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貿組織的時間和意義「中國加入wto的時間和影響」

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二十周年。談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們可能首先想到長達15年的談判之路,如此持久的多邊外交談判在世界外交史上極為罕見。

自1986年7月10日中國正式申請恢復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締約國地位以來,到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為止,這風風雨雨的十五年里,中國換了4任團長,美國換了5個貿易談判代表。

中美圍繞“入世”的談判進程涉及面廣、內容豐富、難度大,這是多邊貿易體制歷史上最困難的一次較量,也是世界談判史上罕見的一次較量,可以稱為史詩般的談判。

而在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的時候,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這中間,又是如何糾葛?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一、入世談判艱難風雨路

從1986年到2001年,中國為加入世貿組織,經歷了無數次磨難和波折。1994年世貿組織成立時,中國原本打算實現“恢復海關”的夢想,但最終未能實現。

無數困難中,中美雙邊談判是最大的挑戰。20世紀下半葉,美國可以說是主宰世界的超級大國,是許多全球性國際組織的領導者,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

蘇聯解體後,美國主導全球事務的願望增強。世貿組織前身的關貿總協定和後來成立的世貿組織,都關係到全球經濟貿易的整體運行,美國對此高度重視,極力阻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儘管當時有100多個世貿組織成員國,但幾乎所有成員國都選擇跟隨美國的步伐。也就是說,中美談判的結果直接決定着其他成員國對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態度。一旦中美談判成功,達成協議,其他國家必然紛紛效仿,甚至不需要付出努力。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所以美國是中國必須咬住的硬骨頭。

然而,自蘇聯解體以來,中美關係再度衰落,美國長期以來對中國的對外開放持懷疑、歧視甚至敵對態度,從而導致這一時期的雙邊外交必將充滿危險。歷史的邏輯證明,外交談判需要籌碼。談判雙方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籌碼,還要估計對方的籌碼,這樣才能相互了解,在外交上佔據主動。

談判初期,美國認為中國的籌碼不夠,理所當然地認為中國必然急於達成協議,因此擺出強硬和傲慢的態度,不厭其煩地製造麻煩。在中國入世第二談判代表佟志廣看來,

“美國就像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你無法和他們進行正常的談判。像一個孩子被帶到理髮館裡去剃頭一樣,他不會老老實實坐着,你必須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控制住他”。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在談判過程中,美方漫天要價、變化莫測的情況非常普遍,而且它的態度和立場總是強硬的,沒有妥協和討論的餘地。光是市場准入問題,談判桌上就充滿了威脅和脅迫。

冷戰結束後,中美之間的蜜月期一去不復返。1991年,美國兩次對中國展開301調查,分別於4月和10月對“知識產權”和“市場准入”展開調查。並且聲稱如果在1992年底之前不能達成協議,將對39億美元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1992年10月10日是中美就301調查達成貿易談判的最後一天。下午,美方副代表突然聲稱首席代表將乘飛機赴歐洲開會,需要停止談判。中國代表佟志廣則淡定表示,不談就不談。並立即要求把“美方終止談判”記入會談記錄。然後他說:如果沒有別的事情的話,那我們直接向媒體宣布談判結束。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聽到佟志廣這麼說,會議現場馬上變得十分安靜。對方的副代表表示要離開會議請示,過了一會兒,他回來說首席代表可以推遲開會的時間。佟志廣陪着美國人一直到半夜,最終他們終於同意把“美國堅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日加入關貿總協定”這句話寫進協議。

在那幾年的談判中,中美雙方反覆拉鋸,留下許多傳奇語錄和故事。例如吳儀曾經氣憤地說:“我們才是正在和強盜談判呢!請看看你們的博物館吧,數數看裡面有多少展品是從中國偷來的。”但是就總體進度來看,除了一次次拉鋸戰,談判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並不大。

通過一個又一個事件,中國代表龍永圖後來得出結論,早期的中美談判不是實質性的,而是態度性的。如果我們不能實現雙方的平等,那麼我們就不能開展真正的互惠外交。然而,中美兩國用了6年時間才在追求平等的態度上相互適應。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二、處境艱難,朱總理堅決赴美

1998年,美國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在萊溫斯基案中也未能如願取得勝利。因此,抨擊克林頓的對華政策成為共和黨在2000年大選中討價還價的重要籌碼。

在此背景下,克林頓希望能通過邀請中國總理訪美來起到緩和國內反華情緒的作用,就像中國兩年前那樣,但是這次訪問好像從一開始就籠罩在一層荒誕的帷幔下。

1999年3月26日,美國白宮方面匆忙宣布總理朱鎔基將於4月6日訪美,但媒體在與中國外交部通話時,並未得到證實。直到4月2日,外交部才正式宣布總理的行程。

當晚,朱鎔基總理在紫光閣接受了道瓊斯董事長康伯德夫婦的採訪。他說:“毫無疑問,中國不是在乞求加入世貿組織。當然,我們希望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為加入世貿組織已經努力了13年,但這並不意味着沒有世貿組織,中國就無法生存。過去的13年已經證明,我們可以活得越來越好。”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儘管面對媒體他依然強硬,但為了能更好地加入世貿組織,朱鎔基當時已經考慮過在條件上做出讓步。他向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透露,中國已經決定開放電信、保險和農業等領域的市場。在中國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之際,朱鎔基意圖以開放倒逼改革,決定在上述領域給予美方超出預期的談判條件。

任何對外部利益的讓步都會面臨內部糾紛,一些領導人認為這次訪問是“高風險”的,因為美國從貿易到間諜活動的政治戰略是惡意的“修復中國”和“毒化氣氛”。

此外,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剛剛開始轟炸南聯盟,這為中國的反美情緒火上澆油,整件事似乎都是天意。因此,朱鎔基也表示,“這次訪美是一個兩面性的事情。有些美國人不歡迎我,而有些中國人也不想我去。我面臨的是非常困難的工作。”

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朱鎔基帶着吳儀、石廣生、龍永圖等人啟程了。1999年4月6日上午9點30分,一行人乘坐的專機降落在正下着暴雨的洛杉磯國際機場。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三、引起眾怒,克林頓的愚蠢讓美國“錯過了火車”

朱鎔基必要須面對的是一個充滿敵意的美國。他一下飛機就宣布中美兩國就農業合作達成協議。作為農業出口大州的市民,加州人立刻對這位老人產生了好感,朱鎔基開玩笑說:“你們加州參議員瓦恩斯夫人每次訪華,都會談到加州的橙子出口。謝天謝地,從現在開始,我們就不用再談這個問題了“。

朱鎔基講話一向幽默犀利,此時更是充滿了誠懇。他給美國人留下了一個懸念:“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條件”。當美國記者詢問具體細節時,他又賣關子說“現在我們不能透露,否則巴爾舍夫斯基會知道,她會提出新的條件”。談判代表龍永圖對媒體說,“如果美國對此再不滿意的話,一定會後悔很多年。”

朱鎔基的坦誠和真誠在加州掀起了一股“朱旋風”。與此同時,克林頓為中國總理抵達華盛頓做了最後準備,他試圖說服他的人民相信,美國以“適當的商業條件”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具有深遠的意義。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但美國政府從來都不是總統說了算的。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華盛頓被分為兩組:贊成達成協議的主要領域是與中國打交道已久的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和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桑迪·伯格。

他們看到,中國人民確實作出了讓步,規勸他們“好了就停”,不能讓朱鎔基空手而歸;反對這項協議的主要來自經濟界,包括財政部長魯賓、商務部長戴利和總統斯珀林,他們認為推遲談判可以從中國人民那裡得到更好的待遇。

美國財長戴利堅持,美方應該要求中國向外國經濟公司開放證券市場,允許外國銀行向中國人民提供汽車貸款。

爭論的結果是反對派在爭端中佔了上風,這導致主動邀請朱鎔基訪美的克林頓最終決定不與他達成協議。克林頓要求巴爾舍夫斯基在與中國談判時提出新的條件,並增加保護美國紡織業的條款。紡織業是我國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擴大對美出口對我國來說十分重要。

巴爾舍夫斯基明白朱鎔基肯定不會同意,但她必須服從命令。當朱鎔基抵達華盛頓時,負責接機的龍永圖甚至樂觀地說“快結束了”。在4月8日的宴會上,這位得以稍事休息的總理以美式的直率結束了講話,“I love Chinese people,I love American people.”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1].王高陽;鞠欣.制度環境變遷提升全球價值鏈參與度——紀念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Q].國際經濟合作,20210520

其中一個關鍵是歧視性的一般保障條款,它是針對中國的一項特殊反傾銷條款。一旦實施,中國紡織等行業的命脈將扼殺在美國手中。

這迫使朱鎔基及其談判代表團陷入了困境。對此,吳儀氣憤地說:這不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議。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中國所承諾不能視為協議。這是朱鎔基此行“最黑暗的一天”。在得知情況後,吳儀和老對手巴爾舍夫斯基立即展開針鋒相對的談判,但現在雙方都沒有出路,這場談判必然很難進行。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4月9日,華盛頓各界人士在拉德酒店舉行盛大晚宴。朱鎔基遲到了一個小時,解釋說:“今天是可怕的一天。你知道我剛才為什麼遲到嗎?因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遇到了麻煩。這個時間,我們的國務委員吳儀估計正在和她的美國同行爭吵。”

朱鎔基隨後透露了自己的無奈,“我知道我們應該做出讓步,我們也已經做出了讓步。但是現在你們好像希望我們做出更大的讓步,我不擔心下台。我擔心即使我簽了這個協議,中國人民也不會同意。”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另外一邊,兩個女人之間的沒有退路的對抗顯然沒有那麼平和。凌晨2點,巴爾舍夫斯基使出美方談判一貫的做法,做好了撤軍的準備,談判已經接近破裂的邊緣。但是吳儀沒有示弱,她表示中國總理明天將離開華盛頓,這意味着中國人不怕空手而歸。

巴爾舍夫斯基知道她必須向總統和媒體作一個交代,只能坐下來繼續談判。

經過一整夜的交鋒之後,巴爾舍夫斯基首先走了出來:她的顴骨很高,臉上露出苦相,經過一整夜的與中方代表的談判之後現在顯得老了好幾歲。

一位在現場的中國記者感嘆道:“很憔悴,臉色變了很多,有點不敢認了”,就在朱鎔基一行4月10日離開華盛頓之前,雙方重新發表了新的《中美聯合聲明》。當天《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朱鎔基總理與克林頓總統達成協議的消息。這給中國方面帶來了一些面子,但真正的裂痕雙方都心照不宣。

克林頓雖然聽取了強硬派的意見,但是遭到媒體和業界的質問。大公司幾乎是對他的經濟顧問斯珀林充滿怒火,而記者們咆哮:“他入主白宮以來最後悔的有兩件事:一是他勾結了萊溫斯基,二是他拒絕了朱鎔基。前者證明了總統的無恥,後者證明了總統的無能。”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最有影響力的報紙《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等都指責白宮缺乏靈活性,甚至贏不下這麼好的協議。他們還說,此舉的後果不可估量,但必然非常嚴重。有人說白宮失去了一個賺錢的機會。也有人說,白宮正在迫使中國人民撤回承諾。

克林頓這次接受強硬派的觀點主要是為了讓這些成員滿意,但現在這些成員似乎比中國人更憤怒。阿拉斯加州的共和党參議員穆爾斯基將克林頓的決定形容為“政治上的怯懦行為”,“我認為一個好的經濟協議可能確實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不管是因為愚蠢和無能,還是因為權力”,他說。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羅斯更為圓滑,只說“中國的市場開放程度已不等同於工業化國家”,這顯然是告訴白宮不可能指望更多地利用這一協議了,有能力的話應該進入他們的市場。

朱鎔基即將離開美國時,身處尷尬境地的克林頓先後兩次打電話向他道歉,希望立即與中方簽訂協議,甚至派人到加拿大與中方簽訂合同。意識到轉機,朱鎔基想把這一重要時刻帶中國。他向美國總統表示,美國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派人到北京談判。

7個月後,經過數天的艱苦鏖戰,1999年11月15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雙邊協議正式簽署。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結語

回顧1999年中美談判的緊張時刻,我們似乎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國在這一輪輪的談判中並非完全處於被動。只有在中國國力和地位的支持下,我們才能為談判中可能出現的曲折和困難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美方的極限施壓面前保持冷靜,不急不躁,水到渠成。

總之,中美談判的成功,使中國“重返關貿總協定”的進程一步步推進,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也得到了逐一解決。面對美方多年來的壓力,中國代表不卑不亢,最終苦盡甘來,為國人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龍永圖後來說,他是從貴州山區出來的。當時有些事情就像走在一座大山前,大山高到幾乎是不可逾越的。但走了幾十公里後,回頭一看,那卻是一個很小的山坡。這是個很好的比喻,我們是試圖爬山的雲朵。

往下看時,多少波折與當時覺得不可跨越的陡坡都過去了;往上看,山頂仍還很遠。我們應該有這樣的願景,也應該有這樣的韌性。

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克林頓做出的決定讓他的談判班子後悔不已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3843.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2 15:04
下一篇 2024-12-22 15: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