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的網紅們有正式頭銜了——直播銷售員。2020年7月6日,人社部與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聯合發布了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等在內的一批“新職業”,其中“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設置了“直播銷售員”工種。 (視覺中國/圖)
直播帶貨的網紅們有正式頭銜了——直播銷售員。2020年7月6日,人社部與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聯合發布了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等在內的一批“新職業”,其中“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設置了“直播銷售員”工種。
對薇婭、李佳琦們來說,被官方賦予新的身份對他們的影響其實並不大,他們還是會繼續從事和之前一樣的工作。新工種沒有正式公布的時候,也不妨礙各地爭相將帶貨網紅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
事實上,人社部的新職業認定,只是對市場上誕生並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新職業的“追認”。新的職業,歸根到底是由市場創造的。電商直播最早誕生於2016年,基本與網絡直播的發展同步。2016年被稱為網絡直播元年,通過直播來賣貨也成為電商平台挖掘新增長點的試驗田。薇婭、李佳琦都是在2016年開始進入直播電商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直播帶貨終於成為風口,各路明星都開始直播帶貨。尤其是新冠疫情以來,各地政府主官也紛紛客串起主播推銷本地產品,央視一眾主播也來參與,董明珠、雷軍等商業大佬也直播賣自家產品,讓電商直播火出了圈。
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翻一番,有望突破9000億元大關。某招聘網站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復工後一個月內,企業整體招聘職位數與招聘人數同比下降,直播行業人才需求量卻逆勢猛增,招聘職位數在一個月內同比上漲83.95%,招聘人數增幅更是達132.55%。電商直播在短短几年內,從無到有,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創造出了電商主播這一全新的工作崗位,與之相關的就業也高速增長。
與區塊鏈相關的新職業也是如此。區塊鏈技術最早的應用是比特幣,其理論提出於2008年底,2009年1月,第一個區塊鏈誕生。區塊鏈真正火起來,是在近兩年加密數字貨幣炒作風潮興起之時。後來,雖然數字貨幣炒作告一段落,但是作為其底層技術的區塊鏈卻受到重視,各方都加大投入,研究其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這次新增的其他幾種新職業也同樣如此,比如城市管理網格員,都在實踐中早已存在。這次將它們正式列為新職業,對於統計和研究有一定意義。但對從業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對電商主播們來說,也許是有了正式的“頭銜”之後,不會被父母罵不務正業了,畢竟,這也是國家正式承認的工種了嘛。正如“電子競技員”2019年成為新職業,職業遊戲選手從此“名正言順”了。
不過,讓人想吐槽的是,“直播銷售員”的名字有點土,而且也與現實中已經約定俗成的名稱不一致,與電視購物頻道的直播銷售員,也難以區分。相比之下,各地人才引進政策一般將帶貨網紅們稱為“電商主播”,這可比“直播銷售員”聽起來高大上多了。
不過,一個新的職業能否長期存在下去,關鍵還看能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電商直播帶貨現在正在風口浪尖,格外受到重視。各地政府不僅紛紛出台政策將電商主播作為重要的人才給予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他們前來,還有不少地方規划了規模龐大的直播電商產業園。一哄而上值得警惕。還記得前些年各種“電商產業園”“淘寶城”遍地開花,但是幾年過去,很多規模宏大的淘寶城商家已寥寥無幾,幾乎淪為“鬼城”。產業的發展最終要靠市場,如果產業規劃不切實際,只靠優惠政策,是難以持久的,因為資源稟賦更好的地區,可以用同樣的優惠吸引這些產業。電商直播也是如此,雖然現在正是風口,但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城市。地方政府一窩蜂而上對電商主播展開各種“魅力攻勢”,可不要重蹈覆轍。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3733.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