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生產的總產值怎麼算(一覽工業總產值計算公式)

我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就有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標準,因此GDP逐漸成為了尋常百姓最熟悉的財經詞。可是,GDP到底是什麼?它又是如何計算的呢?

GDP,英文名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通常指以貨幣形式表現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比如說笨笨來深打工,年薪15萬;老爸,年薪8萬,老媽留在家上班,一年也能賺6萬;另外家裡還有一小雨棚,出租給別人放電瓶車,每月1000,一年下來1萬2。

根據定義,笨笨的GDP,也就是所謂的“家內生產總值”,等於小雨棚的12000+老媽的6萬=72000元;

如果是笨笨的GNP,那就要算上笨笨家人的收入,即笨笨自己的15萬+老爸8萬+老媽6萬=290000元。

關於GDP的核算,按照曼昆的《經濟學原理》,GDP(Y)=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凈出口(NX)。但如果要細分的話,其實GDP還有3種方法進行核算: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產法

生產法是我國GDP的統計方法,因此咱們就着重說一下。我們把GDP從產業的角度,分成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算它們的增加值然後進行加總,當然還要從最終產品和中間投入兩方面扣除通脹因素。

用生產法計算的GDP,是指各部門在核算期內的增加值。公式如下:

GDP=各部門的總產出-各部門的中間消耗

對於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出就是多少斤糧食的價值;對於第二產業——工業,那就是生產出的所有商品的價值;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範圍比較廣,計算方法也更加複雜,比如說理髮師理一次髮的價值,律師諮詢一次的勞務價值等等。

中間消耗指的是生產過程中的消耗,但要記住:中間消耗不等於成本。如果你沒明白,舉個栗子:

笨笨工廠生產了1000個毛絨玩具,產值1萬元,期間機器保養和修理花費了2000元,員工薪資4000元,那麼按照生產法的話,笨笨工廠的GDP則是10000-2000=8000元。

中間消耗你可以理解成為了產值而產生的費用,而成本則是一種固定的支出。就好比你今天去體彩中心領獎金10萬塊,請保鏢花了300,但是你去體彩中心的路上打車花了20。如果要用生產法計算你為社會創造的GDP的話,那就是100000-20=99980塊,因為你的“產值”是獎金,而不是保鏢費。

收入法

收入法是從各個生產要素的收入角度來計算GDP。公式如下: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本消耗+營業盈餘

勞動者報酬就是個人勞動者的收入;

生產稅凈額就是上交給國家的各種稅費減去政府補貼;

營業盈餘就相當於營業利潤加上補貼,扣除工資和福利等。(但營業盈餘不等於營業利潤,營業盈餘是生產概念,營業利潤是銷售概念)

比如笨笨工廠生產了價值1萬塊錢的玩具,貢獻了1萬塊的GDP(不考慮保養和修理費),拆分一下:

員工薪資4000元(勞動者報酬)

交稅1000元,收到補貼500元,即凈額500元(生產稅凈額)

固定資本折舊500;

剩下的就是營業盈餘5000

支出法

支出法其實就是曼昆的公式,即加總全社會各類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消費總額:(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再加上凈出口。公司是變形如下:

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最終消費

很簡單,就是一國常住居民和政府部門在貨物和服務上的總花費,比如你下班回家後買零食的花費,以及國防部買軍艦坦克的花費。

資本形成總額

資本形成總額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減去處置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凈額,就好比你搬家了,購置了冰箱和洗衣機,共花費3000塊,然後賣掉了一台舊洗衣機500塊,那麼你的可以資本形成總額就是2500塊。放在GDP角度,企業購置機器的錢,扣除處理舊機器的錢,就是企業的消費。

凈出口

凈出口指的是貨物和服務總出口減去總進口。

多者相加,得出的即是支出法下的GDP。

理論上,三種方法計算的GDP是相等的,但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一國的GDP難免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誤差。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7715.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3 13:40
下一篇 2024-12-23 13: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