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C語言中為什麼常量和表達式不能進行自增自減運算?
- 2、C語言中的自增自減怎麼算
- 3、C語言自增自減?
- 4、c語言中的 自增和自減運算符自學看不懂
- 5、C語言的邏輯運算符與自增自減混合運算的規則
- 6、在c語言中的自增與自減怎麼回事啊?
C語言中為什麼常量和表達式不能進行自增自減運算?
首先說表達式,我們要知道自增和自減的原理,從表象上看自增自減對一個變量的值進行+1或-1操作。但是深入到底層的實現原理,這兩個操作其實是對固定的內存地址內的值進行+1或-1。所以要能夠自增自減首先就要滿足有固定的內存地址,而對於表達式來說,最終表達式計算得到的結果如果不賦值給變量的話是沒有固定內存地址記錄這個值的。
再來說常量,雖然常量是有分配固定內存地址,但是常量的意義就是指‘不變化的量’,所以說這是類型限定了常量是不能被改變的,如果能變,那就不是常量了。
C語言中的自增自減怎麼算
自增自減道理是一樣的,比如自增分為前綴和後綴,比如 int x=5; 你輸出x++的值為5,而++x的值則為6,因為前綴是“先變後使用”,而後綴則是“先使用後變”,在賦值運算時能夠看到他們的區別
C語言自增自減?
在表達式里,像題目這種++,–。在變量前面就是先自增自減再取變量值。在變量後面先取變量值再自增自減。
比如:j=i++;意思就是先取i的值賦值給j,以後i再自增。後面代碼也是這個意思。你可用這個思路跟着代碼走一遍。
c語言中的 自增和自減運算符自學看不懂
自增和自減規則是一樣的,都分為前置和後置兩種。
前置就是++i(或–i),是先運算即先對i自增1,後操作即對i進行後續操作。
例如:i=1,y=++i
則對i是前置自增運算,因此i先自增1,i=2,後對i進行操作即取i的值賦值給y,則y=2。
後置就是i++(或i–),是先操作即對i進行操作,後運算即對i自增1。
例如:i=1,y=i++
則對i是後置自增運算,因此先進行操作即取i的值賦值給y,則y=1,後對i自增1,i=2。
C語言的邏輯運算符與自增自減混合運算的規則
C語言的邏輯運算符:
C語言中的邏輯運算符就三種,與||或!非,它們的優先極順序為非,與,或。它們含義如下,!:當操做數為真時,結果為假,反之也成立,並且它的優先極也最高,因為只有它是單目運算符,:只有當兩個操做數都為真時,結果才為真,否則為假。||:只有當兩個操做數都為假時,結果才為假,否則結果為真。除了這些,邏輯運算符還有幾點應注意,!運算符是右結合性,和||是左結合性。在邏輯表達式求解時,並不是所有的邏輯運算符都被執行,只是在必須執行下一個邏輯運算符才能求表達式的解時,才能執行該運算符。如 補充: abc只有a為真(非0),才判別b的值,只有a和b都為真情況下才判斷C的值,只要a為假,就不用判斷b和c的值了。a||b||c只要a為真就不必判斷b和c,只有a為假,才判斷b,a和b都為假才判斷C。
C語言自增自減運算符:
在C和C++中,常在表達式中使用自增(++)和自減(–)運算符,他們的作用是使變量的值增1或減1,如:
++i(在使用i之前,先使i的值加1,如果i的原值為3,則執行j=++i後,j的值為4)
–i (在使用i之前,先使i的值減1,如果i的原值為3,則執行j=–i後,j的值為2)
i++ (在使用i之後,使i的值加1,如果i的原值為3,則執行j=i++後,j的值為3,然後i變為4)
i–(在使用i之後,使i的值減1,如果i的原值為3,則執行j=i–後,j的值為3,然後i變為2)
++i是先執行i=i+1後,再使用i的值;而i++是先使用i的值後,再執行i=i+1。
在混合運算中,運算規則按照C語言運算符優先級別來。
在c語言中的自增與自減怎麼回事啊?
在C語言中,自增是自身增加,例如:i++是i自身在運算後加1,自減是自身減,例如:i–是i自身在預算後減1.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