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
Python是一門高級、解釋性和面向對象的程序語言。 它致力於讓程序員能夠以更快,更方便的方式編寫代碼。 Python最大的優點是被廣泛應用於機器學習,數據科學等領域。在編寫計算機程序時,數據結構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Python的結構化數據函數使開發人員能夠輕鬆地計算和操作各種數據結構。
二、Python結構化數據的定義:
結構化數據由多個元素組成的數據集合,其中的元素包含指定類型的信息。結構化數據通常使用表格中的行和列來呈現,並且可以使用軟件工具(例如Microsoft Excel,Google Spreadsheets或Rstudio)對其進行可視化和分析。常見的Python結構化數據類型包括列表、數組、元組、字典和數據幀(DataFrame)
三、函數概述:
Python的sum()函數是一種內置函數,用於計算數據結構的總和。它適用於數字類型(int,float)和序列類型(列表、元組、集合)結構化數據。 當給定結構化數據包含一個帶有數字類型的元素列表時,sum()函數可以計算總和。 當數據集合包含序列類型時,sum()函數可以計算序列中所有數字類型的總和。 以下是將sum()函數用於int類型列表的示例代碼:
numbers = [1, 2, 3, 4, 5] total = sum(numbers) print("Total:", total)
執行代碼後,輸出結果是”Total: 15″。 在上面的示例中,將數字列表傳遞給sum()函數。 sum()函數遍歷整個列表,並返回所有數字元素的總和。
四、使用範例:
列表:
numbers = [1, 2, 3, 4, 5] total = sum(numbers) print("Total:", total)
輸出結果:Total: 15
元組:
numbers = (1, 2, 3, 4, 5) total = sum(numbers) print("Total:", total)
輸出結果:Total: 15
字典:
numbers = {"one": 1, "two": 2, "three": 3} total = sum(numbers.values()) print("Total:", total)
輸出結果:Total: 6
數組:
import array as arr a = arr.array("i", [1, 2, 3, 4, 5]) total = sum(a) print("Total:", total)
輸出結果:Total: 15
數據幀:
import pandas as pd df = pd.DataFrame({"col1": [1, 2, 3], "col2": [4, 5, 6]}) total = df.sum().sum() print("Total:", total)
輸出結果:Total: 21
五、總結:
Python的sum()函數是一種方便而簡單的方法來計算各種類型的結構化數據的總和。無論數據集合是由什麼類型的結構化數據組成,sum()函數都是一種靈活、易使用的工具。它可以輕鬆地計算數字類型的總和,也可以計算序列類型的所有數字的總和。Python的結構化數據函數使開發人員能夠輕鬆地計算和操作各種數據結構。總的來說,Python非常適合處理結構化數據,也是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領域中常見的工具。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