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核心決策者之一的CIO必須意識到,他們所做的任何IT決策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決策一旦失誤,小則浪費人力物力,大則拖累企業的長期發展。作為企業IT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企業的IT戰略規劃顯得越來越重要。

企業的IT戰略規劃以全面系統地指導企業信息化的進程,協調發展地進行企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及時地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業的資源,以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滿足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使IT成為企業創新、成長以及盈利的主要推動力。
進行IT戰略規劃有很多種方法,如業務系統規劃法、關鍵成功因素法、價值鏈分析法等等,但在如今的戰略信息系統時代,採用得最多的是企業架構方法(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業架構是承接企業業務戰略與IT戰略之間的橋樑與標準接口,是企業信息化規劃的核心。因此,了解和使用企業架構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一、什麼是企業架構
- 企業架構是對真實世界企業的業務流程和IT設施的抽象描述,它是包括企業戰略、組織、職能、業務流程、IT系統、數據、網絡部署等的完整、一體化描述,企業架構反映了企業業務的狀況,並體現了業務與IT的映射關係,能明確各類IT設施對業務的支撐關係。
- 企業架構領域原則上的關注點是企業範圍內的業務需求的識別、規範、及優先級劃分,企業架構如同戰略規劃,可以幫助企業執行業務戰略規劃及IT戰略規劃。在業務戰略方面,定義企業願景/使命、目標/目的/驅動力、組織架構、職能及角色;在IT戰略方面,定義企業的業務架構、數據架構、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

二、為什麼需要企業架構
- 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在進行IT投資時都會跳過企業架構這個環節而直接進入IT項目的建設,這樣就會導致重複投資、信息孤島等必然現象的出現。企業架構是企業的邏輯藍圖,定義了企業的結構和運轉方式,使企業能夠達到現在和未來的目標,成功的企業是“架構”出來的,而不是自由發展而成的。

通過企業架構EA,可以達到:
- EA是一個業務和IT對齊的戰略執行工具,一種設計、管理、溝通的工具。可以達到企業內不同的人對企業現狀(as-is)和企業願景(to-be)有一個整體的理解。
- 當業務越來越依賴於IT,IT與業務的連接越來越緊密,甚至融為一體時,整個組織需要一個大家都明白的共同語言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個共同語言就是EA所提供的。企業架構是業務、信息、技術人員的共同願景,是理解、溝通的基礎。
- EA的真正意義是告訴你怎樣去思考,怎樣去溝通,怎樣去做決策,以及怎樣去控制項目。
- EA保證不同層面的人看到一個更宏觀的視圖,從而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無效工作。
- EA是一個把戰略、業務與IT進行有效匹配的方法論,從而使IT真正為業務和戰略服務,使戰略能夠有效執行。
- EA就是現代企業的DNA,它是一個能夠整合各種方法的機制,從而解決各種挑戰和問題。
- 幫助企業高層領導者、董事會、股東清晰地理解企業運營的計劃、價值和挑戰。
- 提高IT投資回報,規避、減少以至消除IT項目和IT系統的風險。
三、如何規劃企業架構
- 目前企業架構方法有很多,但TOGAF是最主流的,不僅有80%的福布斯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在使用,而且支持開放、標準的SOA參考架構。企業架構規劃最常採用TOGAF架構方法。TOGAF架構開發方法ADM是一個可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發展能夠滿足企業商務需求的企業架構。

1、預備階段
這一階段關注的是滿足新企業架構的業務指導所需的準備和初始活動,在此階段,應當採納面向服務的原則。這將幫助本階段兩項額外的輸出——治理和支持策略,以及初始架構庫進行相互的調整適應。
2、架構願景
本階段關注於願景、範圍、業務驅動力以及準備情況評估。需要在這個階段定義架構項目的規模,風險承擔者以及架構視圖。
3、業務架構
這個階段關注於業務架構方面的事情,如人員、流程和職能。需要在這一階段開發出一個基準和目標業務架構,並進行支持已有架構視圖的缺口分析。
4、信息系統架構
這一階段解決的是應用和數據架構問題。需要開發基準和信息系統架構,進行支持已有架構視圖的缺口分析,架構信息系統服務,並將它們與業務服務相關聯。
5、技術架構
本階段定義架構所需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在定義技術時,應當使用SOA參考模型。
6、機會及解決方案
本階段關注於初級實施規劃,然後確認前面階段所定義的架構的交付工具。對解決方案組合、集成以及管理,以及內部或外部服務供應商的確認在本階段完成。
7、遷移規劃
本階段的關注點是利用一個支撐性的先前階段確認計劃搭建一套細化的系列過渡架構,和項目實現團隊一同創建可行的實施和遷移。
8、實施治理
本階段關注實施的架構性監管。架構實施應當堅持按照先前階段所定義的TOGAF和SOA治理及策略模型進行。
9、架構變更管理
本階段關注新架構的變更管理,並幫助考慮採納面向對象的原則。架構變更管理的目標是要確保架構能夠實現其原有的目標業務值。這一目標包括以緊湊的架構方式管理架構變化。
10、需求管理
處理所有類型的需求,包括顯著的業務推動者、關係,及新的功能和變更請求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