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結構圖詳細介紹「產品信息結構圖具體作用是什麼」

在互聯網行業,產品經理和程序員通常是一對“語言不通”的冤家。一個說需求,一個講代碼,在開發人員眼裡,“不懂技術”差不多可以算得上是產品經理的原罪了。

雖說了解技術原理是一個合格產品經理的基本要求,但“會寫代碼”卻並不是必要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對“信息”的抽象能力,而“信息結構圖”就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抽象工具。

信息結構圖

信息結構圖通常長這個樣子:

困擾產品新手的信息結構圖:記住三個字就能上手

有過編程經驗的同學,第一眼的反應肯定是:“這不就是數據庫結構么?”。某種意義上,這樣說也對。信息結構圖有很大一部分是跟數據庫結構一一對應的,通常開發人員只要對照着信息結構圖,就能很快地完成數據庫結構設計。

信息結構圖是指脫離產品的實際頁面,將產品的數據抽象出來,組合分類的圖表。它的作用是梳理複雜內容的信息組成,避免信息遺落、混亂,同時可以作為開發人員建立數據庫的參考依據。

我們知道,絕大部分互聯網系統都是以數據庫為基礎進行開發的。“信息結構圖”就是產品與技術之間的那層窗戶紙,捅破它,消除溝通障礙就不再是難事。

雖然這樣說,但信息結構圖無疑是學習產品過程中的最大難點之一,尤其是第一步:“提煉產品中的信息對象”最難上手。

什麼是“信息”?

首頁是不是一個“信息”?

大部分產品在初次繪製信息結構圖的時候,可能都有過這個困惑。甚至很多工作多年的產品經理,也仍然分不清楚。

搞清楚產品“有哪些信息”,對於零編程基礎的產品經理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網絡上的教程文章,大都是以“面向對象”的概念一帶而過,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幫助。

事實上,互聯網產品中所有的信息對象,都可以歸納為“人.物.事”三個字。這個“三字訣”簡單易懂,對於提煉信息結構圖來說,是一個非常容易上手的方法。

困擾產品新手的信息結構圖:記住三個字就能上手

:產品的使用者

這裡說的,並不僅僅是作為真實人物的“用戶”,同時也還包括使用產品的、一切可以“擬人化”的對象。

例1:在淘寶、京東、拼多多這些電商平台中,銷售商品的“商戶”,以及平台本身的客服,都是一個典型的信息對象。

例2:假設有一個寵物社交平台,用戶可以登記自己的寵物信息,那麼寵物本身也是一個擬人化的信息對象。

同一類使用者(人)中,如果在產品中扮演不同的業務角色,通常會進一步將其區分為不同的信息對象。比如今日頭條的註冊帳號雖然都是“用戶”,但按照角色,又可以分為“普通用戶”和“頭條號”兩類。

:被使用的對象

這裡的“使用”,泛指瀏覽、製作、發布、交易等行為,行為主體就是上面所說的“人”,行為對象包括文章、視頻、商品等,在互聯網產品中,都可以統稱為“內容”。

內容對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即由“人”生產,同時也被“人”使用。

例如:電商產品中,商品是由賣家(商戶)創建和發布,被消費者(用戶)瀏覽和購買。而社交媒體中,文章、動態等內容是由用戶生產(UGC),被其他用戶瀏覽和轉發。

:被記錄的行為

既然“物”是“人”的行為對象,那在一個信息系統中,這些“行為”必然都會有所記錄,而這些記錄會被查看、更改和統計。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將這些被記錄的行為稱為“事”。

例如:“訂單”是“用戶購買商品”這個行為的記錄,“評價”是“用戶對內容表達意見”這個行為的記錄。

根據“行為主體”和“行為對象”的不同,產品中的“事”主要包括“人和物”、“人和人”兩大類。理論上,所有的用戶行為都應該被記錄,但只有那些會在頁面中體現其記錄的行為,才需要在信息結構圖中描述

常見的“人和人”行為:關注、問答、私信等。

那麼回到之前的問題:“首頁”到底是不是一個“信息”?答案是“否”。

頁面、包括頁面中的按鈕圖標等內容,它們既不是“人”,也是不是“事”,有點同學會覺得它可以算“物”,但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頁面僅僅是產品用來呈現信息的容器(或場所),而頁面上的“點擊按鈕”等行為雖然也會被記錄,但一般不會有一個地方來專門展示這些行為記錄。

記住:不要按照頁面結構來繪製信息結構圖。實際上,即使是工作多年的產品經理,也仍然難免會犯這種錯誤。只不過開發人員通常都自動忽視這些低級錯誤,所以很多產品經理還一直渾然不覺。

信息的構成

信息對象通常由多個屬性字段構成。“屬性”和“字段”,這些都是典型的技術詞彙,對於沒有數據庫開發經驗的產品同學來說,理解起來確實有點困難。

不過我們將信息歸納為“人.物.事”之後,就比較容易找到方向了。

  • “人”有名字,有形象,有用於識別個體的特徵,也有用於分類的標識。
  • “物”有名稱,有標識,還有歸屬(誰生產的?被誰擁有?),以及其他一些用於識別的特徵。
  • “事”是行為記錄,那麼就有主體、對象、行為內容、發生時間,還有行為結果(狀態)。

具體就不一一列舉,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幾張信息結構圖的例子,對照上面的方向很快就能找到感覺。

信息的關聯

“人.物.事”三者之間的關係,同時也體現了信息對象之間的關聯類型。

我們可以歸納為:人的物,物的物,人與物的事,人與人的事。

  • 人的物

例如:商家發布的商品,作者發表的文章,學生訂購的課程。

  • 物的物

例如:專欄的文章,商品的類別,商品的屬性。

  • 人與物的事

例如:商品購買記錄(訂單),課程學習記錄,圖片評論。

  • 人與人的事

例如:我關注的人,我的粉絲,我收到的私信。

在開發人員的數據結構定義中,信息關聯分為“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三種,其中又以“一對多”最為常見(上面列的都是)。

小結

想要快速掌握產品信息結構圖,我們只要記住三個字和三個問句:

有誰(人)?對什麼(物)?做了哪些(事)?

多練習幾次,有沒有編程基礎並不重要,掌握對“人物事”的抽象能力才是關鍵。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4321.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6 13:43
下一篇 2024-12-26 13:4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