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ocp模型阻塞
在討論IOCP模型的原理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些概念。在大多數現代操作系統中,IO操作都是阻塞的。這意味着,當您的程序發出I/O請求時,程序將一直等待,直到操作完成。這種模型並不高效,因為當一個線程在等待I/O操作完成時,它不能做其他任何事情。
在傳統的IO模型中,如果需要等待某個I/O操作完成,線程會進入等待狀態,等待直到完成。當線程進入等待狀態時,系統自動切換到另一個線程來處理其它任務。
線程等待I/O操作完成的這個過程稱為阻塞。它意味着我們的代碼必須等到操作完成之後才能繼續執行。單個線程在等待完成某個 I/O 操作時,完全不能做其他事情,如果一個線程中有多個等待 IO 的請求,那麼就不能充分利用 CPU 資源,會造成浪費。
因此,IOCP(I/O Completion Ports)模型應運而生.
二、iocp模型落後嗎
IOCP模型是一種高效的異步I/O處理方法,它可以在不阻塞主線程的情況下處理大量I/O請求。IOCP模型已經被廣泛應用於Windows平台,並被證明是一個高效的機制。
另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IOCP模型相對於epoll模型和reactor模型,也具有優越性。首先,IOCP模型具有更好的可擴展性,在處理大量連接時比其他模型更具優勢。IOCP模型還可以更好地支持高並發,可以在多個線程之間協調分配CPU資源,較少線程爭搶CPU資源的情況發生。
總之,IOCP模型並不落後,反而是當前最好的I/O處理模型之一,值得我們去深入學習和掌握。
三、iocp模型 epoll
epoll(事件輪詢)是Linux系統中的一種I/O事件通知機制,可以高效地處理大量的客戶端連接。與傳統的Select和Poll方法相比,epoll更為高效,它通過三個函數epoll_create、epoll_ctl、epoll_wait的集合來實現I/O多路復用技術。
與Windows IOCP模型相比,Linux系統中的epoll具有更好的效率,一些實際應用中的負載測試中也證明Linux下的epoll模型相對於Windows下的IOCP模型具有更好的承載能力和響應速度。
四、iocp模型的原理和工作過程
IOCP的主要原理是使用非阻塞IO處理請求,當請求處理完成時,通知一個IOCP端口,使它可以檢索處理結果。
下面是IOCP模型的基本工作流程:
- 創建IOCP對象。
- 創建線程池和線程。
- 創建套接字、關聯套接字和IOCP對象。
- 向操作系統註冊描述IO請求的套接字。
- 開始等待IO請求並提交/取消IO操作。
- 等待操作的完成。
- 處理完成的IO請求。
- 回收IO請求。
具體實現中,I/O請求可以進入兩個隊列:完成隊列和等待隊列。當一個IO操作完成時,它會被移動到已完成隊列。等待線程會從完成隊列中讀取已完成的請求並處理它們。
同時,IOCP模型支持取消等待的操作,如果一個請求被取消,則它將被從等待隊列中刪除,並且不會被處理。取消操作可以通過一個特殊的API Call來實現。
五、iocp模型什麼情況下cpu會到100%
雖然IOCP模型可以處理大量的I/O請求,但如果應用程序的其他方面沒有正確地寫入,將會導致CPU使用率持續升高。常見的原因有:
- I/O請求持續到達。
- 完成隊列堆積。
- 線程切換成本高。
- 線程池過小。
- 請求過多且消耗的時間過長。
- 硬件問題。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HREAD_NUM 4 #define BUFFER_SIZE 1024 DWORD WINAPI worker_thread(LPVOID pParam) { HANDLE hIOCP = (HANDLE)pParam; DWORD dwTransferred; ULONG_PTR CompletionKey; LPOVERLAPPED lpOverlapped; while (TRUE) { if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hIOCP, &dwTransferred, &CompletionKey, &lpOverlapped, INFINITE)) { // 處理完成的IO請求 } else { // 處理錯誤 } } return 0; } int main() { HANDLE CompletionPort; SYSTEM_INFO SystemInfo; GetSystemInfo(&SystemInfo); CompletionPort = CreateIoCompletionPort(INVALID_HANDLE_VALUE, NULL, 0, 0); for (int i = 0; i < THREAD_NUM; i++) { CreateThread(NULL, 0, worker_thread, CompletionPort, 0, NULL); } while (true) { SOCKET sock = WSA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NULL, 0, WSA_FLAG_OVERLAPPED); // 關聯套接字並提交異步請求 CreateIoCompletionPort((HANDLE)sock, CompletionPort, (ULONG_PTR)sock, 0); WSABUF wsaData; char buffer[BUFFER_SIZE]; wsaData.len = BUFFER_SIZE; wsaData.buf = buffer; DWORD dwRecv; WSARecv(sock, &wsaData, 1, &dwRecv, 0, NULL, NULL); } return 0; }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