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絕戶飯還振振有詞,短視頻平台體面點怎麼就這麼難?

是時候劃重點了。

最近視頻行業的火藥味又濃起來,日前在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愛騰優”三家頭部長視頻平台抨擊短視頻野蠻無休止侵權。就在幾天前,三家也分別發布聲明譴責B站上線侵權盜版《老友記重聚特輯》的行為。

吃絕戶飯還振振有詞,短視頻平台體面點怎麼就這麼難?​配圖來自Canva可畫

一些短視頻平台對侵權問題沉默不語,它們看起來更傾向於讓用戶沖在前面,轉移焦點和矛盾,“只有盜版才能出圈”“短視頻人文價值很高”“哪類視頻平台運營效率高”“長視頻到底注不注水”等議題甚囂塵上。

這實在讓人看不下去。PUGC模式就好比一個大戶人家孩子,天天去窮鄰居開的飯館蹭飯,給人家吃垮後家長不光沒不好意思,還倒打一耙:我們家孩子是個好孩子啊,白吃是幫你們家做宣傳,飯館賠錢是飯不好吃,和我不要臉有什麼關係?

說得雲山霧罩洋洋洒洒,但中短視頻就是不提自己該把伙食費給交了。體面點,怎麼就這麼費勁呢?PUGC是個好孩子沒毛病,但“十四五”規劃綱也提出要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啊。那到底誰有毛病?顯然是盜版平台。

所以,這次爭論,核心就是正版盜版之爭,抨擊的是涉事平台而非個體用戶,它指向的結論也只有一個:中短視頻平台應該停止偷竊行為,積極主動為自己的行為買單,為自家喜歡做各類剪輯的用戶,構建正版內容環境。

事實上,今年來反盜版已經成為整個影視行業的共識。6月5日,慈文、華策等國內六大影視公司,繼續公開表達反對短視頻侵權盜版的鮮明態度,同時明確這並非長短視頻之爭,最終目的在於創造良好創作環境。4月份影視行業協會連同影視公司、視頻平台和上百位藝人,先後發表了聯合聲明和倡議書,呼籲短視頻平台採取行動保護原創內容,推動行業正向發展。就連國家電影局也首次發文表示要加大對“XX分鐘看電影”等短視頻侵權盜版行為的打擊力度。

吃絕戶飯還振振有詞,短視頻平台體面點怎麼就這麼難?

監管和行業多次表態的背後是短視頻盜版侵權行為的大面積泛濫。《2021中國短視頻版權保護白皮書》顯示,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 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1300萬件原創短視頻及影視綜等作品的二次創作短視頻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萬個侵權賬號,涉及點擊量5.01萬億次,按萬次點擊10元計算,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0.1億元。

如此大規模的野蠻侵權,是整個內容產業的恥辱,更是對版權原創性的蔑視。過去十餘年,國內的內容產業已經慢慢從盜版、搬運、抄襲的黑暗時代走了出來,主流平台們更是將原創內容放置於重要戰略地位,通過大量投入原創內容,養成了健康的原創競爭氛圍,讓內容產業的生態持續繁榮了起來,並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內容,如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優酷的“這!就是系列”,騰訊的王牌IP劇等。

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快速生長的短視頻,作為內容產業的一員,本應積極推動內容產業的健康發展,卻在明目張胆蠶食着行業辛苦建立起的版權保護機制和良性發展氛圍,吃行業的絕戶飯,成為時代的逆行者。

我們至今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平台站出來承認這件事,他們已經因此賺得盆滿缽滿。他們中的一些人反而還在變本加厲地乾著讓人匪夷所思的事,即持續以流量曝光、激勵補貼等形式,暗中鼓勵大量侵權、搬運、抄襲內容的持續生產,並讓這些不正當內容為平台賺取更多的吸引力。更有一些打着年輕人社區旗號的平台,在法庭上,直接祭出UP主的個人IP、私人郵箱等,讓用戶為盜版擋槍。

中短視頻平台們難道沒有版權意識嗎?不可能。他們經常對外重拳出擊,嚷嚷着去討伐其他平台的侵權行為。就在5月初媒體報道,B站起訴“第一彈”APP侵害作品傳播權,獲賠24萬。B站起訴“第一彈”APP侵害作品傳播權,獲賠24萬。B站和D站的官司更為知名,D站不光一審被判賠償B站300萬,後來的公訴中,D站的創始人還因盜版侵權被判獲刑三年三個月。

吃絕戶飯還振振有詞,短視頻平台體面點怎麼就這麼難?

中短視頻平台們難道沒有能力為版權付費嗎?也不可能。他們財大氣粗,燒錢和喝水一樣輕鬆。根據6月4日最新交易信息,愛奇藝的市值約114億美元,而B站約419億美元,是愛奇藝的3倍多,快手港股市值更是高達8500多億港元,接近愛奇藝的十倍。

短視頻平台的燒錢能力同樣駭人,B站2020年光營銷和銷售這塊就燒了35億,比2019年增長了近200%,快手2020年營銷和銷售開支達到266億,比2019年增長了170%。而且就算燒錢燒得這麼猛,他們還是有非常充裕的現金流,還是有很富餘的手頭現金。

中短視頻平台們難道沒有正確應對侵權的方法嗎?更不可能。不說長視頻平台給出的解決方案,便是業內人士、行業專家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也足夠推進這一議程,比如由版權擁有方為平台開放特殊的版權使用權,專門供平台進行二次創作,還有引入按需付費的版稅機制,不對非原創內容進行扶持等等。

有錢、有方法、有正版意識,但中短視頻就是要盜版,哎,就是玩!

一言以蔽之,中短視頻平台們從來都沒有正視自己的侵權行為和應當承擔的責任,反而是憑藉那點呼風喚雨的能力,攪渾了內容產業多年來沉澱的原創清水,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這也是監管、行業和“愛騰優”們集體憤怒的真正原因。

他們抨擊的不是中短視頻存在的合理性,不是那些“為愛發電”的UP主(他們也是受害者),更不是為內容產業持續做貢獻的內容生產者們,而是中短視頻平台的貪婪盜版行為。

回到短視頻侵權問題本身,既然平台是最大的獲利者,那麼平台就應該為原創版權買單,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化解當前無序泛濫的規模化侵權問題,還能為平台創作者提供更加自由公平的創作環境,是一個多贏的選擇。

不得不說,短視頻平台們顯然活的比長視頻平台們滋潤多了,《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視頻行業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短視頻用戶已增加到8.73億。在短視頻行業仍在快速繁榮發展的情況下,幾個受益於此的頭部平台更應該以身作則,儘快去解決泛濫無休止的侵權問題,這樣才能推動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也能給短視頻行業留下一個好口碑。

我們都是活在歷史中的人,應該為歷史負責。應該深切認識到,今天的盜版行為,破壞的不光是平台利益、影視行業利益,也破壞了中國影視產業比肩英美的可能,是給後代留下千瘡百口的產業廢墟。

中短視頻平台明知何為侵權何為盜版,卻仍舊故意為之,顯然只是想在這場魚龍混雜的商業競爭中多佔點便宜。可以說,在這件事上,他們完完全全躲在了內容創作者和用戶的身後,鑽了“避風港原則”的空子,假裝正大光明地乾著偷搶盜拿之事,實在令人作嘔。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230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5 15:05
下一篇 2024-12-25 15: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