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 case語句是C++中的一種流程控制語句,它通常用於多個選項的判斷,可以使代碼更加簡潔和易讀。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從多個方面對switch case語句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switch case成績
在學習switch case語句時,第一個經典的例子是計算成績等級。以下是一個示例代碼: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score; cin >> score; switch(score/10) { case 10: case 9: cout << "A" << endl; break; case 8: cout << "B" << endl; break; case 7: cout << "C" << endl; break; case 6: cout << "D" << endl; break; default: cout << "E" << endl; break; } return 0; }
這個例子中,我們通過輸入成績來判斷成績等級,並打印出對應的等級。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switch case語句的語法結構:
- 在括號中指定需要進行判斷的變量或表達式;
- 在case語句中指定可能的情況;
- 在break語句中結束當前case語句;
- 在default語句中指定未匹配到任何case語句時的默認情況。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了兩個連續的case語句,這是因為當成績等級為A或B時,我們需要輸出相同的內容。
二、switch case成績等級
在上一個例子中,我們已經展示了通過switch case語句實現成績等級判斷的方法,但實際上,我們還可以使用多個case語句來實現相同的效果。以下是一個相應的示例代碼: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har grade; cin >> grade; switch(grade) { case 'A': case 'a': cout << "90~100" << endl; break; case 'B': case 'b': cout << "80~89" << endl; break; case 'C': case 'c': cout << "70~79" << endl; break; case 'D': case 'd': cout << "60~69" << endl; break; case 'E': case 'e': cout << "<60" << endl; break; default: cout << "Input error" << endl; break; } return 0; }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將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都視為同一個等級,並輸出相應的分數段。這個例子展示了switch case語句對字符類型數據的支持。
三、switch case穿透
switch case穿透是指當我們沒有在某個case語句中使用break語句時,程序會依次執行後面的語句直到遇到下一個break語句或整個switch case語句結束。以下是一個示例代碼: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x = 2; switch(x) { case 1: cout << "This is case 1" << endl; case 2: cout << "This is case 2" << endl; case 3: cout << "This is case 3" << endl; break; default: cout << "This is default" << endl; break; } return 0; }
在這個例子中,當變量x的值為2時,程序會輸出以下內容:
This is case 2 This is case 3
這是因為我們在case 2中沒有使用break語句,所以程序會繼續執行case 3的代碼。這種現象被稱為switch case穿透,我們可以通過在每個case語句中添加break語句來避免它。
四、switch casec語言
switch case語句最初是由C語言引入的,C++中的switch case語句支持了更多的數據類型,但其語法的基本結構和C語言是相同的。以下是一個C語言中的示例代碼:
#include int main() { int x; scanf("%d",&x); switch(x) { case 1: printf("This is case 1\n"); case 2: printf("This is case 2\n"); case 3: printf("This is case 3\n"); break; default: printf("This is default"); break; } return 0; }
與C++版本的switch case語句相比,C語言中的switch case語句更加簡潔,但對變量的類型有所限制。在C語言中,變量必須是整型或字符型,而在C++中,變量可以是整型、字符型、枚舉型、浮點型和指針類型等等。
五、switch case出不來
在使用switch case語句時,有時候會遇到無法輸出正確結果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在case語句中匹配上變量或者有多個case語句匹配了同一個情況的緣故。以下是一個示例代碼: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x = 2; switch(x) { case 1: cout << "This is case 1" << endl; break; case 2: cout << "This is case 2" << endl; case 3: cout << "This is case 3" << endl; break; default: cout << "This is default" << endl; break; } return 0; }
在這個例子中,當變量x的值為2時,程序應該輸出以下內容:
This is case 2 This is case 3
但實際上程序只會輸出以下內容:
This is case 2 This is case 3
這是因為我們在case 2中沒有使用break語句,所以程序會穿透到下一個case語句並執行它們的代碼。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case 2的末尾添加一個break語句,以結束這個case語句。
本文中,我們對C++中的switch case語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從語法結構到實例代碼,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本文對這個重要的流程控制語句有更深入的理解。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