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asso回歸的概念
Lasso回歸是一種通過加入L1正則化(L1 regularization)來限制模型複雜度的回歸方法。Lasso回歸通常用於解決高維數據(高度相關的自變量)下的特徵選取問題。在L1正則化下,某些自變量的權重將會縮小甚至完全降為0,該方法能夠消除不相關的特徵,達到特徵選取的目的。
二、Lasso回歸與Ridge回歸的區別
Lasso回歸與Ridge回歸都是通過正則化方法來控制模型的複雜度,但它們之間存在一些區別。
在L1正則化下,某些自變量的權重將會縮小甚至完全降為0,該方法能夠消除不相關的特徵,達到特徵選取的目的。在Ridge正則化下,權重的縮小程度沒有L1正則化那麼大,因此往往不能達到特徵選取的目的,但可以有效控制過擬合問題;同時,Ridge回歸的解是穩定唯一的,而Lasso回歸則不一定能得到唯一解。
三、Lasso回歸的應用場景
Lasso回歸通常用於解決高維數據問題,特別是需要特徵選取或壓縮模型時。一些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
1、基因組學:通過分析基因表達量和疾病之間的關係,輔助研究人員發現疾病相關的基因。
2、金融學:通過分析不同因子對股票或證券市場的影響程度,構建預測模型。
3、圖像處理:通過分析大量圖像數據,確定不同特徵對圖像識別的貢獻度,構建高效的圖像識別算法。
四、使用Lasso回歸實現特徵選取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assoCV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data=pd.read_csv("") # 加載數據集 scaler=StandardScaler() scaler.fit(data.drop(['target'],axis=1)) # 訓練標準化器 std_data=scaler.transform(data.drop(['target'],axis=1)) # 標準化 std_data=pd.DataFrame(std_data,columns=data.drop(['target'],axis=1).columns) std_data['target']=data['target'] model=LassoCV(alphas=[0.1,1,10,100],cv=5).fit(std_data.drop(['target'],axis=1),std_data['target']) # 構建Lasso回歸模型 score=sum(model.coef_ != 0) # 選中的特徵數 selected_col_idx=[i for i in range(len(model.coef_ )) if model.coef_ [i] != 0] # 選中的特徵索引 selected_col=list(std_data.drop(['target'],axis=1).columns[selected_col_idx]) # 選中的特徵列名 print("Score: ", score) print("Selected columns: ", selected_col)
以上代碼中,我們先加載了數據集,並將其進行了標準化處理,然後使用LassoCV方法構建Lasso回歸模型並進行預測。最後,我們得到了選中的特徵數和特徵的列名列表,以便後續的分析和模型建立。
五、Lasso回歸的優缺點
Lasso回歸具有如下優點:
1、能夠消除不相關的自變量,起到特徵選取的作用。
2、在某些條件下能夠得到唯一解。
3、有助於提高模型的泛化性能。
同時,Lasso回歸也存在以下一些缺點:
1、當樣本量較小時,Lasso回歸可能會失效。
2、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特徵之間高度相關),Lasso回歸將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解。
3、在某些數據集(例如多標籤分類)上,Lasso回歸表現不如其他回歸方法。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