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java中是如何輸出變量的值?
java中的輸入使用System.out.println()或者System.out.print()。\x0d\x0a具體代碼如下:\x0d\x0apublicclassDemo{\x0d\x0a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x0d\x0ainti=123;\x0d\x0aSystem.out.println(i);\x0d\x0aSystem.out.print(i);\x0d\x0a}\x0d\x0a}\x0d\x0a有幾點需要注意:\x0d\x0a1、輸出方法必須寫在主方法(也就是main方法)中,否則程序運行不了,即輸不出數據;\x0d\x0a2、System.out.println()與System.out.print()的區別是前者輸出後自動換行,後者輸出後不換行。
java中如何輸出空格
空格可以直接輸入,例如System.out.println(” “);而如果用String表示那些符號的話,空格直接就是\t就行。
\\ 反斜杠\’ 單引號’
\” 雙引號”
\uxxxx 以十六進制指定Unicode字符輸
\dxxx 以八進制指定Unicode字符輸出
\b 倒退一個字符
\f 換頁
\n 換行
\r 光標移至行首
\t 跳格(一個TAB鍵)
擴展資料
運算符是一些特殊的符號,主要用於數學函數、一些類型的賦值語句和邏輯比較方面。特殊字符的表示方法:
\r 回車 (‘\u000D’)
\d 數字等價於[0-9]
\D 非數字等價於[^0-9]
\s 空白符號 [\t\n\x0B\f\r]
\S 非空白符號 [^\t\n\x0B\f\r]
\e Escape
\b 一個單詞的邊界
\B 一個非單詞的邊界
\G 前一個匹配的結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Java
Java中如何實現文件的輸入和輸出?
程序如下:\x0d\x0a \x0d\x0a\x0d\x0aFile file1 = new File(“/home/a123/a”); \x0d\x0a\x0d\x0a if (file1.exists()) { \x0d\x0a System.out.println(“存在文件夾a”); \x0d\x0a } else { \x0d\x0a file1.mkdir(); // 文件夾的創建 創建文件夾/home/a123/a \x0d\x0a } \x0d\x0a File file2 = new File(“/home/a123/a/test”); \x0d\x0a if (file2.exists()) { \x0d\x0a System.out.println(“存在文件夾或者文件test”); \x0d\x0a } else { \x0d\x0a try { \x0d\x0a file2.createNewFile(); // 文件的創建,注意與文件夾創建的區別 \x0d\x0a } catch (IOException e) { \x0d\x0a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x0d\x0a e.printStackTrace(); \x0d\x0a } \x0d\x0a } \x0d\x0a \x0d\x0a /** \x0d\x0a * 最簡單的文件讀寫方法是使用類FileWriter \x0d\x0a * (它的父類依次是java.io.OutputStreamWriter——java.io.Writer——java.lang.Object ); \x0d\x0a */ \x0d\x0a \x0d\x0a // 下面是向文件file2裡面寫數據 \x0d\x0a try { \x0d\x0a FileWriter fileWriter = new FileWriter(file2); \x0d\x0a String s = new String(“This is a test! \n” + “aaaa”); \x0d\x0a fileWriter.write(s); \x0d\x0a fileWriter.close(); // 關閉數據流 \x0d\x0a\x0d\x0a} catch (IOException e) { \x0d\x0a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x0d\x0a e.printStackTrace(); \x0d\x0a } \x0d\x0a \x0d\x0a /* \x0d\x0a * 這樣寫數據的話,是完全更新文件test裡面的內容,即把以前的東西全部刪除,重新輸入。 \x0d\x0a * 如果不想刪除以前的數據,而是把新增加的內容增添在文件末尾處。只需要在創建FileWriter對象時候,使用另外一個構造函數即可: \x0d\x0a * FileWriter fileWriter=new FileWriter(file2,true); \x0d\x0a */ \x0d\x0a \x0d\x0a // 下面是從文件file2讀東西 \x0d\x0a try { \x0d\x0a FileReader fileReader = new FileReader(file2); \x0d\x0a String s = null; \x0d\x0a char ch; \x0d\x0a try { \x0d\x0a char[] c = new char[100]; \x0d\x0a fileReader.read(c,0,2); // 具體想得到文件裡面的什麼值(單個char?int?還是String?), \x0d\x0a System.out.println(c); \x0d\x0a fileReader.close(); \x0d\x0a \x0d\x0a } catch (IOException e) { \x0d\x0a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x0d\x0a e.printStackTrace(); \x0d\x0a } \x0d\x0a \x0d\x0a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x0d\x0a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x0d\x0a e.printStackTrace(); \x0d\x0a } \x0d\x0a /** \x0d\x0a * 具體想得到文件裡面的什麼值(單個char?int?還是String?),需要知道不通read的不同用法: \x0d\x0a * 1. int read() 讀取單個字符。 \x0d\x0a * 2. int read(char[] cbuf) 將字符讀入數組。 可以再將字符型數組轉化位字符串 \x0d\x0a * 3. int read(char[] cbuf,int off,int len) 將字符讀入數組的某一部分。 \x0d\x0a * 這三個方法都返回一個int值,作用是:讀取的字符數,如果已到達流的末尾,則返回 -1. \x0d\x0a */ \x0d\x0a \x0d\x0a }
java語言的輸出函數怎麼寫?
Java中常用的輸出語句有以下三種
1.System.out.println();
2.System.out.print();
3.System.out.printf()
System.out.println(); 是最常用的輸出語句,它會把括號里的內容轉換成字符串輸出到輸出窗口(控制台),並且換行,當輸出的是一個基本數據類型時,會自動轉換成字符串,如果輸出的是一個對象,會自動調用對象的toString();方法(1),將返回值輸出到控制台
System.out.print(); 與第一個很相似,區別就是上一個輸出後會換行,而這個命令輸出後並不換行。
輸入輸出體系介紹
什麼是輸入輸出處理(IO)
包括對控制台,內存,文件,圖形圖像,網絡和數據庫的讀寫等。在Java語言中,java.io包就提供了
很多完成輸入輸出處理功能。
什麼是流?
流是一種有序的字節源或目的,當程序需要讀取數據時就要打開一個通向數據源的流;而當程序需要
寫入數據的時候就會打開一個通向目的地的流,數據就好像在管道中流動一樣。
流的分類
將流按三種方式分類:輸入流和輸出流,字節流和字符流,以及從一個特定地方讀寫的結點流和連接已經存在的流的過濾流。這種分類方式是相互重疊的
輸入流和輸出流
字節流和字符流
從一個特定地方讀寫的結點流和連接已經存在的流的過濾流
基本流的介紹
基本流一般是指
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Reader
Writer
1.InputStream
這個類是一個抽象類,為所有字節輸入類的父類,其方法都是通過子類對象來調用的,主要方法有
2.OutputStream
這個類是抽象類,是所有字節輸出類的父類,其方法都是通過子類對象來調用
3.字符輸入輸出系列(字符IO)
輸入輸出兩大分支,以Reader為父類的字符輸入,以Writer為父類的字符輸出。它們與各自的子類共同構成了字符輸入輸出體系
字符輸入輸出
4.Reader
是一個用於讀取字符類的抽象類,為所有字符輸入類的父類,其方法都是通過子類對象來調用的。
5.Writer
是一個用於寫入字符流的抽象類,為所有輸出字符類的父類,其方法都是通過子類對象來調用的。
擴展:
Java簡介:
Java是一種計算機編程語言,擁有跨平台、面向對象、泛型編程的特性,廣泛應用於企業級Web應用開發和移動應用開發。
1991 年Sun公司的James Gosling等人開始開發名稱為 Oak 的語言。希望用於控制嵌入在有線電視交換盒、PDA等的微處理器
1994年將Oak語言更名為Java
1998年JDK1.2時,更名為Java 2 Platform
分為標準版J2SE,企業版J2EE,微型版J2ME
Java 既安全、可移植,又可跨平台,而且人們發現它能夠解決Internet 上的大型應用問題
Internet使Java成為網上最流行的編程語言
Java對Internet的影響也意義深遠
B/S的興起 C/S的沒落
任職於太陽微系統的詹姆斯•高斯林等人於1990年代初開發Java語言的雛形,最初被命名為Oak,目標設置在家用電器等小型系統的程序語言,應用在電視機、電話、鬧鐘、烤麵包機等家用電器的控制和通信。由於這些智能化家電的市場需求沒有預期的高,Sun公司放棄了該項計劃。隨着1990年代互聯網的發展,Sun公司看見Oak在互聯網上應用的前景,於是改造了Oak,於1995年5月以Java的名稱正式發布。Java伴隨着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而發展,逐漸成為重要的網絡編程語言。
Java編程語言的風格十分接近C++語言。繼承了C++語言面向對象技術的核心,Java捨棄了C++語言中容易引起錯誤的指針,改以引用替換,同時移除原C++與原來運算符重載,也移除多重繼承特性,改用接口替換,增加垃圾回收器功能。在Java SE 1.5版本中引入了泛型編程、類型安全的枚舉、不定長參數和自動裝/拆箱特性。太陽微系統對Java語言的解釋是:“Java編程語言是個簡單、面向對象、分布式、解釋性、健壯、安全與系統無關、可移植、高性能、多線程和動態的語言。”
Java不同於一般的編譯語言或直譯語言。它首先將源代碼編譯成字節碼,然後依賴各種不同平台上的虛擬機來解釋執行字節碼,從而實現了“一次編寫,到處運行”的跨平台特性。在早期JVM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Java程序的運行效率。但在J2SE1.4.2發布後,Java的運行速度有了大幅提升。
與傳統型態不同,Sun公司在推出Java時就將其作為開放的技術。全球數以萬計的Java開發公司被要求所設計的Java軟件必須相互兼容。“Java語言靠群體的力量而非公司的力量”是 Sun公司的口號之一,並獲得了廣大軟件開發商的認同。這與微軟公司所倡導的注重精英和封閉式的模式完全不同,此外,微軟公司後來推出了與之競爭的.NET平台以及模仿Java的C#語言。後來Sun公司被甲骨文公司併購,Java也隨之成為甲骨文公司的產品。
Java的常用輸入輸出語句?
常用的輸入語句是:
輸入字符串:new Scanner(System.in).next();
輸入整數:new Scanner(System.in).nextInt();
輸入小數:new Scanner(System.in).nextDouble();
常用的輸出語句:
換行輸出: System.out.println(變量或字符串);
非換行輸出: System.out.print(變量或字符串);
換行輸出錯誤提示(默認是紅字):System.err.println(變量或字符串);
不換行輸出錯誤提示(默認是紅字): System.err.print(變量或字符串));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6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