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MacMini(M4芯片)賣的是真便宜,相信有很多朋友已經入手或者打算入手,但丐版M4有個最大的問題,大容量版本依舊貴上天,如何有針對性+性價比的擴容是個大問題。
本文和大家分享三種為MacMini擴容的方案,包含抄作業級別的實操教學。
本文概覽
首先為還沒入手的朋友解釋下為什麼需要擴容,畢竟會有人覺得iPhone手機256G就夠了,MacMini應該也一樣:
- 如果是常規家用,MacMini是需要安裝微信、QQ等軟件的,這些軟件本身+緩存會比手機版本大很多,更別說Steam、Photoshop等遊戲/軟件了。
- 如果是生產環境,擴容重要性應該不用我多說,比如後期修圖和剪輯視頻,用戶需要相當多的存儲空間放素材。
用戶需求不一樣,對讀寫性能的要求也不同,並不是單純的增加容量就行,所以了解不同方案的區別很有必要,可以收藏下本文,後期到存儲瓶頸,拉出來抄作業就行。
放一下本文的三種方案實際讀寫數據對比圖,一眼就能看出來區別吧,各有適合的場景,不是速度越高=方案越好哈。
特別說明:這裡的數據特意模擬了實際使用,NAS一直在跑下載,所以測速沒到理論最大的125MB/s,其他倆數據也是一樣,測試時在安裝軟件,實際速度應該更高一些。
方案匯總
Macmini(M4芯片)擴容共同三種主流方案,簡單介紹下各自的優缺點,具體看下面的詳細介紹,按照理論傳輸速度從低到高排序:
- 方案A是網絡掛載第三方存儲設備,優點是不需要物理操作,有額外高階管理功能,缺點是得額外買個NAS,傳輸速度也會受網絡限制,適合有大量數據做冷存儲的用戶。
- 方案B是將數據或者系統遷移到USB存儲設備上,優點是傳輸速度足夠快,操作足夠簡單,缺點是穩定性存在風險(傳輸線可能會損壞),適合需要安裝較多軟件的用戶。
- 方案C是物理更換原裝硬盤顆粒,優點是出問題幾率幾乎為零,缺點是走官方保修麻煩,可能會被拒保,適合買來當做生產力環境的用戶。
這裡說的比較籠統,細節看下面的方案介紹,當然,富哥建議不要這麼折騰,建議一步到位買高配版本。
方案A-NAS擴容
下面案例設備並非唯一選擇,原理是相通的,老NAS玩家看重點即可,新司機可以直接買同款抄作業。
一、方案介紹
由於多了NAS這個多功能設備,所以這個方案特點很明顯,就是省事:
- 最大優勢當然是更好的打通多設備進行管理,其他電腦、手機和平板都能共享文件,並且高階管理更方便,比如影音牆、照片整理等等,這點方案B和C都做不到。
- 第二個優勢是擴容成本相對較低,畢竟網絡帶寬在這兒,匹配的存儲硬件就是機械硬盤,單說MacMini擴容,1T的固態硬盤夠買一塊10T的機械硬盤了。
- 第三個優勢是數據更安全,且不說NAS自身的防護,MacOS的時間機器(全盤備份)基本是必用功能,搭配NAS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 如果是綠聯雲這種有Mac客戶端的NAS,使用起來會非常簡單,一個客戶端就能搞定所有事情,不需要像本段的前兩個操作那麼麻煩。
如果您的存儲數據非常多,方案A就很合適。
這個方案的缺點同樣明顯:
- 第一個缺點是傳輸速率限制,最丐的MacMini只有千兆網卡,也就是最高125MB/s的傳輸速率,而NAS正常是2.5Gbps,也就是說會出現跑不滿的情況。
- 第二個缺點是設備採購成本,雖然機械硬盤便宜,但起碼得有一台NAS,本文案例選擇的是目前賣的非常便宜+上手難度極低的綠聯NAS。
NAS的學習成本倒是不用擔心,畢竟直接抄本文作業就行,毫無難度可言。
關於上面提到的傳輸速率,正常有三種拓撲可選:
- 第一是千兆環境,對應125MB/s的最大傳輸速度,正常千兆丐版MacMini+任意路由器+任意NAS就行。
- 第二是5Gbps環境,對應625MB/s的最大傳輸速度,建議搭配是千兆MacMini+帶5G網口的拓展塢+雙2.5G網口NAS+SATA固態硬盤,其中拓展塢直連NAS,NAS開動態鏈路聚合,MacMini用自帶千兆或者無線網連路由器就行。
- 最後是萬兆環境,對應1250MB/s的最大傳輸速度,建議搭配是萬兆MacMini+萬兆路由器+萬兆NAS+PCIe3.0固態硬盤。
如果這段看着比較頭暈,先點個關注,下一篇MacMini搭配硬件的選購指南里會詳細和大家說。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