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Linux PHP環境配置。
- 2、Linux下vim c程序開發配置
- 3、誰用vim寫php的.請教一下
- 4、Vim 的 YouCompleteMe 插件怎麼設置跳轉到 PHP 的函數定義
- 5、vim怎麼跳轉到函數定義處及找到在何處被調用
- 6、請教vim使用插件的問題
Linux PHP環境配置。
vim
/etc/httpd/conf/httpd.conf
httpd.conf分為3個配置部分
lz這個要求只要修改
第一第二部分就好了
1.全局環境配置
KeepAlive
on
listen
80
2.主服務配置
UserDir
disable==
enables
#
UserDir
public_html
(把其前面的#號去掉)
然後在個人主目錄(/home/*(user))里建立新文件夾public_html(再vim
index.html),並在root用戶下把個人主目錄的權限設為705
開啟httpd
服務
然後防火牆開啟相應端口
訪問時在瀏覽器下輸入
192.168.80.1(IP)/~user1(用戶名)
還不明白的可以百度發消息給我
Linux下vim c程序開發配置
請修改 /etc/vimrc (建議先cp一份)
你看一下那些是對你有用的,你就修改一下
set nocompatible ” 關閉 vi 兼容模式
syntax on ” 自動語法高亮
colorscheme molokai ” 設定配色方案
set number ” 顯示行號
set cursorline ” 突出顯示當前行
set ruler ” 打開狀態欄標尺
set shiftwidth=4 ” 設定 和 命令移動時的寬度為 4
set softtabstop=4 ” 使得按退格鍵時可以一次刪掉 4 個空格
set tabstop=4 ” 設定 tab 長度為 4
set nobackup ” 覆蓋文件時不備份
set autochdir ” 自動切換當前目錄為當前文件所在的目錄
filetype plugin indent on ” 開啟插件
set backupcopy=yes ” 設置備份時的行為為覆蓋
set ignorecase smartcase ” 搜索時忽略大小寫,但在有一個或以上大寫字母時仍保持對大小寫敏感
set nowrapscan ” 禁止在搜索到文件兩端時重新搜索
set incsearch ” 輸入搜索內容時就顯示搜索結果
set hlsearch ” 搜索時高亮顯示被找到的文本
set noerrorbells ” 關閉錯誤信息響鈴
set novisualbell ” 關閉使用可視響鈴代替呼叫
set t_vb= ” 置空錯誤鈴聲的終端代碼
” set showmatch ” 插入括號時,短暫地跳轉到匹配的對應括號
” set matchtime=2 ” 短暫跳轉到匹配括號的時間
set magic ” 設置魔術
set hidden ” 允許在有未保存的修改時切換緩衝區,此時的修改由 vim 負責保存
set guioptions-=T ” 隱藏工具欄
set guioptions-=m ” 隱藏菜單欄
set smartindent ” 開啟新行時使用智能自動縮進
set backspace=indent,eol,start
” 不設定在插入狀態無法用退格鍵和 Delete 鍵刪除回車符
set cmdheight=1 ” 設定命令行的行數為 1
set laststatus=2 ” 顯示狀態欄 (默認值為 1, 無法顯示狀態欄)
set statusline=\ %%F[%1*%M%*%n%R%H]%=\ %y\ %0(%{fileformat}\ %{encoding}\ %c:%l/%L%)\
” 設置在狀態行顯示的信息
set foldenable ” 開始摺疊
set foldmethod=syntax ” 設置語法摺疊
set foldcolumn=0 ” 設置摺疊區域的寬度
setlocal foldlevel=1 ” 設置摺疊層數為
” set foldclose=all ” 設置為自動關閉摺疊
” nnoremap space @=((foldclosed(line(‘.’)) 0) ? ‘zc’ : ‘zo’)CR
” 用空格鍵來開關摺疊
” return OS type, eg: windows, or linux, mac, et.st..
function! MySys()
if has(“win16”) || has(“win32”) || has(“win64”) || has(“win95”)
return “windows”
elseif has(“unix”)
return “linux”
endif
endfunction
” 用戶目錄變量$VIMFILES
if MySys() == “windows”
let $VIMFILES = $VIM.’/vimfiles’
elseif MySys() == “linux”
let $VIMFILES = $HOME.’/.vim’
endif
” 設定doc文檔目錄
let helptags=$VIMFILES.’/doc’
” 設置字體 以及中文支持
if has(“win32”)
set guifont=Inconsolata:h12:cANSI
endif
” 配置多語言環境
if has(“multi_byte”)
” UTF-8 編碼
set encoding=utf-8
set termencoding=utf-8
set formatoptions+=mM
set fencs=utf-8,gbk
if v:lang =~? ‘^\(zh\)\|\(ja\)\|\(ko\)’
set ambiwidth=double
endif
if has(“win32”)
source $VIMRUNTIME/delmenu.vim
source $VIMRUNTIME/menu.vim
language messages zh_CN.utf-8
endif
else
echoerr “Sorry, this version of (g)vim was not compiled with +multi_byte”
endif
” Buffers操作快捷方式!
nnoremap C-RETURN :bnextCR
nnoremap C-S-RETURN :bpreviousCR
” Tab操作快捷方式!
nnoremap C-TAB :tabnextCR
nnoremap C-S-TAB :tabprevCR
“關於tab的快捷鍵
” map tn :tabnextcr
” map tp :tabpreviouscr
” map td :tabnew .cr
” map te :tabedit
” map tc :tabclosecr
“窗口分割時,進行切換的按鍵熱鍵需要連接兩次,比如從下方窗口移動
“光標到上方窗口,需要c-wc-wk,非常麻煩,現在重映射為c-k,切換的
“時候會變得非常方便.
nnoremap C-h C-wh
nnoremap C-j C-wj
nnoremap C-k C-wk
nnoremap C-l C-wl
“一些不錯的映射轉換語法(如果在一個文件中混合了不同語言時有用)
nnoremap leader1 :set filetype=xhtmlCR
nnoremap leader2 :set filetype=cssCR
nnoremap leader3 :set filetype=javascriptCR
nnoremap leader4 :set filetype=phpCR
” set fileformats=unix,dos,mac
” nmap leaderfd :se fileformat=dosCR
” nmap leaderfu :se fileformat=unixCR
” use Ctrl+[l|n|p|cc] to list|next|previous|jump to count the result
” map C-xl ESC:clCR
” map C-xn ESC:cnCR
” map C-xp ESC:cpCR
” map C-xc ESC:ccCR
” 讓 Tohtml 產生有 CSS 語法的 html
” syntax/2html.vim,可以用:runtime! syntax/2html.vim
let html_use_css=1
” Python 文件的一般設置,比如不要 tab 等
autocmd FileType python set tabstop=4 shiftwidth=4 expandtab
autocmd FileType python map F12 :!python %CR
” 選中狀態下 Ctrl+c 複製
vmap C-c “+y
” 打開javascript摺疊
let b:javascript_fold=1
” 打開javascript對dom、html和css的支持
let javascript_enable_domhtmlcss=1
” 設置字典 ~/.vim/dict/文件的路徑
autocmd filetype javascript set dictionary=$VIMFILES/dict/javascript.dict
autocmd filetype css set dictionary=$VIMFILES/dict/css.dict
autocmd filetype php set dictionary=$VIMFILES/dict/php.dict
“—————————————————————–
” plugin – bufexplorer.vim Buffers切換
” \be 全屏方式查看全部打開的文件列表
” \bv 左右方式查看 \bs 上下方式查看
“—————————————————————–
“—————————————————————–
” plugin – taglist.vim 查看函數列表,需要ctags程序
” F4 打開隱藏taglist窗口
“—————————————————————–
if MySys() == “windows” ” 設定windows系統中ctags程序的位置
let Tlist_Ctags_Cmd = ‘”‘.$VIMRUNTIME.’/ctags.exe”‘
elseif MySys() == “linux” ” 設定windows系統中ctags程序的位置
let Tlist_Ctags_Cmd = ‘/usr/bin/ctags’
endif
nnoremap silentF4 :TlistToggleCR
let Tlist_Show_One_File = 1 ” 不同時顯示多個文件的tag,只顯示當前文件的
let Tlist_Exit_OnlyWindow = 1 ” 如果taglist窗口是最後一個窗口,則退出vim
let Tlist_Use_Right_Window = 1 ” 在右側窗口中顯示taglist窗口
let Tlist_File_Fold_Auto_Close=1 ” 自動摺疊當前非編輯文件的方法列表
let Tlist_Auto_Open = 0
let Tlist_Auto_Update = 1
let Tlist_Hightlight_Tag_On_BufEnter = 1
let Tlist_Enable_Fold_Column = 0
let Tlist_Process_File_Always = 1
let Tlist_Display_Prototype = 0
let Tlist_Compact_Format = 1
“—————————————————————–
” plugin – mark.vim 給各種tags標記不同的顏色,便於觀看調式的插件。
” \m mark or unmark the word under (or before) the cursor
” \r manually input a regular expression. 用於搜索.
” \n clear this mark (i.e. the mark under the cursor), or clear all highlighted marks .
” \* 當前MarkWord的下一個 \# 當前MarkWord的上一個
” \/ 所有MarkWords的下一個 \? 所有MarkWords的上一個
“—————————————————————–
“—————————————————————–
” plugin – NERD_tree.vim 以樹狀方式瀏覽系統中的文件和目錄
” :ERDtree 打開NERD_tree :NERDtreeClose 關閉NERD_tree
” o 打開關閉文件或者目錄 t 在標籤頁中打開
” T 在後台標籤頁中打開 ! 執行此文件
” p 到上層目錄 P 到根目錄
” K 到第一個節點 J 到最後一個節點
” u 打開上層目錄 m 顯示文件系統菜單(添加、刪除、移動操作)
” r 遞歸刷新當前目錄 R 遞歸刷新當前根目錄
“—————————————————————–
” F3 NERDTree 切換
map F3 :NERDTreeToggleCR
imap F3 ESC:NERDTreeToggleCR
“—————————————————————–
” plugin – NERD_commenter.vim 注釋代碼用的,
” [count],cc 光標以下count行逐行添加註釋(7,cc)
” [count],cu 光標以下count行逐行取消注釋(7,cu)
” [count],cm 光標以下count行嘗試添加塊注釋(7,cm)
” ,cA 在行尾插入 /* */,並且進入插入模式。 這個命令方便寫注釋。
” 註:count參數可選,無則默認為選中行或當前行
“—————————————————————–
let NERDSpaceDelims=1 ” 讓注釋符與語句之間留一個空格
let NERDCompactSexyComs=1 ” 多行注釋時樣子更好看
“—————————————————————–
” plugin – DoxygenToolkit.vim 由注釋生成文檔,並且能夠快速生成函數標準注釋
“—————————————————————–
let g:DoxygenToolkit_authorName=”Asins – asinsimple AT gmail DOT com”
let g:DoxygenToolkit_briefTag_funcName=”yes”
map leaderda :DoxAuthorCR
map leaderdf :DoxCR
map leaderdb :DoxBlockCR
map leaderdc a /* */LEFTLEFTLEFT
“—————————————————————–
” plugin – ZenCoding.vim 很酷的插件,HTML代碼生成
” 插件最新版:
” 常用命令可看:
“—————————————————————–
“—————————————————————–
” plugin – checksyntax.vim JavaScript常見語法錯誤檢查
” 默認快捷方式為 F5
“—————————————————————–
let g:checksyntax_auto = 0 ” 不自動檢查
“—————————————————————–
” plugin – NeoComplCache.vim 自動補全插件
“—————————————————————–
let g:AutoComplPop_NotEnableAtStartup = 1
let g:NeoComplCache_EnableAtStartup = 1
let g:NeoComplCache_SmartCase = 1
let g:NeoComplCache_TagsAutoUpdate = 1
let g:NeoComplCache_EnableInfo = 1
let g:NeoComplCache_EnableCamelCaseCompletion = 1
let g:NeoComplCache_MinSyntaxLength = 3
let g:NeoComplCache_EnableSkipCompletion = 1
let g:NeoComplCache_SkipInputTime = ‘0.5’
let g:NeoComplCache_SnippetsDir = $VIMFILES.’/snippets’
” TAB completion.
inoremap exprTAB pumvisible() ? “\C-n” : “\TAB”
” snippets expand key
imap silent C-e Plug(neocomplcache_snippets_expand)
smap silent C-e Plug(neocomplcache_snippets_expand)
“—————————————————————–
” plugin – matchit.vim 對%命令進行擴展使得能在嵌套標籤和語句之間跳轉
” % 正向匹配 g% 反向匹配
” [% 定位塊首 ]% 定位塊尾
“—————————————————————–
“—————————————————————–
” plugin – vcscommand.vim 對%命令進行擴展使得能在嵌套標籤和語句之間跳轉
” SVN/git管理工具
“—————————————————————–
“—————————————————————–
” plugin – a.vim
“—————————————————————–
誰用vim寫php的.請教一下
1.vim的設計理念是組合;
命令組合:
Vim強大的編輯能力中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其普通模式命令。vim的設計理念是命令的組合。例如普通模式命令”dd”刪除當前行,”dj”代表刪除到下一行,原理是第一個”d”含義是刪除,”j”鍵代表移動到下一行,組合後”dj”刪除當前行和下一行。另外還可以指定命令重複次數,”2dd”(重複”dd”兩次),和”dj”的效果是一樣的。”d^”,”^”代表行首,故組合後含義是刪除到光標開始到行首間的內容(不包含光標);”d$” $”代表行尾,刪除到行尾的內容(包含光標);用戶學習了各種各樣的文本間移動/跳轉的命令和其他的普通模式的編輯命令,並且能夠靈活組合使用的話,能夠比那些沒有模式的編輯器更加高效的進行文本編輯。
模式間的組合:
在普通模式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進入插入模式。比較普通的方式是按”a”(append/追加)鍵或者”i”(insert/插入)鍵。
2.很多快捷鍵設置和正則表達式類似,可以輔助記憶; ^ $ w 等
3. vim針對程序員做了優化;
寫代碼的時候手需要時刻保持在鍵盤上,隨機定位代碼、隨機刪除代碼、移動代碼、插入代碼的操作大大多於閱讀、翻頁操作,中間卡頓一下效率就大大降低了;但對普通用戶而言,順序寫、設置字體格式、翻頁讀多於隨機寫刪除操作, 且每個動作之間本身就有很多的停頓,用其他UI編輯器(word,notePad++等)效率反而比VIM高效,使用vim進行操作只會徒增你的疑惑: vim為什麼這麼流行。(如果你不是一個代碼開發者,估計你看完這段話也無法感同身受,建議先去學一門編程語言,新手推薦學C,java入門,做一道50行代碼的課後習題,來感受下寫代碼的過程)
Bram Moolenaar 在 80 年代末購入他的Amiga計算機時,Amiga 上沒有他最常用的編輯器vi。Bram 從一個開源的 vi 複製 Stevie 開始,開發了 Vim 的 1.0 版本。最初的目標只是完全複製 vi 的功能,那個時候的 Vim 是Vi IMitation(模擬)的簡稱。1991 年 Vim 1.14 版被 “Fred Fish Disk #591” ——Amiga 用的軟體集收錄了。1992 年 1.22 版本的 Vim 被移植到了 UNIX 和MS-DOS上。從那個時候開始,Vim 的全名就變成 Vi IMproved(改良)了。
在這之後,Vim 加入了不計其數的新功能。做為第一個里程碑的是 1994 年的 3.0 版本加入了多視窗編輯模式(分割視窗)。從那之後,同一熒幕可以顯示的 Vim 編輯文件數可以不止一個了。1996 年發布的 Vim 4.0 是第一個利用圖型接口(GUI)的版本。1998 年 5.0 版本的 Vim 加入了 highlight(語法高亮)功能。2001 年的 Vim 6.0 版本加入了代碼摺疊、插件、多國語言支持、垂直分割視窗等功能。2006 年 5 月發布的 Vim 7.0 版更加入了拼字檢查、上下文相關補完,標籤頁編輯等新功能。 2008 年 8 月發布的 Vim 7.2,該版本合併了 vim 7.1 以來的所有修正補丁,並且加入了腳本的浮點數支持,2010年08月15日,歷時兩年的時間,vim又發布了vim 7.3這個版本,這個版本修復了前面版本的一些bug,以及添加了一些新的特徵,這個版本比前面幾個版本來的要更加優秀。
4.2016年9月12日 Vim 8.0[1]
十年以後,Vim 終於發布了一個新的大版本 8.0,結束了從 2006 年 5 月 7 日開始的 7.0 世代。雖然這十年間,Vim 也一直在不斷更新,從 7.0 到三年前的 7.4,每隔一兩年或兩三年就會有個小版本更新,但是這次跨越大版本更新,帶來了不少新的特性,據說有一些是從其它的 Vi 流派吸收來的特性。中軟卓越的APP上有更多介紹可以參考。
Vim 的 YouCompleteMe 插件怎麼設置跳轉到 PHP 的函數定義
YCM不提供除了C系和Python的Goto definition。。。
用ctags吧。
或者省事找個IDE
vimrc 中添加上
nnoremap leaderjd :YcmCompleter GoToDefinitionElseDeclarationCR
c/c++ 管用,不知道對PHP對否生效。
vim怎麼跳轉到函數定義處及找到在何處被調用
Date : 07/02/2015
* Test platform:
* gcc (Ubuntu 4.8.2-19ubuntu1) 4.8.2
* GNU bash, 4.3.11(1)-release (x86_64-pc-linux-gnu)
* Nginx version:
* Nginx 1.6.2
* Nginx 1.8.0
* *******************************************************************/
在vim的世界中,當查看源代碼的時候,使用ctags工具可以實現函數方法的跳轉,若要在源碼中找到對應方法在哪些地方進行了調用或在哪兒定義的,只有使用grep命令進行查找得到,這樣需要另起一個終端或在同一個終端中使用:!grep fucname ./* -rn | grep tags, 這樣的切換對於ssh到遠程操作的並不那麼方便,那有沒有更好的插件工具能夠直接完成以上的這個功能需求呢? 那麼就使用cscope工具吧,它能夠完成以上描述的ctags+grep
請教vim使用插件的問題
首先建立~/.vim,以後所有的插件都存放在此。在.vim下分別建立doc、syntax、plugin三個文件夾分別存放插件幫助文檔、語法文件、插件。
1、ctags
軟件功能:用於產生一個tags文件(代碼索引文件),tags文件中記錄的源文件的索引以幫助你快速得找到某個符號的定義。它支持相當多的語言,如C、
C++、C#、Shell等等。後面所有的包括函數列表顯示,變量定義跳轉,自動補全等,都要依賴於它。
ctags的全名叫做“Exuberant Ctags”,可以從新立得裡面找到。
可以通過在vim中輸入
:!ctags -R
在當前路徑下建立一個tags文件,然後就可以在vim中使用跳轉功能了。其中的-R選項是遞歸搜索子目錄下的相關符號。所謂跳轉就是可以隨時轉到自己想要的函數、類型、結構體、類等等的定義處。比如光標處於任意位置時可以普通模式下輸入
:ta func_name
就可以直接將光標定位到func_name函數處。當然,其他的命名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快速定位。另外就是可以在光標指向一個函數名時按下Ctrl+],馬上跳轉到這個函數的定義。在跳轉到定義位置之後,可以按下Ctrl+o快速返回原來的編輯位置。
如果tags文件不再當前目錄下則用
:set tags=filename 來指定。
PS:ctags是一個程序用於生成tags文件。tags文件是當前目錄下所有源文件的標籤鏈接文件。在一個沒有ctags的vim中只是無法生成新的tags文件,但是已有的tags文件仍然可以使用。
2、taglist
下載地址:
在Vim的一個垂直或水平的分割窗口中顯示一個文件中定義的tags(函數,類,結構,變量等)。
在.vimrc中加入如下設置:
“不同時顯示多個文件的tag,只顯示當前文件的
let Tlist_Show_One_File=1
“如果taglist窗口是最後一個窗口,則退出vim
let Tlist_Exit_OnlyWindow=1
在vim中用如下命令打開taglist窗口
:Tlist
將taglist幫助文件放在~/.vim/doc目錄下,如果需要使用:help taglist.txt命令查看幫助文檔,需要事先在vim中執行如下命令:
:helptags ~/.vim/doc
使用:將光標移動到taglist窗口的tag上面,按回車即可跳轉到此tag的定義處,如果只想查看此tag的完整名稱表達,按空格。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