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經濟和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人口往往會流向經濟更發達、各類資源更集中的大城市,從而出現了多個人口規模超千萬的特大城市,如果區域間大城市聯繫緊密,產業互補合作密切,會進一步產生超大城市群,比如長三角。

如果按照GDP排名,上海牢牢佔據城市榜首,北京次之,深圳和廣州位居其後。但是,城市的級別排名不僅僅要看GDP,還要考慮到交通區位、商業環境、競爭力、科技、文化教育、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因素。
對於國內城市的排名,國內有《第一財經周刊》旗下研究院每年發布最新城市排名。當然,國際上也有對於中國城市排名的研究,只是考量的角度略有不同。近期,聯合國人居署發布了2021中國城市排行榜。
其中,一線城市有5個,除了北上廣深,還有香港,一線城市的排名毋庸置疑,都是國內最強的城市,無論是GDP,還是人均收入、營商環境、科技文化等都是國內城市中的佼佼者,香港的排名比廣州和深圳更加靠前。

准一線城市有15個,其中大部分是我們比較認可的城市,成都再次是准一線的第一名,和第一財經的排名相同,看來成都的綜合實力僅次於5座一線城市。成都GDP在1.77萬億左右,突破2萬億指日可待,人口超過2000萬,已經成為國內超大城市。
武漢、長沙、鄭州、合肥成為中部地區的准一線城市,不少人對於合肥的排名有異議,其實合肥屬於一座“黑馬”城市,後發趕超勁兒很足,在產業的培養方面頗具成就,合肥既可以趕上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也可以抓住中部崛起的機遇,潛力巨大。

在15個准一線城市中,西部只有3座城市:成都、重慶和西安,西安也是西北地區唯一的准一線城市。成都、重慶正在發展成渝城市群,打造中國經濟“第四極”,而西安人口近1300萬,GDP破萬億,還是國家中心城市,未來潛力無限。
值得一提的是,東北只有1座准一線城市:瀋陽,而大連屬於二線城市。瀋陽能夠成為準一線其實不難理解,畢竟是遼寧的省會城市,而且在交通區位、製造業等方面佔據很大優勢。

在此次排行榜中,二線城市有29個,廈門居首,大連排名第二,廈門經濟規模並不是很大,在福建不敵泉州和福州,尚未突破萬億GDP大關,但是廈門的人均GDP、人均收入很高,而且房價也位於全國前列水平,比肩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中省會城市居多,東部的濟南、福州、石家莊,中部的南昌、太原,西部的昆明、南寧、蘭州,以及東北的哈爾濱、長春。

在最新的全國人均GDP排行榜中,無錫首次奪得第一,儘管無錫也是萬億GDP城市,但從綜合實力的角度講依然是二線城市。廣東珠三角的東莞、佛山經濟發達,製造企業眾多,在廣深的光環下,也只能位居二線城市前列。
三線城市有72座,其中不乏多個省會城市,比如海口、烏魯木齊、銀川、呼和浩特等,這些省會城市GDP並不高,而且知名度也不高,在眾多的省會城市中缺乏存在感,大部分三線城市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地區,西部省份除了省會以外大多數屬於四五線城市。

根據聯合國人居署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排行榜,可以發現,其中一線城市比較固定,北上廣深加上香港,已經成為定局,短期內很難有其他城市進入一線城市榜單。准一線城市屬於潛力較大的大城市,經濟、人口規模都具備很大優勢,數量達到15個,二線城市29個,三線城市72個,那麼你所在的城市是幾線?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7572.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