的實質和機器語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對硬件操作,只不過指令採用了英文縮寫的標識符,更容易識別和記憶。它同樣需要編程者將每一步具體的操作用命令的形式寫出來。彙編程序通常由三部分組成:指令、偽指令和宏指令。彙編程序的每一句指令只能對應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一個很細微的動作,例如移動、自增,因此彙編源程序一般比較冗長、複雜、容易出錯,而且使用彙編語言編程需要有更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但彙編語言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用彙編語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級語言所能實現的,而且源程序經彙編生成的可執行文件不僅比較小,而且執行速度很快。

高級語言是目前絕大多數編程者的選擇。和彙編語言相比,它不但將許多相關的機器指令合成為單條指令,並且去掉了與具體操作有關但與完成工作無關的細節,例如使用堆棧、寄存器等,這樣就大大簡化了程序中的指令。同時,由於省略了很多細節,編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專業知識。

高級語言主要是相對於彙編語言而言,它並不是特指某一種具體的語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編程語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這些語言的語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

高級語言所編製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計算機識別,必須經過轉換才能被執行,按轉換方式可將它們分為兩類:

解釋類:執行方式類似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同聲翻譯”,應用程序源代碼一邊由相應語言的解釋器“翻譯”成目標代碼(機器語言),一邊執行,因此效率比較低,而且不能生成可獨立執行的可執行文件,應用程序不能脫離其解釋器,但這種方式比較靈活,可以動態地調整、修改應用程序。

編譯類:編譯是指在應用源程序執行之前,就將程序源代碼“翻譯”成目標代碼(機器語言),因此其目標程序可以脫離其語言環境獨立執行,使用比較方便、效率較高。但應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須先修改源代碼,再重新編譯生成新的目標文件(* .OBJ)才能執行,只有目標文件而沒有源代碼,修改很不方便。現在大多數的編程語言都是編譯型的,例如Visual C++、Visual Foxpro、Delphi等。

java網絡編程:程序問題,接收不到數據

這是java網絡編程里的UDPServer 和UDPClient 之間簡單通信程序啊,等等我看看你的程序再說

你想要的是不是這種效果?

import java.net.*;

class UdpSen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1.創建udp服務,通過DatagramSocket對象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8888);//—這兒的端口號不要和UdpRece的一樣

      //2.確定數據,並封裝成數據包。

      //DatagramPacket(byte[] buf, int length, InetAddress address,

int port)

          //構造數據報包,用來將長度為 length 的包發送到指定主機上的

指定端口號。

      byte[] buf = “udp shu ju lai le”.getBytes();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uf,buf.length,InetAddress.getByName

(“169.254.200.14”),10000);//—-這兒的端口號保持與UdpRece一樣

      //3.通過Socket服務,將已有的數據包發送出去。通過send方法。

      ds.send(dp);

      //4.關閉資源

      ds.close();

  }

}

最後想說,先運行UdpRece 再運行UdpSend,反過來UdpSend要運行2遍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5388.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26 17:15
下一篇 2024-12-26 17:15

相關推薦

  • Java JsonPath 效率優化指南

    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Java JsonPath的效率問題,並提供一些優化方案。 一、JsonPath 簡介 JsonPath是一個可用於從JSON數據中獲取信息的庫。它提供了一種DS…

    編程 2025-04-29
  • java client.getacsresponse 編譯報錯解決方法

    java client.getacsresponse 編譯報錯是Java編程過程中常見的錯誤,常見的原因是代碼的語法錯誤、類庫依賴問題和編譯環境的配置問題。下面將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編程 2025-04-29
  • Python讀取CSV數據畫散點圖

    本文將從以下方面詳細闡述Python讀取CSV文件並畫出散點圖的方法: 一、CSV文件介紹 CSV(Comma-Separated Values)即逗號分隔值,是一種存儲表格數據的…

    編程 2025-04-29
  • Java騰訊雲音視頻對接

    本文旨在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Java騰訊雲音視頻對接,提供完整的代碼示例。 一、騰訊雲音視頻介紹 騰訊雲音視頻服務(Cloud Tencent Real-Time Communica…

    編程 2025-04-29
  • Java Bean加載過程

    Java Bean加載過程涉及到類加載器、反射機制和Java虛擬機的執行過程。在本文中,將從這三個方面詳細闡述Java Bean加載的過程。 一、類加載器 類加載器是Java虛擬機…

    編程 2025-04-29
  • Java Milvus SearchParam withoutFields用法介紹

    本文將詳細介紹Java Milvus SearchParam withoutFields的相關知識和用法。 一、什麼是Java Milvus SearchParam without…

    編程 2025-04-29
  • Python中讀入csv文件數據的方法用法介紹

    csv是一種常見的數據格式,通常用於存儲小型數據集。Python作為一種廣泛流行的編程語言,內置了許多操作csv文件的庫。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介紹Python讀入csv文件的方法。…

    編程 2025-04-29
  • Java 8中某一周的周一

    Java 8是Java語言中的一個版本,於2014年3月18日發布。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Java 8中某一周的周一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數組處理 Java 8新特性之一是Stream…

    編程 2025-04-29
  • Java判斷字符串是否存在多個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述如何使用Java判斷一個字符串中是否存在多個指定字符: 一、字符串遍歷 字符串是Java編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數據類型。要判斷字符串中是否存在多個指定字符…

    編程 2025-04-29
  • 如何用Python統計列表中各數據的方差和標準差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闡述如何使用Python統計列表中各數據的方差和標準差, 並給出詳細的代碼示例。 一、什麼是方差和標準差 方差是衡量數據變異程度的統計指標,它是每個數據值和該數據值…

    編程 2025-04-29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