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踏入職場的第一波“毒打”,往往都是從面試開始的。
這其中的苦包括但不限於:熬夜寫出來的簡歷,卻連初篩都過不了;地鐵轉公交3個小時到了面試點,才發現公司在一所老破小的居民樓里;每天安排4、5場面試,結果卻一個都過不了……
面試失敗的挫敗感與面試過程的體力勞累,已經讓不少求職者身心疲憊,更無奈的是,許多求職者還要遭受“招聘暴力”。

各種各樣的“招聘暴力”
在豆瓣上,有一個#你所遭受的“招聘暴力”#話題,話題下兩千多條發言,四千多萬次的瀏覽足以證明人們忍受招聘暴力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豆友@星河有跡在話題下分享了自己一段面試經歷,在了解到對方公司是“單休”後表示“謝謝,暫時不考慮單休”,結果對方卻說“我才20歲,我都能忍受單休,你怎麼不行?”
招聘暴力不僅僅是看得見聽得着的語言暴力,還有時時刻刻感受到的隱形暴力。
陳溪面試當天有三個人,都是來應聘會計崗位的,一起坐在一個會議室里,陳溪因為還未畢業工作經歷比較少,面試官直接對陳溪擺臭臉,對另外兩位卻做出一副很熱情的樣子。

在提及薪資問題的時候,面試官甚至當著陳溪的面說:“你如果來我們公司,工資會比他們少,你能接受嗎?”
陳溪說:“應屆生工作經歷少是正常的,面試官的確有理由選擇更優秀的人,但沒必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羞辱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同樣有類似經歷的還有Lily,面試的時候因為緊張,腦子斷片了,英語自我介紹磕磕巴巴,英語對話環節答不上問題。接下來HR就發出了暴擊:你不適合這份工作。當她準備走的時候,HR還對前台說“把她站過的地方打掃一下,地髒了”。她後來是邊走邊哭,離開了公司。
類似的招聘暴力數不勝數,如果以上這些還屬於HR或面試官連最基本的社會禮貌都不想維持,下面這個就有些涉及勞動法了。
IELTS面試的一家公司一天最長工作時間要16個小時,IELTS表示疑惑時,對方卻說:你害怕?

還有的薪資不明,網友@李零0說,招聘信息上寫着4000,面試跟我說3000,這我也能接受,試崗了三天之後,第四天準備入職時的工資成了2000。
更有過分的是,還沒開始面試就畫了個超級大的餅,說公司正在快速發展中,剛開始沒有工資的,最長不超過3個月,後期會補償高薪工資。

掛羊頭賣狗肉的的招聘也不在少數,自己明明應聘的是A崗位,實際上卻是B崗位。
YU去應聘保險公司的人事崗位,入職後培訓了9天,第10天才簽勞動合同。這個時候她才得知真實情況,沒有底薪,入職就得買保險,不買就不能入職,浪費了這麼長時間培訓還沒有任何工資。
有一種隱藏的“招聘暴力”,就是通過試稿環節來騙稿的,尤其是一些文案、設計崗位。
基礎的操作一般是布置作業讓你寫篇文章、做個設計圖,或者圍繞公司的一個項目寫個方案,年輕的職場小白為了爭取機會絞盡腦汁,熬夜肝了一篇萬字長文、思維導圖都做了,最後卻只得到三個字:等回復。

最絕的還是這個高級騙方案的操作。
豆瓣瓣有個工作年限10+的女生,說自己找工作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去執行層吧,對方嫌你年紀大,產能不夠;管理層吧,各種談不攏。
好容易碰到一個喜歡的公司,對方要求你牽頭新的部門,出戰略框架方案。熬兩天大夜趕方案,來面試堪比宣講會,一屋子人都來了,還有人速記。
結束後,hr反饋:你思路挺好,但我們要再看看其他候選人…

這屆年輕人開始反抗
好在,這屆年輕人已經學會反抗“招聘暴力”了。
豆瓣上有人曬出一張聊天記錄,求職者問無責任底薪是多少,HR高傲的反問:“人還沒來就想拿到錢,你覺得老闆會給你多少呢?”,求職者直接回懟:我只是詢問一下工資待遇,又沒有讓您往我的銀行卡上打錢。來靈鴿,通過獵頭找工作。
在面對不給員工交社保、詢問求職者婚育情況的HR時,直接在線給對方普法,或者反手一個舉報。

還有的求職者,模仿企業拒絕的話術,搶先HR一步拒絕了對方:感謝您對本人能力的認可,但很遺憾的通知您,貴公司未能通過本人的企業篩選,現已納入本人的企業備選池,希望貴公司不要氣餒,繼續努力。

這屆年輕人早就和過去的求職者不一樣了,一方面這屆年輕人大多出身小康家庭,不存在“失去這份工作全家老小沒飯吃”的情況,求職者不用“為五斗米折腰”;
另一方面,這屆年輕人思想自主性更強,上屆慣用的職場PUA、畫大餅各種招數早就不好使了。
遇到招聘暴力,自然是直接回懟。

“招聘暴力”怎麼產生的?
找工作這件事其實是一種市場行為,應聘者與用人單位,是平等互利的合作關係,但是從求職者角度出發會天然的把自己放到劣勢的一方,處於優勢的一方往往比處於劣勢的一方擁有更多主動權,再加上一些HR的不專業與傲慢態度,自然就導致了“招聘暴力”的產生。
其次,造成這種局面還源於求職者的信息不對稱、企業篩選不到位,在找工作時還是多篩篩。
你遇到“招聘暴力”,是直接回懟還是轉身就走呢?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