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在大多數人眼裡就只是擁有不同名字的兩種設計範疇而已,就好比我們身邊張三和李四的區別。甚至已經在研究領域裡摸爬滾打過的專業人士,也需要細細斟酌才能說清兩者之間的具體區別。
很多同學在擇校選專業的時候也會發現,有的院校在專業設置上也會經常出現“工業產品設計”這種1+1=1的專業名稱。甚至在畢業後用人單位招聘的工業設計崗位也和產品設計崗位差不多。
因為除了一般的知識性的混淆,兩者之間在行業中的工作內容也相差甚微,甚至主要的工作目標也是都是圍繞着產品開發的流程,所以產生這樣的困惑也是情理之中了。
所以我們今天就通過設計流程來看看兩個學科以及其在作品集上應用的區別。

#1
工業設計≠產品設計
我聽過很多同學反映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這兩個概念其實是不是只因為它們在中文裡的翻譯造成的區別,其實不然它們在英語中分別被稱作industrial design和product design,這就說明在外文環境下這也是兩個不同的領域,所以概念之間存在差別是肯定的了。
其實不止國內社會,在國外的文獻中這兩者的區別也一直是被爭論的對象,有的人認為這倆個領域是A包含B,或者B包含A的關係,也有人認為工業設計是產品設計的前身。在職業上的描述也同樣的存在產品設計師是工業設計師,但是工業設計師卻不一定是產品設計師的例子。

總的來說海外對於這兩個領域之間抱有的態度,要麼是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相互平行,要麼是產品設計高於工業設計。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在整個工業設計流程當中,工業設計史始終需要從用戶和生產的角度思考問題,而後進行產品設計。人們常說工業設計師是帶着腳鐐跳舞的舞者,如此一來不論是藝術思維,市場或者工程思維都是在產品的規劃和設計中共同體現並且相互制約的。
所以工業設計需要做產品設計來體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整個工業設計的過程中並不以產品設計作為始末,而是需要全程配合。簡而言之工業設計需要產品設計的幫助,產品設計的前提也是工業設計的存在,二者之間並不存在鄙視鏈的關係。
#2
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的協同作業
在解釋兩者的作品集有什麼區別之前,同學們們需要先把產品設計和工業設計的工作內容分列出來進行觀察。前面已經提到兩者在設計流程上是相互穿插的,下面就展開介紹一下兩者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工作的。
一條正常的工業設計流程首先需要一個動機,隨後圍繞這個動機進行詳盡的場景與用戶調研,通過這些調研工作得到對現狀相對客觀的描述,隨後從描述中發現需求的缺口和缺口引發的問題。
接下來設計師要做的就是基於缺口和問題來建立解決方案,最後才是對解決方案進行工具化,由此得到一份儘可能詳盡的產品功能特徵描述,在特徵描述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概念設計,至此是屬於工業設計的部分。

圖片來源 idsketchesofficial
通過上述複雜的前期工作後才算是真正進入了“產品設計”流程。在設計階段開始後,就需要建立一個“具有多種功能特徵的雕塑”,之後在預留了功能特徵的位置上安裝實際的功能部件,使之達到理論上的運作狀態。
然後就需要進行不斷的運作測試,直到達到設計規範和要求為止,這時這個“雕塑”就完成了向產品的演變,以上是產品設計的部分。但是當產品完成時並不代表着產品設計師的工作已經結束,他們還需要考慮如何把產品遞到用戶的手上,以及產品未來可能面臨的升級換代問題。
這麼看來是不是有點熟悉,除了最後的實際生產和升級工作以外上述內容基本就是工業設計的同學們在進行設計流程的時候的所有必須組成部分。
#3
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在作品集中的不同
說完二者的工作內容,我們來看看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在作品集上有什麼區別。作品集的製作材料應該來自於整個設計階段的過程報告書,而報告書需要參照着工業設計的流程來寫。
那麼工業設計的作品集就應當包含前文提到的除了實際生產的信息外的整個工業設計的流程:調研→產品概念→設計表達→系統和功能的體現→製作材料與生產工藝的安排。如果有能力的同學也可以加上體現產品升級的潛力作為加分項出現在工業設計的作品集當中。

漢藝18屆L同學作品集展示獲SAIC CCA PRATT 工業設計 offer
根據流程單純的產品設計作品集,則只需要具體強調產品的設計流程(包括外觀、界面的設計和系統的安排),以及簡要的設計理由,並加以體現產品未來改進的可行性即可。

漢藝18屆T同學作品集展示獲 ACCD SAIC 產品設計 offer
也就是說,工業設計的作品集一定包含了產品設計的部分,而單純產品設計的作品集則可以被看做是工業設計作品集的一部分。
#4
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作品集也需要故事性
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可以分為“從零到一”的創造性工作和“一到一百”的產品升級行工作,這兩種形式的作用分別是對社會的運作和人的生活造成影響以及對產品外觀和內在進行改造。還有一種別叫特殊的工作是對現有產品提出質疑並對其進行具有正面意義的顛覆性革新。那麼這三種工作在作品集中也各有其次重點:
- 第一類項目需要側重體現邏輯能力;(工業設計流程)
- 第二類項目需要着重展示用戶調研、概念表達和系統的可行性與可靠性;(產品設計流程)
- 第三類項目需要同時兼顧環境和用戶調研過程以及運作流程。(工業設計流程)
最後基於兩種作品集的不同屬性,同學們可以利用其特性來提升作品集的閱讀體驗和故事性,這樣一來院校考官看到的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產品。從閱讀體驗上來看,上述三類項目的內容主次要部分的區分也是有依據的。
第一類項目:在經過閱讀包含繁複的社會科學理論論證的調研部分後審核官的大腦已經處於比較疲憊的狀態,作為對思維和邏輯能力的考核已經足夠了。所以產品實際的外觀和運作方式只要不與已經陳述的內容發生重大的衝突或者遺漏即可。


漢藝18屆C同學作品集展示獲中央聖馬丁 SCAD 工業設計 offer
第二類項目:重用戶調研的原因在於如果作品只是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進和升級,那麼環境調研可能不是必要的,因為一般的環境調研在前代產品中已經做過了,如果頻繁的以小見大可能會顯得多此一舉。鑒於對產品的改進和升級是針對用戶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調研才是重要的。

漢藝18屆B同學作品集展示獲SCAD CCA SVA 產品設計 offer
第三類項目:環境和用戶調研都要重新仔細地做,另外運作流程能夠證明項目的可實現性,所以這兩個點都是項目的基本支撐需要在作品集中着重體現。在外觀設計上能夠完美體現固然是好的,但是可能會導致需要在作品集的創作時間和排版版面容量上進行壓縮,所以要慎重選擇。

漢藝18屆L同學作品集展示獲SAIC CCA PRATT 工業設計 offer

漢藝18屆L同學作品集展示獲SAIC CCA PRATT 工業設計 offer
總結來看第一和第三類的項目需要重內容闡述,第二類項目需要把重點放在視覺表現上。
上述三類項目在作品集中不僅能夠體現出同學們的基本技能,也能展現出大家的知識儲備和文化意識等優勢。但是整套下來信息量並不小,所以並不一定要在作品集上的每個項目都如此。
為了減輕考官在看作品集時的疲勞程度,同學們可以嘗試在作品集排版上做做文章。如果你的設計表現能力比較好,那麼可以把第二類項目放在作品集的開頭;第三類項目緊隨其後,用來展現在視覺表現上的能力;之後放上第一類項目以介紹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邏輯能力。這樣的順序安排可以給考官代入感,讓他們為之後的項目做好準備。
一個比較好的兼顧故事性和閱讀體驗的方法是在幾個重內容的項目之間插入視覺表現的部分,這樣可以讓考官在閱讀期間得到短暫的休息,如果同學們的作品集有五個項目的話可以按照:12321或者23123的順序進行排列,四個項目的同學可以按照:2123或者1232的順序進行排列。
以上就是對於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在工作內容上和作品集區別上進行的簡要分析和排版建議,其實如何製作自己的作品集,怎麼樣把作品集交到考官的手上並且讓他滿意也是一項設計工作,同學們需要在各個步驟上都投入精力才能成為真正的設計師。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