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餐飲百強榜單于廣州發布,餐桌滷味連鎖品牌物只鹵鵝上榜。滷味賽道最近備受行業關注,國內佐餐滷製熟食品牌紫燕百味雞被上海證監局披露準備於A股IPO,這是滷味賽道繼煌上煌、周黑鴨、絕味食品之後,又一有望上市的品牌。據相關行業研究,中國滷製品行業還有10-25年的黃金髮展期,整個行業又細分為休閑滷味和餐桌滷味兩個品類。其中休閑滷味已出現頭部品牌,而餐桌滷味還處於相對較零散的市場狀態,市場規模達2500億元人民幣,極有可能在未來出現營收超200億的龍頭企業。

物只鹵鵝餐飲集團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以社區餐桌滷味連鎖門店為前端、深耕獅頭鵝供應鏈整合的集團性餐飲公司,旗下布局包括連鎖門店、滷味食品加工、智慧農業三大板塊。物只鹵鵝以潮汕澄海滷水獅頭鵝為招牌菜,以自建供應鏈和社區連鎖門店為核心,集合社區流量和私域流量,滿足社區人群家庭餐桌和一人食等場景需求,同時為其他高端連鎖餐飲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目前已擁有門店近150家,被評選為“中國高成長連鎖50強”“廣東省餐飲百強”。
以鹵鵝為記憶點,主打餐桌滷味菜肴
“餐桌滷味連鎖是介乎餐飲和零售之間的業態。”物只鹵鵝團隊認為,餐桌滷味品牌要良好地發展,既需要有餐飲邏輯,打造招牌菜和記憶點,又需要有零售邏輯,強調高效運轉和簡單操作。正因如此,物只鹵鵝以潮汕風味的滷水獅頭鵝作為招牌菜和核心賣點,輔以雞、鴨、豬、素菜等多樣化的滷味品種,旨在為社區消費者提供美味、安全、便捷的餐桌滷味消費服務。
瞄準社區經濟,深耕剛需市場
從選址邏輯上看,物只鹵鵝瞄準社區經濟,主打滷味熟食外帶,輔以外賣、一人食等其他消費場景,滿足社區客群“最後一公里”的滷味熟食消費需求。“錢大媽、百果園能開的地方,我們就可以開。”物只鹵鵝團隊告訴記者,物只鹵鵝之所以主打社區店,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市場足夠大。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地不斷發展,大型社區將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原點,餐桌滷味作為家庭餐桌菜肴的基本屬性,決定了其在社區經濟中的重要性。單華南市場,物只鹵鵝團隊認為就可以開店3000家以上。
其二,剛需性高,疫後消費升級需求大。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社區消費群體做飯的意願也在下降,希望尋找既美味衛生、價格親民又方便的飲食解決方案,方便快捷的餐桌滷味便成為社區客群的剛性需求。後疫情時代,消費者憂患意識比較強,傳統夫妻店、菜市場等門店逐漸被形象更好、食品安全更有保障的餐桌滷味連鎖品牌所淘汰。
其三,盈利模式更鋒利。相比起商場、小吃街等店型,社區店擁有更好的單店盈利模型。從成本上看,社區店鋪的租金相對商場而言較低,人工也較少,人效平效更高。從收入上看,社區店的有效經營時間更長,既能滿足社區消費者購買家庭菜肴的需求,又能滿足外賣和小部分堂食的需求,經營結構更為穩健,收入波動性小。

全產業鏈布局,深化品牌壁壘
高品質的餐桌滷製品要求對供應鏈有很強的把控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物只鹵鵝一直堅持自建供應鏈體系。據了解,物只鹵鵝集團公司目前入選了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廣東省扶貧企業、農產品跨境交易指定企業等建設項目,是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之一。除了現有的廣州工廠,旗下全資食品加工廠熙望食品也將於近期投產。
之所以自建供應鏈,物只鹵鵝創始人林劍冰是這樣解釋:
其一,構建口味標準化壁壘。民以食為天,產品始終是餐桌滷味企業發展的立足之本。物只鹵鵝摸索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滷味食品標準化生產體系,相關配方、技術都是自主研發,同時產品部門會定期向門店提供新品研發支持。


其二,構建規模採購壁壘。隨着門店數量的增加,物只鹵鵝的規模採購優勢逐步顯現。“把供應鏈掌握在自己手中,規模越大,採購成本越低,既能給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貢獻,又能為加盟店不斷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林劍冰說道。
目前,物只鹵鵝已形成“以直營連鎖為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社區連鎖品牌+全產業鏈深度布局”的發展模式,加盟商多次合作開店比例達30%以上,產業鏈閉環初步形成,進入跑馬圈地加速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希望三年內開出1500家店,成為餐桌滷味行業中的佼佼者”,對於未來,物只鹵鵝的團隊信心滿滿。
餐桌滷味近期成為消費行業新的熱門話題,也有眾多的參與者入局。但在林劍冰看來,比起生鮮、水果等品類,餐桌滷味品類規模上去後護城河比較深,特別是供應鏈。新進入者不管在前端門店管理、品牌、供應鏈等環節,都需要比較長的摸索時間。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9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